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大牌档

|

胡天胡地

|
发布: 9:31am 20/09/2021

大牌档

胡天胡地

酱油

酿造

大牌档

胡天胡地

酱油

酿造

胡须佬/酱油三部曲之生命之水

作者:胡须佬

地球上,除了含酒精饮料,是唯一自少就砥志研思的可食用液体。

ADVERTISEMENT

酱油主要成分是黄豆和面粉,混合盐水晒制而成。粤人称豉油,闽人直称豆油,比我们惯称的“酱油”,更能反映出它的成分和本质。

先有“酱”而后有“油”。耶稣诞生1000年前的西周朝代,中国人已经会使用肉类、鱼类发酵而成“醢”,以增添食物风味。那时候的西方世界,还只会吃煮得稀巴烂的谷类和蔬菜。“醢”的智慧,流传到后世,就成了潮州饮食文化的鱼露,再由移民带到越南、泰国一带,发扬光大。

直到宋朝,“酱油”一词开始正式出现,南宋的《吴氏中馈录》记载了用酒、酱油、麻油清蒸的螃蟹。现在的螃蟹烹调,流行什么奶油、咸蛋、金香、黑椒等喧宾夺主的粗暴酱料,只啖其汁,根本吃不到蟹味。(当然,现在的螃蟹也没什么蟹味)。如果店家大力推荐重口味的螃蟹,新鲜度肯定有问题。要还原这道酱油清蒸的千年原味,看来还是得自己动手。

元朝才子倪瓒的私房食谱《云林堂饮食制度》,简单的记录了酱油的基本法:10斤黄豆10斤盐20斤水,必须在伏天(一年中气候最热的时候)制作。

此君原是富家子弟,多才多艺,尤其精研厨艺。后来厌倦红尘烦嚣,变卖家产浪迹江湖,飘逸大江大湖游戏人间,羡慕死人。要浪漫潇洒,条件是要有家产变卖吧。

到了清代,1792年《随园食单》中提到的酱油,多番游走穿梭于鸡鸭羊鱼虾蟹间,正式在饮食文化中占一席之地。袁枚得意的“问政笋丝”里,酱油更是不可或缺:“笋干泡烂切丝,鸡汤煨用。龚司马取秋油煮笋,烘干上桌,徽人食之惊为异味。余笑其如梦之方醒也”。

酱油是独特的中华饮食文化,其学问,牵涉到选用的黄豆品种、面粉等级、水质优劣等;这还不包括使用的酱缸年份和对天气的掌握,缺一不可。最精致上等的“秋油”,就是在阳光最猛烈,阳气极旺盛的伏夏气分,一连酵晒30天后,进入秋天后才抽取,故称“秋”油。由此可见,和酿酒一样,只有优秀的高等文明,才能创酿出此等琼浆玉液。最难吃的食物,滴几滴上好酱油,马上起死回生,这不就是生命之水吗?

炎黄子孙移居国外,甚至只是旅行,都要带酱油“防身”。如果是马来西亚华裔,还要多几条cili padi.。看过最多的酱油种类,居然是在多伦多的华埠超市,可见华裔对酱油的依恋。那些留学海外才不过几年,回来作状的鬼声鬼气扮洋人;一吃煎蛋, 立刻露出马脚:真鬼佬,吃煎蛋是下盐的,哪会乱倒酱油?

最讨厌这种伪洋人,才出国几年,就假装忘了口语。前墨尔本华裔市长苏震西原籍香港,17岁就移民澳洲,在彼邦生活了大半生,多年前到我国演讲,亲耳听到他口音,和旺角花园街二楼熟食中心的大炒老板没有分别。

更多文章:

胡须佬/四大恶人之全民炸鸡

胡须佬/四大恶人之午餐肉魔王

胡须佬/四大恶人之养生汉堡

胡须佬/四大恶人之:邪恶薯条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