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网购成了许多人的新消费习惯,令家中堆积不少纸皮箱和包装盒。眼看家中纸皮箱堆积如山,“摆渡人艺术空间”导师刘启晖与黄秀娟两夫妇突发奇想,以家中的纸皮箱和一些待回收物品及小物件,制作出逗趣又富有创意的机械玩偶(Automata),不但延长物品的寿命,也为宅家时光增添趣味。
ADVERTISEMENT
只要用手轻轻转动手柄,原本静态的纸皮玩偶,就会活动起来,相当玩味。不妨来了解他们究竟是如何制作这一系列的机械艺术品,以及作品背后的生活观察与思考。
为了这次采访,刘启晖夫妇把他们在疫情期间制作的数十个机械玩偶作品,装在一箱箱的盒子里,带到“摆渡人艺术空间”,再小心翼翼地取出,摆放在长桌上。
一字排开,有可爱逗趣的毛毛虫、胖胖的嫦娥、给病人注射疫苗的医生、骑着脚车的选手阿兹祖,还有大象艾玛、无脸男、马来貘等等,犹如小型的机械玩具展。轻轻用手转动手柄,原本静态的机械玩偶仿佛活跃起来,只见摇滚兔兔在打鼓、小人儿在划龙舟、风帆在浪尖驰骋、机械人在玩跳绳……
两人拿起一个个的机械玩偶,展示内部的机械结构,同时给我们介绍什么是Automata。
什么是Automata?
Automata的历史非常悠久。Automata一词源自古希腊语“Automatos”,意思是指会运动的机械装置。到了20世纪,英国的艺术家开始以艺术化及生活化的手法,制作小型的机械玩偶,让这项艺术更加贴近人群。
“Automata也叫做机械艺术。”它采用轮轴和杠杆原理,当人们用手旋转摇柄,会让轮轴转动其他部位,进而推动上方物体(重力)移动或变化出不同的动作。
刘启晖一边转动手柄一边解释说道:“当我们转动这个轴的时候,上方物体就会移动,不同的轴都会带出不同的变化。”玩偶的双手要怎么摆动,身体该向前倾或向左右靠,其实都依靠轮轴的精巧设计而得,若轮的位置不同,都会影响上方物体的位置或作动方式。因而在一个作品成型之前,创作者都需要去反复调整和实验,过程既有趣又非常考验耐心。
由于制作机械玩偶涉及科学原理和美术手作,在一些国家地区,有不少教育工作者会以机械艺术作为教材,让学生动手制作机械玩偶,借此训练学生的美术手作、机械的原理知识、创意力及表达能力。
就地取材,利用网购纸皮作为主材料
机械艺术可采纳不同的制作材料,例如木材、纸皮、金属、塑料、压克力等,都能用来制成机械艺术品。
刘氏夫妇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用纸皮做成,当中包括茶叶包装盒、卫生纸筒、网购纸皮箱等,以及家中等待送去回收的食物罐头、洗发露瓶子、浆糊瓶子等,几乎都是每人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物品。
黄秀娟分析道,不同材质的纸皮纸张,例如较薄的包装纸皮和较硬的纸卡,制作出来的效果也不同。
她说,虽然纸皮材质没那么滑顺,滚动摩擦时容易产生阻力,不像木制机械玩偶那么流畅,也没有木材牢固和精细的质感,再说纸皮受潮的几率更高。不过,纸皮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取得,容易裁剪和钻洞,也更符合两人的环保理念,因而两人大部分的机械艺术品,都以纸皮作为主要材料。
制作机械玩偶的时间可长可短,有的作品结构简单,一天内即可完成,有的较为复杂,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大功告成。
灵感题材日渐丰富多元
黄秀娟指出,他们制作机械玩偶的灵感和题材,大部分来自绘本故事、重要节日、新闻时事课题等。两人起初制作出来的作品比较单调,后来渐渐熟练,对自己的要求也跟着提高,不仅做得更细致,也会融入一些故事和想法于作品之中,借由作品来表述想法和说故事。
尤其在疫情暴发的这段期间,天灾接连发生,让人不禁思考,人类该如何与大自然友好共处。想起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大多是围绕着大自然与人类共存的题材,两人便着手制作宫崎骏动画角色的机械玩偶,作品上方不断来回滚动的弹珠,象征不断循环的生态,将个人思考和故事内容融入作品中。
作品面积没有设限
机械艺术品并没大小限制,既可做成小巧的、能捧在手心的机械玩具,也可做成大型的、摆在户外或公众场所的互动式机械艺术品。
刘氏夫妇除了在家中制作眼前的机械玩具小品,另一边厢也在与雪州蕉赖长颈鹿图书馆合作,共同研究制作大型的机械艺术作品,名为《失衡与拉扯》,内容反映人们在疫情期间的生活状态、所见所闻和感受。如今作品就装置在长颈鹿故事馆的天井下,供来者与机械艺术作品互动。
两人期许疫情减缓后,能开办相关的工作坊和课程,让更多人认识和享受制作机械玩偶的乐趣,体验工艺和童趣结合的魅力,进一步把富有意义的机械艺术推广出去。
相关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