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两大著名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和《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前者被定位为“最初的诗”,后者则被称作“历史传说”,两者成书的年代介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两千多年来,从梵文原著翻译成印度各种地方语文,也经由各国语文版本流传国际。
《罗摩衍那》相传是蚁垤(Valmiki)整理,全书7篇,共2万4000颂(shloka)。至于《摩诃婆罗多》,相传由广博仙人毗耶娑(Vyasa)口述,象头神(Ganesha)抄录,全书18篇,10万颂,是全球篇幅最浩大的史诗,内容叙述婆罗多王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之间,堂兄弟阋墙,双方在俱卢之野(Kurukshetra)激战18天的惨烈事迹,战事以俱卢族全军覆没告终,由般度族的坚战继位为王。
ADVERTISEMENT
战胜邪恶传达的价值观
基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聚焦《罗摩衍那》。这部史诗以隐性或显性的方式,穿透古今社会的各个层面,例如国家的国徽标志、印度教节庆、印度庙的装饰艺术与雕塑、东南亚民间的戏剧、文学、舞蹈、皮影戏、电影的题材等等,信手拈来,例子比比皆是。
《罗摩衍那》的核心内容,叙述拘萨罗国的王位之争,罗摩(Rama)自我流放14年,期间妻子悉多(Sita)被十头魔王罗波那(Ravana)绑架,在神猴哈奴曼(Hanuman)及猴军、金翅鸟(Garuda)等协助下,罗摩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打败罗波那,救出妻子,从罗波那在印度南方的大本营楞伽国(Lanka)返回北方拘萨罗国的阿瑜陀城登基为王。史诗带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驱除黑暗、知识战胜无知的象征意义,并且通过神话故事传达维护法(Dharma)、职责、坚贞、忠诚等价值观。
我国黑风洞园区左侧有一个罗摩衍那洞窟(Ramayana Caves),就是以壁画和雕塑扼要呈现《罗摩衍那》的内容。洞窟前面还有哈奴曼巨型雕塑及神庙。
史诗对印度节庆的影响尤其直接。节庆的诞生,通常附带相关神话故事、神仙或人物,借助节庆来纪念某些事迹或传承特定的精神与价值观。屠妖节(Deepavali/Diwali,也称作灯节)是其中一个代表例子。罗摩等打败罗波那,从南方的楞伽国北返阿瑜陀城,传说当时日落黄昏,阿瑜陀的百姓点起一盏盏的灯,欢迎英雄归来,因此形成灯节。
同样罗摩战胜罗波那的事迹,是北印度“十胜节”(Dussehra Festival)庆祝活动的神话背景,仪式是以火烧十头魔王罗波那的巨型人偶为终结。而在这项节庆期间表演的歌舞剧Ramlila,是以《罗摩衍那》的内容为主要演出题材。这种歌舞剧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非物质类文化遗产。
神话故事无处不在
《罗摩衍那》可能给《西游记》带来灵感,两部书中都有神猴,前者是哈奴曼,后者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凭借文化传播,泰国也有一部类似《罗摩衍那》和《西游记》的著作,称作《拉玛坚》(Ramakien),是参考《罗摩衍那》改编而成。泰国有一种歌舞剧称作“孔剧”,《拉玛坚》是孔剧表演的重要题材。
史诗传播与演变过程中,哈奴曼从神猴跃升为印度庙中供奉的猴神。吉隆坡十五碑Jalan Scott有一座Sree Veera Hanuman Temple,就是以哈奴曼作为主神。
东南亚国家中,泰国和印尼国徽都以金翅鸟为标志;印尼国家航空公司更以金翅鸟为标志和命名,印度教对这两个国家的影响可见一斑。柬埔寨的吴哥窟更是体现印度教和《罗摩衍那》神话的伟大建构。
《罗摩衍那》也是我国印度庙常见的寺庙装饰题材。吉隆坡怡保路一带的Kg. Kasipillay有一座印度北方人的寺庙,称作Shree Lakshmi Narayan Mandir,礼堂两边窗户的上方,是以《罗摩衍那》的神话为绘画和雕塑题材,作为宣教媒介。
东南亚国家的皮影戏,包括我国吉兰丹皮影戏的传统,有个共同特色,即以《罗摩衍那》为主要的演出内容。我国著名舞蹈家Ramli Ibrahim是以跳印度传统舞蹈著称,他也从《罗摩衍那》吸取艺术的养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