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0am 24/12/2020

叶亚来手下二虎将 晚年隐居马六甲务农

作者: 郑昭贤

叶亚来与东姑古丁之华巫联军收复吉隆坡。
叶亚来与东姑古丁之华巫联军收复吉隆坡。

150年前,华人在吉隆坡地区开采锡矿,为雪兰莪带来丰厚财富的同时,也引来了利益冲突和政治权力的争夺战:王室成员为争夺征收矿税的利益和权力、华人矿家为矿地纠纷和争夺利益地盘,演成武装冲突。

ADVERTISEMENT

吉隆坡建埠功臣、甲必丹叶亚来卷入历时数年的雪兰莪内战,吉隆坡三度遭围攻,最后失陷,他被逐出吉隆坡,矿场遭严重破坏。然而他重振旗鼓,卷土重来,收复失地,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重建吉隆坡,走向繁荣。在那几年的战争日子中,他手下有一批武将,忠心耿耿地与他出生入死。

●文:郑昭贤
●图:郑昭贤提供

机缘巧合,得知当年叶亚来军总司令张炳的后裔,为缅怀先辈,在马六甲筹建张炳文物馆(Panglima Chong Piang Heritage)。文物馆建在叶亚来手下两位显赫武将(Panglima)张炳(Chong Piang)与丘发(Hiu Fatt)晚年退隐居住的马六甲黑水港(Pulau Gadong)稻田区。这两人是叶亚来的左右手,1869年至1873年内战期间,在保卫吉隆坡战役中,扮演重要角色,晚年一起退隐马六甲的黑水港。叶军总司令张炳的后裔今天仍然居住这里,他们策划兴建张炳文物馆,组织海内外张炳家族成员大团聚,让后人不忘先辈的事迹。

2020年2月设立的张炳文物馆建于一片翠绿的稻田中间,设有供人度假的民宿。走在田间狭窄柏油路,眼前青青的稻田,心旷神怡,路牌标示,这是张家巷(Lorong Family Teoh),我们踏上张氏家族这片十几英亩的园地。

叶亚来手下两位虎将张炳和丘发晚年隐居务农的地方,马六甲的黑水港稻田乡区,眼前是绿油油的稻田。
叶亚来手下两位虎将张炳和丘发晚年隐居务农的地方,马六甲的黑水港稻田乡区,眼前是绿油油的稻田。

徒步下南洋闯天下

张炳第四代后人张文吉博士和第五代女婿陈振发为文物馆费尽心思,投入不少资金,第六代后人邓荣隆和高希强也积极投入为先人建立文史馆的工作。他们说,史书上的叶亚来猛将Chung Piang是他们的先辈张炳,本姓张,过去由于音译的错误而变成姓钟,华文史书把张炳写成钟炳。根据家族先辈的口述,张炳与兄弟在中国战乱时期下南洋,但是他们不像一般人那样,坐船由海路下南洋,而是靠双腿一程又一程地徒步近2年,终于抵达马来亚,先在槟城落脚,过后又南下。

这是我第二次听到早年华人徒步下南洋的事迹。几年前,我在柬埔寨金边访问端华中学老校长李明辉,他告诉我,小时候跟随父母走路南下,先走到广西,进入越南,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来到南越,再转进柬埔寨。至于张炳徒步下南洋的事迹,为进一步求证,我请教吉隆坡一位对叶亚来事迹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他说他没有佐证,但认为当年太平天国军失败,有些人南逃,从陆路下南洋到马来亚,成为叶亚来的手下,在雪兰莪内战中协助叶亚来,那是有可能的事。

稻田中央建文物馆 开幕盛典后人团聚

在雪兰莪内战中,张炳和丘发在战场上扮演重要角色,但内战结束后,这两位虎将的行踪就少有记载,丘发至少还留下一本口述历史《叶亚来传》,但张炳似乎失去踪影。

据张文吉和陈振发说,晚年这两位叶亚来的Panglima退出江湖,一起隐居马六甲的黑水港,住同一个村务农,成为邻居,平静地生活。张炳还故意放出假消息,宣称叶亚来军总司令张炳已离开人间,避免仇家前来找麻烦。

在张文吉和陈振发的精心策划下,他们于2020年华人农历新年期间,组织一次海内外家族成员大集会,以及张炳、丘发和叶亚来后人聚首联欢的盛会。这次盛会以Majlis Perasmian Panglima Chong Piang Heritage为名,获得当时马六甲首席部长YAB Adly Bin Zahari签名支持,派甲州议员魏世德代表出席“武将张炳文物馆”开幕仪式。当天出席盛会的人数高达380人,包括叶亚来的第五代孙叶维明与堂妹Grace Yap、海内外张炳后代共一百八十多人、丘发的第五代孙Andy Hiu、吉隆坡仙四师爷宫领导人施锦福等,早年祖辈为吉隆坡并肩作战,出生入生;今天后辈相聚,回顾先辈事迹,共商设立文物馆,难得又有意义。

张炳第五代女婿陈振发站于文物馆门前。
张炳第五代女婿陈振发站于文物馆门前。

马六甲前首席部长Adly Bin Zahari支持创建张炳文物馆。
马六甲前首席部长Adly Bin Zahari支持创建张炳文物馆。

张家后代,娘惹盛装,欢庆先祖文物馆开幕,随马来弄迎音乐,翩翩起舞。
张家后代,娘惹盛装,欢庆先祖文物馆开幕,随马来弄迎音乐,翩翩起舞。

【回顾历史】

翻阅S.M.Middlebrook编写的《叶亚来传记》,回顾19世纪70年代初的雪州内战,让我们对这场内战及叶亚来手下两位军事将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雪兰莪内战中,有两个势不两立的敌对阵营:一方是以苏丹女婿兼摄政东姑古丁(Tungku Kudin)为首,叶亚来站在东姑古丁这一阵营;另一方是以拉惹玛迪(Raja Mahdi)和武士玛士何(Mashhor)为首,此阵营获得叶亚来死对头张昌大力支持。

敌军三打吉隆坡

1870年9月,张昌与玛士何联军第一次围攻吉隆坡,欲把叶亚来逐出吉隆坡。形势危急,叶亚来下令张炳和丘发率兵迎战,经过一个多月战斗,击退了由张昌和玛士何联手率领的2500名敌军。这就是1870年9月至10月的“安邦战役”。

敌军失利后心有不甘,再度招兵买马,准备第二度进犯吉隆坡。叶亚来得知敌人的意图,也积极扩军增防,任命张炳为叶军总司令,指挥5支军队,驻守通往吉隆坡的重要关隘。1871年5月,敌军第二度围攻吉隆坡,张昌和玛士何联军逼近吉隆坡,丘发率军迎战,在万挠地区狠狠打击敌军。这次万挠战役中,叶军出动了1300人,张昌在撤退途中,于双文丹遭叶军狙击,之后失去踪影;玛士何军则退守乌鲁雪兰莪,再次招兵买马,拟三度进攻吉隆坡,决心把叶亚来逐出吉隆坡。

叶亚来用的两把剑,一把西式剑和一把马来剑。
叶亚来用的两把剑,一把西式剑和一把马来剑。

1871年8月,玛士何准备就绪,进攻行动一触即发。叶亚来眼见形势危急,决定先下手为强,派张炳挥军北上,进攻玛士何于新古毛的巢穴。张炳无法攻破敌军营寨,因为玛士何吸取前两次战役的教训,采取坚守营寨,不任意出营寨迎战。两军持续对峙,对张炳军不利,后勤供应线成问题,军粮不足。同时,玛士何施展手段,利用叶军阵营内部矛盾,利诱叶军阵营内部一些人倒戈相向,最后争取到叶军阵营中两位重要人物跳槽,掉转枪头,反过来攻打叶亚来在吉隆坡的守军。于是4000敌军南北两面夹攻吉隆坡,叶亚来率军坚守,由于张炳2000军队又受困在北面的乌鲁音,赶不回来解救吉隆坡,叶亚来的军力不足,处于劣势,苦战3个月后失守,1872年8月叶亚来败走巴生,叶军阵亡人数高达1700人,吉隆坡锡矿场遭到严重破坏。

重整旗鼓收复吉隆坡

在雪兰莪摄政东姑古丁支持下,叶亚来决心重整旗鼓,招兵买马,准备发动吉隆坡最后一战。

1872年11月,叶亚来率领大军,分成8路,向吉隆坡挺进。张炳和丘发负责指挥第一路军,可是当时刚好是雨季,行军不便,叶亚来下令军队先驻扎吉隆坡西部地势较高的地方,等待进攻时机。隔年3月,叶亚来发动总攻势,玛士何占据吉隆坡的2000军队展开守卫战,经过两天两夜的剧烈战斗,玛土何军死伤惨重,到了第三个晚上,玛土何发现军队只剩下700人,约千多人阵亡。眼看大势已去,玛士何乘夜逃遁,叶亚来率军穷追,追赶至丹戎马林,抓不到敌军首领,才班师吉隆坡。

内战结束,1873年吉隆坡光复,却满目疮痍,只剩下12间茅屋,矿场遭严重破坏,设施机器和房屋烧毁,矿坑积水。要重启动采矿,必须再投入巨额资金,从头再来,许多人却步,不愿回来再发展吉隆坡,可是叶亚来以坚定不移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重建吉隆坡。他严管治安,开辟道路,吸引资金,引进华工,逐步让吉隆坡复苏,再度成为有活力的市镇。这是一项艰钜的工作,英国人对他重建吉隆坡的成就大力赞扬。

丘发是叶亚来的待卫长,他家人迄今还保存丘发当年使用的剑。
丘发是叶亚来的待卫长,他家人迄今还保存丘发当年使用的剑。

解甲归田避居马六甲

然而,内战时期,叶亚来手下两位猛将张炳与丘发,在重建工作上是否扮演一定角色,未见史书有所记载。惟1885年叶亚来逝世后,丘发通过口述,他人笔录,留下了一本珍贵的叶亚来史;他可能是应叶家之请,为叶亚来留下其生平事迹的记录,但他和战友张炳在内战后的动向和其他事迹,却鲜为人知。

如今,由于张炳在马六甲的后裔要建文物馆,张、丘和叶家后裔有较密切的来往,两人内战后的点滴事迹再浮出水面。原来他们最后一起隐居马六甲黑水港务农为生,他们的后人各有事业,有些人受良好教育,成为专业人士。张炳第四代后人张文吉博士曾在马大工作,后移居加拿大,为追踪先辈历史,他通过现代科技检测家族DNA,显示张炳定居马六甲后,可能娶了一位苏门答腊的峇答人(Batak)妇女为妻,传下后代。

同时,张炳家族后人也在马六甲发现了先祖张炳之墓,他是安息于马六甲日落洞坟山,逝世日期是光绪十九年(1893)11月15日。至于保卫吉隆坡的另一位勇士丘发,他的墓位于何处,迄今还不为人所知,但相信也是在马六甲。张炳是叶亚来的骁将,丘发是叶亚来的待卫长兼密友,两人是叶亚来身边人物。两人最后为何要一起避居马六甲?他们是在哪一年隐居马六甲?这个问题迄今还未解开。

1964年华人新年,张炳家族第五代成员欢聚一堂。
1964年华人新年,张炳家族第五代成员欢聚一堂。

2020年2月29日,叶亚来和张炳后裔在马六甲黑水港团聚,推动成立张炳文物馆。左起是叶亚来后人叶维明,张炳第四代后人张文吉博士和第五代女婿陈振发。
2020年2月29日,叶亚来和张炳后裔在马六甲黑水港团聚,推动成立张炳文物馆。左起是叶亚来后人叶维明,张炳第四代后人张文吉博士和第五代女婿陈振发。

早年祖辈为吉隆坡并肩作战,出生入死;今天后辈相聚,回顾先辈事迹,在黑水港欢聚会上,丘发家族后人Andy Hiu(左三)与马六甲州首席部长代表,魏世德州议员(右二)握手言欢,右三是张炳家族后人陈振发。
早年祖辈为吉隆坡并肩作战,出生入死;今天后辈相聚,回顾先辈事迹,在黑水港欢聚会上,丘发家族后人Andy Hiu(左三)与马六甲州首席部长代表,魏世德州议员(右二)握手言欢,右三是张炳家族后人陈振发。

“义勇祠”供奉义士神主

丘发后人迄今还保存一把丘发当年在战场上使用的剑。关于丘发的剑,叶亚来后代叶维明说,实际上,丘发生前使用双剑,在战斗时,这一对剑互相配合使用,可惜其中一把已遗失,如今只剩下一把剑,由丘发后代珍藏。史书记载,在那战乱的年代,叶亚来甲必丹拥有两把剑,一把是西式长剑,一把是马来剑;仙师爷盛明利也拥有长剑,保存至今。唯独张炳的后人,未拥有先人张炳使用之剑。

他们奋不顾身作战,对吉隆坡安定发展的功绩,后人是否有加以纪念呢?吉隆坡仙四师爷宫庙里设有一个“义勇祠”,是奉祀雪兰莪内战时期死难义士的神主。对此,学者李业霖在《吉隆坡开拓者的足迹──甲必丹叶亚来的一生》中略有介绍。他说,钟来和钟炳(张炳)是叶亚来麾下的猛将,指挥若定,骁勇善战,屡建奇功,为叶亚来器重,这两位名将的神主牌,后来都送上庙里的“义勇祠”供奉。可惜这些神主牌在日治时期被搬掉,或毁掉了。

据吉隆坡仙四师爷宫负责人施锦福介绍,仙四师爷庙设有一个祠堂,供奉内战时的战士和将领。这个“义勇祠”设在进庙大殿左边的侧室。此外,对仙四师爷宫有特别研究的李成金说,靠近士毛月的武来岸石拿督庙也设立一个纪念雪州内战义士的“义勇祠”。

叶亚来手下骁将张炳安息于马六甲日落洞义山,离晚年隐居之黑水港不远。
叶亚来手下骁将张炳安息于马六甲日落洞义山,离晚年隐居之黑水港不远。

华人先辈 求生不易

在那个年代,华人先辈求生绝不容易。在中国原乡,面对天灾战乱,民不聊生,有些人为生活所逼,背井离乡下南洋,有些人投身造反,走上战场,失败后南逃。来到马来亚,他们原想安定地从事生产活动,没料到再被迫上战场,出生入死地战斗。

19世纪中期,马来半岛内陆地区的采锡业快速发展,华人人口迅速增加。在矿场上,华工生活十分艰苦与危险,面对疾病与暴力,为求生存,他们加入乡会与秘密会党,寻求保护。他们效忠于会党公司,为捍卫会党组织的利益,投身惨烈的战斗。在战斗中,勇气过人、性格强烈和有组织能力的人,千锤百炼,脱颖而出,成为领袖。同时,华人有商业头脑,务实苦干,因此有些人在事业上颇有成就。19世纪末期,华人在马来半岛的锡矿业稳执牛耳,马来亚的锡矿产量居世界第一。

历史家李业霖对先辈的精神这样总结:华人南来,历尽艰苦,是为了改善生活,争取财富。他们发愤图强,艰苦创业,生死以之,梦魂随之,抱着“埋骨何必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的人生信念。而叶亚来、张炳和丘发等是那个年代华社的精英分子,他们的人生经历,反映了早年华人先辈为生活奋斗的精神和道路。

马六甲张炳文物馆的创立,就是要让现代人更了解第一代华族移民的事迹。先辈走过艰苦、险恶,曲折而又光辉的道路,勇于克服种种逆境,才有今天的昌盛繁荣。

相关稿件:

【老去的老港/01】老港  犹如红颜白发

【9.16重温历史/01】从战后到马来西亚成立(一)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