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人物

发布: 9:20am 15/03/2021

非常人物/本地笑匠林有信(Douglas Lim) 用幽默消解生活苦闷

作者: 林德成(记者) 受访者提供、视频截图(图)

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演员天生拥有幽默风趣的基因,说话非常接地气,用不同视角去思考民生课题。一旦麦克风在手,尽管是芝麻绿豆之事,他们有本事化腐朽为神奇,令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去年疫情肆虐导致单口喜剧演出进入冬季,本地资深单口喜剧演员林有信(Douglas Lim)工作悉数停顿。既然生活给他一粒柠檬,那就做成柠檬水吧!他稍微转念,把线下演出搬到线上,在社交媒体继续“搞笑”,用幽默为人们消解生活困苦与郁闷。

ADVERTISEMENT

5497LTS202133139407735565.jpg

林有信有一串斜杠分隔的身份,可以是演员、编剧、作词人、编曲人、主持、内容创作者或单口喜剧演员。他曾在三种语言的电视剧演出,不少中生代看到他的面孔,马上认出他是本地90年代著名英语情景喜剧《Kopitiam》里的“Steven”。他还参演当地知名电视连续剧《己子当归》和2019年马来喜剧《Spanar Jaya X》。

身为一名单口喜剧演员,除了舌灿莲花,说笑话还得讲究时机,拿捏好现场氛围和节奏。如今把演出搬上网络,最大缺憾是无法看到观众即场反应。尤其现场演出充满无穷魅力,迎合观众口味随机应变,还能零距离与观众互动。倘若用Zoom平台线上演出,他会鼓励大家一起打开视频,至少能看到大家放声大笑。“他们在线上看我表演虽然会很奇怪,但如果没有观众会更奇怪,简直是我对着镜头自言自语。”

由于情势改变,他意识到单口喜剧演出必须转换方式,融入新科技需求。期间,他做了很多搞笑视频,时长介于1至3分钟之间,再上传到社交媒体。“我以前在社交媒体并不活跃,主要专注在纸媒、电视台或电台。我承认有一点‘old school’,毕竟我在那里耕耘了很长时间。”他笑道。

林有信认为即兴演出不是很可靠,想要戳中观众的笑穴只能全凭运气。
林有信认为即兴演出不是很可靠,想要戳中观众的笑穴只能全凭运气。

“国语幽默”大玩谐音梗

林有信不谙华语,仅会些许广东话,因此演出和视频皆以英语与国语为主。对比两种语言,他直言国语的单口喜剧较难,然而“国语幽默”(Malay Humour)的范围更广,可以玩谐音梗。反观“英语幽默”(English Humour)有很多容易产生歧义误解的单词,不能随意乱用。

玩弄谐音歌词是最常见的手法,他在YouTube制作了一系列名为“AduhFM”的伪电台节目视频。视频中,林有信一人分饰两角,分别扮演电台DJ和听众。他举例,其中一集节目引用了〈Dance Monkey〉副歌的一句歌词“do it all again”。“听众”拨电点歌,说要点“duit talak gay”,“电台DJ”完全摸不着边际,直至对方播放一小段副歌才豁然明白。

每一位歌手有专属的嗓音特色和咬字,恰好这位澳洲女歌手Tones and I的发音很独特,令他灵光一现,将那句歌词音译成“duit talak gay”,不少观众看了都意想不到。

林有信喜欢玩谐音歌词,有一个视频是关于拜登胜选成为美国总统。他一人分饰两角,扮演“听众”将“Biden”误听成“Bidin”,欢呼有马来人担任美国总统。另一边又化身“电台DJ”,一脸无奈纠正是“Biden”。最后,“听众”听成“bye then”直接挂断电话。
林有信喜欢玩谐音歌词,有一个视频是关于拜登胜选成为美国总统。他一人分饰两角,扮演“听众”将“Biden”误听成“Bidin”,欢呼有马来人担任美国总统。另一边又化身“电台DJ”,一脸无奈纠正是“Biden”。最后,“听众”听成“bye then”直接挂断电话。


素材在生活中随手可得

当然,单口喜剧演员要有幽默态度和敏锐的洞察力,生活周遭事物皆可化成题材。“你一定要有直觉,我们看到一件事,可以马上察觉到是不对和不合逻辑。”好比说,政府在农历新年之前宣布禁止民众团聚拜年,却允许到夜市购物。民众马上揪出两者之间的矛盾,吐槽这个决策烂透了,埋怨政府思考不周全。

“喜剧演员或有诙谐细胞的人会马上抓住机会,构思如何从这起事件萃取引人发笑的元素,创造一个笑话。假设我拍摄视频,在新年期间大开门户,然后前来的亲朋戚友都打扮成小贩。当警察接获投报上门调查,警察会说,‘新年期间不能团聚’。我的回答是,‘警察先生,我们没有聚会,这里是夜市。’”他有时更佩服网民,脑筋转数很高,课题发酵后,网络上很快出现迷因(meme)图和恶搞视频。

每一位创作者害怕失去创意灵感,他毫不掩饰地说,偶尔会觉得累和“显”(意指郁闷),一般维持三四天,之后又生龙活虎。“大致上对我有效的解决方法是看喜剧,以前我在YouTube看海外的单口喜剧演员的演出。现在抖音内容也挺好笑,让自己的心情愉快一些,慢慢会恢复元气和灵感。”

5497LTS202133139377735559.jpeg
由于MCO期间只能宅家,林有信在家中客厅设置了拍摄场地,有时采用实景,有时架设绿幕,随心更换背景。
由于MCO期间只能宅家,林有信在家中客厅设置了拍摄场地,有时采用实景,有时架设绿幕,随心更换背景。
2020年,林有信举办两天的线上课程,教导人们如何制作搞笑视频。
2020年,林有信举办两天的线上课程,教导人们如何制作搞笑视频。

从演员走向单口喜剧

成为喜剧演员并非偶然,他小时候已经是“attention seeker”(寻求关注者),爱唱歌、表演、说笑话和模仿卡通人物口吻说话。父亲是一名驾驶直升机的军人,他们一家人在空军基地居住。当时身边军人孩子都想追随父亲背影,成为军人或飞机师,他早期志愿却想在马戏团担任小丑,尽情使人开怀大笑。他笑说,长大后,选项变多了,慢慢转移目标到演员、歌手、律师之类。中五毕业后,他进入剧场表演,接着加入影视圈。后期因收入考量,才转向司仪和单口喜剧演员发展。

他主修英语为第二语言教学(TESL),2000年飞往英国坎特伯雷深造。回国后没有成为老师,反而又回到演艺圈。成为一名艺人需要很大的勇气,尤其在本地连续剧演出,演出费并不优渥。大多数演员是自由职业,需另辟途径寻找一份稳定收入去支持自己的梦想。当时,他就为企业主持晚宴和活动,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曝光率和训练临场反应,“那个时候主持一场活动的费用还不错,相等于三四集情景喜剧的演出费。”

林有信一直对单口喜剧有浓厚兴趣,他看过哈利依斯干达、Jit Murad、英文剧团Instant Cafe Theatre的演出,觉得太好玩了。在《Kopitiam》演出,他已是一名喜剧演员,即使在《己子当归》也是倾向谐星的性质。“我对自己说,自己也要这样做,看他们演出是一大享受。”随后,他便出道成为单口喜剧演员。回想起往事,他还是难以置信,前面两年近乎用糟糕二字形容,观众没给反应已算仁慈。

邀请单位拒给演出费

新手过程中,他经历了各种颠簸遭遇,多次踩坑后才懂得避开。他突然问,单口喜剧演员能不能在一个居家派对(house party)表演?我摇头表示不知道。在他的经验当中,有一回接了一场派对工作,出席者在傍晚6点陆续抵达和畅饮,直至10点,他才正式表演。“现在想起来是不合乎逻辑,大家已经喝到半醉,怎么还会有心思听你说笑话?”邀请单位后来不愿付费,声称他没有做好工作。林有信自我评估表现后,认为自己也不应该收费,“其实不是第一次(碰到),而是很多次了。”

几年前,有些许知名度的他出席一场活动,现场观众已酩酊大醉,加上大多数不是英文源流的人。当他表演5分钟后,发现没人理睬就静静下台,并把支票退还给对方。“虽然是一份工作,但自己无法表现得很好,不如留待下一次合作。”

千里马遇到伯乐

2007年,他遇到了伯乐——本地单口喜剧巨星哈利依斯干达。“我和他有共同的经理人,对方便询问我要不要帮哈利依斯干达做开场表演,比方说我负责开场前的7分钟,如果表现不好,没关系,至少接下来有哈利依斯干达炒热气氛;如果暖场表现不错,那会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机会。”

林有信从旁观察对方如何管理观众注意力,记得有一次演出,台下观众以中文源流为主,他依旧在台上讲着英语笑话,部分观众明白,大部分不理会。当他走下台,便告诉哈利依斯干达,“Harith, very chinese lar.”对方上台后改变策略,说了很多不标准的华语,马上吸引大家的眼球。“我从他身上学了很多,观众不理会你的笑话有多好笑,如果他们不明白英语,就不要用深涩的词汇。”

2007年,他遇到了本地知名笑匠哈利依斯干达,并帮他做开场表演,从旁观察和学习如何提高单口喜剧的素质。(图取自哈利依斯干达官方YouTube)
2007年,他遇到了本地知名笑匠哈利依斯干达,并帮他做开场表演,从旁观察和学习如何提高单口喜剧的素质。(图取自哈利依斯干达官方YouTube)

单口喜剧让人心理疗愈

单口喜剧演员除了撰写搞笑段子,还得拿去试验才行,因此他们会到喜剧俱乐部(Comedy Club)参与“Open Mic”,观察观众的反应,再从中改进笑料和程度。“普遍上是入行不久的单口喜剧演员练习的地方,在国外,人们给10至20美元入场观看。专业的单口喜剧演员就会去现场测试笑话,如果幸运的话还会遇到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在台上表演。”

马来西亚单口喜剧演员如龙仕强(Jason Leong)、潘志豪(Phoon Chi Ho)、Rizal Van Geyzel、Kavin Jayaram、Papi Zak等人,多数曾到本地喜剧俱乐部Crackhouse、The Joke Factory测试自己的笑话。“不懂是幸运还是不幸,我2007年开始做单口喜剧,那时没有俱乐部或‘Open Mic’。”因此,他会很谨慎,逐字记录所有的演讲剧本,将脑海里所投影出来的画面和对话写下来。他必须衡量笑料是否十足,自觉满意后再搬到台上表演。

“我很少会心血来潮即兴讲笑话。”他坦言脑筋转不够快,无法妙语如珠或随时抛出笑弹。“如果没有必要即兴演出,为何要让自己陷入困境。假设你有两个星期准备,好好规划地写下剧本,然后不断练习。我不会选择在演出当天‘rock and roll’。”

单口喜剧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也是一种心理疗愈的方式。演员通过自嘲和喜剧的形式,去探讨日常生活所遭遇的挫折、不满和痛苦,然后大笑一场,宣泄积累已久的情绪,进而得到一种心理慰藉。

“很多观众看了视频,留言写‘哈哈’,很享受其中;有些写今天很压力,看了视频之后觉得好多了。这些留言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我却觉得很棒,帮人解决了问题,也很感谢他们告诉我这些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2009年,大马单口喜剧文化正式起步,然而发展至今还不广为人知。林有信举例澳洲几乎随处都有单口喜剧俱乐部,每晚可以到不同地方看演出。大马的单口喜剧演出会集中在巴生河流域,无法在北马、南马或东马遍地开花。
2009年,大马单口喜剧文化正式起步,然而发展至今还不广为人知。林有信举例澳洲几乎随处都有单口喜剧俱乐部,每晚可以到不同地方看演出。大马的单口喜剧演出会集中在巴生河流域,无法在北马、南马或东马遍地开花。

林友信作品

林有信的YouTube视频并非千篇一律,每一期视频注入了很多搞笑元素,让人出乎意料。
林有信的YouTube视频并非千篇一律,每一期视频注入了很多搞笑元素,让人出乎意料。
林有信曾制作一个关于雪州断水的视频,他用了“扩展隐喻”(extended metaphor)的技巧,用割礼(切割包皮)来隐喻雪州断水事件。
林有信曾制作一个关于雪州断水的视频,他用了“扩展隐喻”(extended metaphor)的技巧,用割礼(切割包皮)来隐喻雪州断水事件。

AduhFM#1 – DUIT TALAK GAY

https://youtu.be/xBGr3Isds-Q

ADUH FM #9 (Presiden of Yunaitek Stek)

https://youtu.be/HEtZMDww538

KENA POTONG LAGI??? (a sunat story)

https://youtu.be/d0kGntFYcas

相关文章:
非常人物/生活梦想家Cikgu Ayu:我相信这世上没有办不到的事
人物/巫程豪:卸下州议员身分,我是一名医生,也想为公共医疗出一份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55pm 14/04/2025
黄水斌不让经典港片褪色 让电影镜头化作钢笔漫画

“时间是有限的,你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让人家记得你?我就是用这样的态度去做事。”正当许多人使用数码绘画软件和AI创作时,香港漫画家黄水斌却选择逆流而行,坚持用传统技法作画。

拿起钢笔,他便能一笔一画地雕琢光影层次,精准还原经典港片角色的神韵与动作,将大家的集体回忆定格在纸上,用钢笔绘画再现港片黄金时代。

报道:本刊 林德成
摄影:本报 苏思旗、部分照片由 Shuipanworkshop水斌工作室提供

“最怕粉丝说‘都唔似嘅!’所以我每一格都很用心去做,注重细节。”

画了这么多香港影坛艺人,谁最难画?黄水斌毫不犹豫地答“张国荣”,因为他太帅了,很难画得传神。想要画出一幅很神似又能让粉丝接受的张国荣,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反观丑角容易得多,轮廓非常鲜明,对方皱一皱眉,就能刻画得惟妙惟肖。

黄水斌的笔触很细腻,将《倩女幽魂》的宁采臣(张国荣饰)画得活灵活现。

不过,一开始,黄水斌并不是专攻电影漫画,反而是在漫画出版社工作,制作传统的薄装漫画。1993年,正好碰上港漫辉煌时期,他中学毕业后便去应聘天下出版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天下”)的漫画助理。“当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稿,投了一些单篇插画作品过去。没想到,很快就拿到面试通知。”

接受征聘前,他有些踌躇不定,因为月薪只有1800港币,反观其他行业开价月薪3000港币或以上,几乎少了一半,担心无法应付高涨的生活费。另外,他住在新界,来回车资也不便宜。但,他不想放弃所爱,最后决定领取1800港币追梦。

他笑说,那个时候也想近距离接触马荣成(天下创办人)。“我很喜欢《中华英雄》,我进到天下出版,见到了真人,那种激动的感觉,你知道的啦……”

黄水斌加入天下出版有限公司后,第一个参与的漫画作品是《黑豹列传》。
港漫助理突围成为主笔

进入漫画出版社后,他马上体验到,每一期的港漫其实是集体创作,属于流水线的工作。马荣成负责起稿,其余成员一个接一个润饰,将它变成最终产品。黄水斌当时被分派到的任务是绘制角色头部和身体,且一做就是20年。

然而,他想要有更大的天空。期间他看到文化传信集团综合漫画《EX-am》举办了“漫画新人赏”新秀比赛,他便绘制了10页的短篇漫画参赛,结果获得优异奖。随后,文化传信集团便邀请他“过档”担任主笔。

“我那个时候是新人,又是一个助理,便斗胆地问阿Sir(马荣成),说自己参加了这个比赛,然后对方邀请我担任主笔。马Sir听到后,说不如你留下来,正好他也想培训新人。这样我就顺理成章地留在天下出版。”

半年后,他升职成为美术主笔,并出版了第一本作品《诞生》。“原本马Sir想要往《少年Jump》的方向做漫画,他却给了我一个惊喜,叫我不如出一本个人漫画作品。”

他笑说,幸好有大胆地询问马Sir能不能“过档”,不然,说不定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1994年,黄水斌出版了第一本作品《诞生》,当时监制是马荣成,编剧是区柏德。(图:网络照片)
用钢笔重新演绎经典港片

普遍上,一位漫画家要出道,必须经历漫长的磨练和等待,通过连载漫画提高曝光率,先让读者认识他们的作品,才会有机会独立出版自己的作品。马荣成当年有意栽培黄水斌,直接让他出道。

“阿Sir经常叮嘱我,画漫画要明白剧本在写什么,知道那个角色要表达的眼神,所有的东西都要画得充分饱满。你要知道每个角色的性格是如何的,不是每个人都一样。脸谱要多元,不是每个帅哥都是一个样。如果你留意马荣成的漫画,你就知道每个人都能辨识得出。不是你改了发型,就说是另一个人。”

惟,他在天下廿载,仅仅出版了3本独立漫画——《诞生》《世纪末烟花》和《极速传说电影漫画版》,与他的目标渐行渐远。因此,在2013年,他萌生“出走”念头,想要打造专属的个人作品。

当年,适逢港漫趋势逐渐走下坡,网络娱乐变得很多元,加上翻版漫画非常猖獗,导致读者大幅流失。有了这些“契机”,他决定出去一闯,不想留下任何遗憾。

离开后打算做什么?他其实还挺担忧的,始终做了一粒齿轮那么久,突然想做一本个人漫画是很难的。刚好大渡出版有限公司向我招手,他们有制作了很多类型的漫画。我和少杰便拍档做《欲望之翼》,并在2016年出版。那本书后来做了4期,我终究不是很熟悉一个人做一本书,所以花很长时间在制作。”

可是,不到几年,他再一次出走,只不过这次是自立门户,创立了水斌工作室,而且还大玩新意,用钢笔绘画与香港电影“crossover”。

黄水斌加入大渡出版有限公司后,创作了自己的作品《欲望之翼》。
一本未完的漫画开启电影漫画之路

究竟是什么契机令他踏入电影漫画?

他记得小时候曾看过一期《英雄本色》的电影黑白漫画,但不知为何只出版一期,便无疾而终。然而,这个作品令他印象深刻,因为画风太逼真了,无形中让他对电影漫画产生兴趣。
后来,当他在大渡出版有限公司工作时,机缘巧合之下认识电影公司的版权商。创业之后,他抱着敢问就有机会的心态,与版权商洽谈,提出想要制作《英雄本色》电影钢笔手绘漫画的念头。

“因为那本没完成(的《英雄本色》),我想做完一个整套的电影钢笔手绘漫画。我便大胆地向电影公司询问能不能售卖版权?结果,真的运气很好,原来他们那边也很熟悉漫画界,也知道我是谁,知道我画过很多作品。”

最后,对方愿意提供版权授权,让他得以改编这些经典港片。

黄水斌有很强的钢笔绘画功底,能够生动地描绘出《英雄本色》的Mark哥神韵。(图:截自a_better_tomorrow_comic的IG账号)
电影漫画可成艺术精品

黄水斌认为,电影漫画是一种独特的媒介呈现方式,运用漫画文本来提炼出电影的精髓,为读者和影迷提供另一种视觉体验。同时,他很想让更多人认识真人钢笔手绘技法,毕竟早期的传统港漫便是用这种方式绘画,而他不想让这技艺失传。第三、他更希望电影漫画不仅仅是一本书,还能成为一种精品,一种值得收藏的电影商品。

这些都是黄水斌精心制作的小卡。

许多影迷或许看过《英雄本色》经典电影,但未必接触过香港漫画。当他们发现有这类型的商品,会视为一种收藏品,作为一种情怀记忆。“结果出版之后,回响很大,由几百本变成几千本。”他自豪地说道。

黄水斌在漫画界另辟新方向,与香港电影“crossover”,推出《英雄本色钢笔手绘漫画》,结果大获好评。他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推出了3本《英雄本色》系列。

推广电影漫画时,自然也听过不少质疑的声音——干嘛买漫画,不如看电影就好?对此,黄水斌始终不愠不怒。他认为有这样的“声音”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的娱乐媒介,比方说购买电影光碟收藏。而电影漫画只是另一种载体,有兴趣的人就会购买。

在电影漫画里面,黄水斌每一笔都倾注全力去绘制,精准还原每一处细节。(图:英雄本色钢笔手绘漫画脸书)

“我都有送给发哥(周润发),他觉得OK。”电影圈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值得推广的事,并没有任何排斥,因为电影漫画可以延续电影的影响力,还能让观众以另一种鉴赏的角度去欣赏电影。

手绘+数码绘画突破极限

2024年,黄水斌推出全新作品《时间少女》,并凭借这部作品获得第三届“港漫动力”银奖。

在前两届比赛中,主办方曾询问其参赛意愿,但他因忙于电影漫画创作而婉拒。“因为做电影漫画很辛苦,没有时间参与。恰好我完成了《倩女幽魂电影钢笔手绘漫画集》,趁有空档才决定参加(第三届)。”

《时间少女》隐藏着制作细节,例如水彩画。黄水斌会事先画在纸上,再扫描成数码版,经由修图软件调配出想要的色调氛围。

《时间少女》的两位女主角从小到大对香港流行文化非常着迷,更特别喜欢张国荣,所以作品有看张国荣告别演唱会的剧情。为了精细刻画这个场景,他参考了很多书籍和物件。

想要入围一点也不容易,评审很着重故事概念和内容呈现。最终,他成功入围,而他的贵人马荣成还担任编辑导师,一路督促他完成作品。

由于时间有限,他只有半年时间去完成这本150页的作品,还要兼顾日常工作。所以他选择结合手绘与数码绘画,加快整个制作流程。也正因为这次的经验,令他有所突破,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部作品。

“港漫动力”已经连续3年在马来西亚最大型的动漫展(Comic Fiesta)上推广香港漫画家作品。在2024年,有17位香港漫画家来到现场与粉丝交流,其中包括黄水斌。

他补充,在数码绘画时代,使用平板作画已成为行业常态,而他的优势在于扎实的绘画基础,只需一支笔便能在平板上迅速勾勒出角色轮廓。另外,绘画软件也省却了“擦稿”(擦掉铅笔线稿)的工序。画错了,一个undo键就能轻松还原。

2024年7月,黄水斌推出了《倩女幽魂电影钢笔手绘漫画》的彩色封面精装版。

读者是他的最大动力

如今,香港漫画市场低迷,若漫画家的知名度不足,作品风格也非偏向商业主流,贸然推出作品很容易触礁。黄水斌在漫画产业数十年,一直渴望创作一本属于自己的IP作品。现在借助“港漫动力”的资助,他终于可以尝试新的作品风格。

他坦言,在人生上半场,马荣成是他的贵人,为他铺好了前路,“如果没有他,没有人会认识我,所以我是很感恩他的。”


当黄水斌开设工作室后,他才真正迈入人生下半场,全心投入电影漫画创作和打造自己的IP作品。而读者是他最大的动力,一直令他有能量,持续地画下去。

他补充,电影漫画是有市场的,而读者一直在等着他的作品,然而他的创作速度很慢,所以2025年会是一个大的挑战。

黄水斌的漫画作品也受马来读者的喜爱。
作者简介

黄水斌,香港漫画家,1993年加入天下出版有限公司担任漫画助理,同年晋升漫画主笔。1995年升为美术主笔,先后参与《黑豹列传》《倚天屠龙记》《天殛》等漫画作品制作。个人作品有《诞生》《世纪末烟花》和《极速传说电影漫画版》,个人画集则是《Fruit Punch》系列。2013年加入大渡出版有限公司,推出《欲望之翼》。2016年创立水斌工作室,然后主打电影漫画,推出了《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电影钢笔手绘漫画。2024年发布新作《时间少女》,并获第3届“港漫动力”银奖。

更多【】:
作曲家余家和/走访各地,采集自然之音
不做传统教育制度下的学生,沈芝庆从问题学生到主题乐园创办人
周仰杰(Jimmy Choo)/从无名鞋匠到王妃御用设计师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