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巫秋燕
摄影:郑霹麟
ADVERTISEMENT
(怡保26日讯) “老细,给我1 kilo苏打饼,1包糖还有1支油!”安娣骑著摩托车,不必熄掉引擎,不必走下摩托车,稍微提高声量往杂货店内喊一喊,老板就会把物品凑齐交到手上,原来杂货店一早已提供现在正夯的“得来速”服务。
传统杂货店有著许多人的共同温暖回忆,没有光鲜亮丽的装潢,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生活杂货至日常用品,甚至饲料都有。
当年超市、霸市、便利店未普及化之时,人们要购买开门七件事的柴米油盐醋酱茶,不是上巴刹,就是往杂货店里钻。家庭主妇为了柴米油盐往杂货店跑,小孩溜进杂货店里,眼睛总会瞄著一罐罐装著的糖果和一包包的零食及小玩意,乐而忘返。
它是邻里话家常的地方,也是许多人印象中最日常的生活风景,不只是为人们提供生活所需,老板和顾客之间也有著浓厚的人情味。
近年来超市、霸市、便利店纷纷崛起,有的传统杂货店已经转型,也有杂货店业者慨叹濒临苟延残喘的情况,也有业者叹没有接班人,面对后继无人的窘境。
但是,不代表传统杂货店已无容身之处,有些经历两三代人的传统杂货店仍能历久不衰,坚守祖业,以不变应万变。
在怡保新村里如兵如港、斗华新村、昆仑喇叭、万里望等地,仍可找到不少传统杂货店的踪影,一些传统杂货店还保留著木板建筑物的面貌,有的还沿用著吊拉式的钱桶,老板把收到的零钱放进吊拉式的钱桶里,拉上拉下的,成为传统杂货店的经典画面。
自从去年3月18日,政府因冠病疫情实施行管令,限制出门人数和外出距离,新村或巴刹附近的一些传统杂货店人气不减,依然是居民最熟悉且最有温度的采购生活用品之处!
许多长期光顾的熟客成为了老朋友,常闲话家常。老板会向顾客介绍哪个牌子的物品比较好用,老板娘兴起时会跟顾客分享煮菜心得,要加什么料才好吃,早年还有提供送货服务,这种有温度的交易,形成了一种珍贵的社区关系,也是传统杂货店最独有的魅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