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球不仅是最受全国瞩目的比赛项目,也是一项老少咸宜的全民运动,打法变化多端,既可玩得休闲,也可打得刺激。
ADVERTISEMENT
有句话说“七分球拍三分线”,除了合适的球拍,合适的线种和磅数同等重要。若说羽球拍是球员的武器,穿线师就像是赋予球拍灵魂的人。在每次穿线过程中,穿线师都需要考虑球员的打法技术,以及线种、机器和绑法的配合,要求细心和专业的工匠精神。如何让球线契合球拍,让运动员找到最佳手感,发挥球拍性能,都是考验穿线师功力的地方。
祝显龙18岁开始学习羽球穿线。他笑说,求学时期的他很喜欢打羽球,却不爱读书,幸好他的“契爷 ”邱鼎缘带他学习羽球技术,成为羽球州手,并且接触Yonex Sunrise,在两位国家球员方成和锺其昌的细心教导下,学习羽球穿线工艺。
二十多岁时,他代表Yonex Sunrise团队到过香港、越南、印尼、新加坡、菲律宾等,担任大型赛事例如东南亚运动会、世界羽球锦标赛等的穿线师,曾给李宗伟、林丹、道菲、彼特·盖德等人的球拍穿线。
他指出,以前有些国家很少有自家的穿线师,在一些大型赛事中,各大厂牌会派出专属穿线师到比赛现场,为旗下选手穿线。由于近年许多国家已培养了一帮穿线师,自己也比较少出国,大部分负责本地赛事的穿线工作。
大约10年前,他与搭档颜锦庆设立Dragon Sport公司,在八打灵再也、首邦市USJ、波德申等地区经营羽球用品店和羽球场。
采访当天,颜锦庆和祝显龙拿着球拍侃侃而谈,从球拍的材质和重量,再到球线磅数和拉线工序,以及手柄粗细和握把布材质等等,巨细无遗地给我们一一介绍。

尽管每支羽球拍的外观看似大同小异,其材质、重量、手柄粗细、球线绑法和磅数、握把布种类等微小差异,都可能会影响球员在场上的发挥。不合用、太轻或太重的球拍,不但用起来没法得心应手,也有可能给肩膀手肘带来负担。


球线的拉力有磅数之分 直线横线各有其作用
经常打羽球的人,不但注重球拍,对球线也极为讲究。
拍面球线的拉力有磅数之分。所谓“磅数”,指的是球线的张力或松紧程度,数字越高即拉得越紧,拍压越大,对球员本身的力量和专业要求也越高。
初级球员一般会打20至24磅,中级球员会打25至28磅,超过28磅的一般是力量型球员,许多国际球员甚至会打到35和36磅。
专业的穿线师,不但要懂得穿线技法手法,还要了解球拍的形状材质、线种的粗细材料,以及穿线机的性能。

等待穿线机“热身”,依造球拍形状大小架好球拍,祝显龙站在电脑穿线机旁,双手灵活地穿、推、拉、拨,不一会儿,球拍的直线已穿好一半。

穿线手法主要有“两线四结”。祝显龙现场穿的球线磅数为25磅,他的两线四结是中间起手,竖线从拍子正中央穿起,再一左一右交替穿过拍框,令球线的力量平均地往左右两侧渗透。
竖线穿完后打结,再开始穿横线。他边绑边说:“以我自己的理论呢,整个拍子的弹性是以直线带动出来,而硬度则是以横线带动出来的。”

穿线有很多种方法和细节转变,而穿线师就好像是个魔术师,可以在加磅减磅的拉法上做出变动调整。祝显龙以自己的拉法为例,假设直线拉25磅,横线则会提高一些,变成27.5磅。他解释,增加横线磅数,能增加球拍的硬度,减低跌磅(磅数下跌)的几率,假设直线横线的磅数相同,可能会更快跌磅。
“每种绑法都有它的弱点,所以穿线师要针对弱点来处理,好比两线四结,有人说这样不够硬,有可能会移动,确实是的,但如果将这绑法用在超过28磅的高磅数,那就能减低断拍的几率。如果一线两结的话,超过25磅就危险性过高,也容易断拍。”

球线磅数需考量球员需求、气候温度
祝显龙说,在大赛中,穿线师有时一天就要给上百支的球拍穿线,非常忙碌。他忆述:“那时在印尼的汤杯赛,十多天就绑了1000支球拍。”
在大型赛事中,每个球员的力量和要求的磅数都不同,例如中国女球员起码要30磅,李宗伟的球拍磅数在31磅左右,依据每位球员的需求来完成穿线。
另外,气候温度也会对球线磅数造成影响。“冬天做出来的会比较硬,夏天做出来的可能会比较软。”热胀冷缩,除了考量球员技术,穿线师还必须根据当时气候来调整磅数,确保球拍能发挥最佳性能,好比羽球赛事中的幕后功臣。
适合球员本身的就是好球拍 而不是盲目追求高磅数
一支羽球拍的穿线过程大约会耗费25分钟左右。完成穿线后,祝显龙拿起球拍,在耳旁拍打手掌,发出“砰砰砰”的清脆声响。
他说道:“有时我们绑好了,有的球友很喜欢一拿到就用手移动球线,其实这样做会导致磅数跌得更快,最好是用手拍打,听它的声音去感觉。”对穿线师而言,不单是穿线,还要注意到对球拍和线材的保护。

问穿线师是否需要考证,他说:“在大马,以前没说什么要考证的,是我的两个恩师教我如何绑线,绑得多了,慢慢累积经验,就有自己的一套认识。”
来到现在,羽球穿线师在本地已属于很普遍的职业,只是每人技巧有别。他分享,即便是相同的磅数,每个店家的穿线师绑出来的效果都有可能不同,胥视穿线师父的手感、技巧经验和机器性能。
祝显龙笑说:“穿线师就好像是医生,球友来到时,要了解对方遇到的问题,比如球友说他打球总是打不到去后场,但是放网前球很舒服,我们就尽量去配合调整,好像配药那样。”给对方搭配合适的线种和磅数。
他说,很多人以为,只要磅数高,杀球更有劲,其实不一定高磅数就好,因为高磅数会让拍压增强,若力量不足或使力不当,很容易导致手腕疼痛,说到底,更重要的是“合适”。
同样的,“适合自己的拍子,才是最好的拍子。”虽然球拍有攻击型、全面型和防守型之分,但当中还要有线种和磅数的整体配合,不同的组合和打法又能创造出不同效果,只有不停地实验和练习,球员才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最佳球拍”。
羽球拍知多一点点
一、羽球拍材质
在70年代或更早期,大多数人使用的羽球拍是木拍,球拍较重,到了80年代,铁拍渐渐普及,虽然坚固,但可承受的磅数不能太高,打起来比较费力。随着科技进步,羽球拍的材质获得提升,现在许多球员使用的球拍为碳纤维和全碳素材质,更加轻盈,可承受的压力和磅数较高,更容易控制和防震。


二、羽球拍重量
以Yonex品牌的球拍为例,球拍重量可分为2U(90至94克)、3U(85至89克)、4U(80至84克)、5U(75至79克),不同重量的球拍会有不同的发挥效果,选择羽毛球拍并非越轻越好,球员需根据自身的力量水平和技术来选择。
假设球员本身臂力较小,使用4U球拍就会更容易控制,同样能使出爆发力;假设球员是个力量大的男性,就可以用2U球拍,以发挥更大力量。初学者一般不建议使用太重的球拍。

三、球杆软硬度
球杆软硬度可影响击球发力的精确度。力量大的球员,一般会选择中杆较硬的球拍;力量小的球员,一般适合中杆较软的球拍,不需太大力量就可借助球拍在挥拍动作中“弯曲——恢复”的弹力将羽球打到后场。
四、羽球拍平衡点
球拍平衡点的位置可令羽球拍分为3类:头重型(攻击型)、头轻型(防守型)、平衡型(攻守兼备),球员可依据自身的力量和打球风格来选择。
五、羽球线种
羽毛球线会影响球员的手感,市面上的球线种类琳琅满目,具有不同的弹性、耐打度、和击球声音,大致分为粗线(0.70mm)、中等粗度(0.68/0.66mm)、幼线 (0.65/0.63/0.61mm)。
六、手柄粗细
羽球拍的手柄粗细可区分为G4(较粗)、G5(适中)、G6(较细)。舒适的握拍手感相当重要,太细会抓不紧,太粗会抓不稳或需要用更多力气紧紧抓住。亚洲球员手掌较小,一般使用G5 ,西方球员手掌较大,以G4为多。
七、握把布
羽球握把布(Grip)具有防滑、吸汗,增加手感和舒适度等功能 ,球员常用的握把布包括PU Grip、较薄的Overgrip和Towel Grip。每种握把布都有不同特性,满足球员的不同需求,例如手汗较多的球员通常会选择Towel Grip(毛巾握把布)。

请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相关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告别童年,踏入社会打滚后,你还记得“童真”的模样吗?在走远的人生路,或许短暂停驻走入“森林童真”展览间,欣赏雕塑创作者李淑文(Yiji)的作品,能让你找回丢失已久的纯粹。
毕业于国家中央艺术学院的插画系,雕塑创作者李淑文(Yiji)在出版社工作数年后结婚生子。她选择当个全职妈妈,全心全意陪伴小孩。在育儿的过程中,她从孩子的童言童语中获得疗愈,重新唤醒了李淑文封尘心中已久的童年记忆。
于是,她将这些感受投注在“森林童真”的石塑展览中。展间所有的作品以森林作故事背景,带给人一股神秘感。

若细细观察,每一个雕塑人物的脖子细长,她说:“细长的脖子引领我们的视觉,眼睛看向脖子,慢慢从脖子延伸到人物表情。人物的表情其实是我作品的重点。”


所有石塑人物雕像的表情一致,深邃眼神传递空洞神情,仿佛若有所思。她表示,透过这样的设计,主要让人们得以暂时清空脑袋。

雕像用手做出呵护的姿态,只看见眼前的花朵,忽略了后方绽放的花儿。由此,李淑文欲传递的讯息是,当紧盯眼前的问题,倒不如试着放远视野,那些后方的花朵,正是你曾克服的挑战与小成就。
“有时候我们太忙,脑袋太满,发现不到身边的小东西。当你清空脑袋,再看看身边的小东西,你会用另个角度去看同样的事。”
从小孩的视角创作,童真味十足
决定当个全职妈妈,陪着小孩成长,同时也从孩子身上看见不一样。
“孩子的思想和看东西,真的跟大人不一样。同样的事情,我们一直往一个方向理解,从来没有想过从别的角度看。”
从孩子身上学到的,她都放在作品里了。用小孩的视角创作,她笑着说,变得更幼稚了。

作品以三格漫画的方式呈现。苹果为保护罩,在里头的小孩儿随着苹果的由绿转红,慢慢探出头来看世界的美好。这也是李淑文想传递给女儿的讯息,“我们给了她稳定的基础,希望以后出去外面的世界, 她都会有底气面对任何问题。”
二十多件雕塑品,李淑文用了半年的时间创作。选用趋近灰色的色调,让看的人有种沉静安详的感觉。看向作品《飞翔木马》中的“木”马,无论色泽还是纹理都像木,但其实由石塑粘土雕制成。

“石塑粘土比其他粘土的延展和雕塑性更强,适合用来处理细节。”她使用亚克力颜料,一层接着一层上色,打造层次感,增加“森林童真”展览的故事性以及深度。


“风干以后会发现上了色的石塑更像是哑光色,好似画里走出来的一样。它介于2D和3D之间,不会太清晰,可以给到一种朦胧感。”
每一个石塑品都是李淑文一笔一画,亲手捏制。李淑文强调,每一个雕塑品都有专属的故事,但都围绕在孩子的内心世界。

3种颜色分别代表内心小孩的不同状态:最初的思绪——勇敢、欢乐与平静。作品中常见三座石塑雕像的组合,李淑文认为,这或许投射了她与两位手足的形象。
像是《拥抱变化》的作品,李淑文从童话故事里的小红帽和狐狸出发,欲向大众传递转念的重要。

“我把大野狼换成一只善良的狐狸,重谱不好的结局。”为了让两个石塑雕像呈现相互靠近的感觉,她必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调整方向。
至于名为《雨回音》的作品,则是源自她的亲身体验。
“一次我在雨中行走,但什么都看不到,只看到一颗小蘑菇在角落。我一直走,眼睛一直望着它。我自己在脑子里想像,雨滴在菇盖的声音,因此才会命名作品叫做《雨回音》。”


从手作开始的石塑路
重新踏入艺术领域,是在孩子长大后。她意识到需要培养自己的专属兴趣,从手作包包开始到干花耳饰,透过网络或市集为大众所知。
“我后来尝试在耳饰加入一些黏土元素。为了打好基础,我从软陶入手,但发现它们在细节上的表现不如预期。于是,我开始寻找其他种类的黏土,最终找到了石塑粘土。”
先从小品开始做起,她将作品放上名为“隐木林 隐子雕塑”的脸书专页,意外地获得青睐。
“我很幸运获得很多人的喜欢、买我的作品,让我更有信心往这方面发展。也让我被Gallery看到,欣赏我的东西。”她决定挑战开个展,雕塑大型作品。
问起希望看展的人能从中感受什么?李淑文盼能唤醒每个人内心的孩子,再次去感受和体验童真。她强调,童真不代表童年,“因为每个人的童年不一样,但说起童真,我觉得每个人都始于一张白纸,很白很干净。”
人人都有过孩童时期,曾经那样子的纯洁、简单、容易开心和满足。


“他们热衷探险,喜欢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很强,思维不受限制。”但随着年纪增长,人们逐渐被框架,失去好奇心,“什么样的成绩才有前途?什么样的职业才最赚钱?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成功?这个都好像定着了。”
时间不能倒退,那张白纸已被涂满。由此,她希望借由“森林童真”展,唤醒成人内心的小小孩。
“尝试看看如何空出一些白纸出来,干干净净的,给我们内心的小孩。”她说。

此系列作品结合棉花糖和云的想像,这是李淑文心中最接近童年的想像。五颜六色的棉花糖和色彩单一的云彩结合,带出欢乐又平静的感觉。

此系列作品结合棉花糖和云的想像,这是李淑文心中最接近童年的想像。五颜六色的棉花糖和色彩单一的云彩结合,带出欢乐又平静的感觉。

此系列作品结合棉花糖和云的想像,这是李淑文心中最接近童年的想像。五颜六色的棉花糖和色彩单一的云彩结合,带出欢乐又平静的感觉。
“森林童真” 展览资讯
展出日期:4月15日至28日
开放时间:早上10点至下午6点
展览地点:CAPITAL Fine Art
151 Jalan 5/42 off Jalan Gasing, 4600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相关文章: 透过“雨林守护者”展览,让更多人看见沙巴原住民文化 匹克球热潮来袭 你体验过了吗? 善用家具边角料,开办环保手作木工坊Art Space 颁奖台之外的奥斯卡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