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2日讯)林耀君曾是深陷毒海里的吸毒者,他18岁开始沾染毒品,一度陷入焦虑抑郁,甚至经历试图自杀,最后看到家人为自己受累,幡然醒悟;在29岁那年,他决心痛改前非,进入戒毒中心戒毒。脱离毒海逾10年的他,如今在关怀协会工作,并以自身的经历,辅导及协助其他身陷毒瘾的人重获新生。
“在那段期间(吸毒的日子),我的家人因为我而承受极大压力,我母亲甚至用头撞墙伤害她自己……说不愿活下去……这件事至今依然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时刻提醒我不能再沾染毒品。”
赴隆就学误交损友
说出这番话的是现年44岁的林耀君。他出生于霹雳太平,18岁那年前来吉隆坡就读学院,也是在那时候,他的人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他在接受星洲日报专访时回忆道,自己从一个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变成了一个终日与毒品为伴的人。
“那时我才18岁,刚进入学院就读,结交了新朋友,也就是在那时误交损友,大麻、派对、喝酒、赌博这些事,变成了我的生活。”
在结束学院的生活后,林耀君踏入社会从事资讯科技方面的工作。他吸毒的次数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频密,从一开始的一个月一次,到一个月两次,一个星期一次,最终几乎每隔几天就需要吸毒。
长期吸毒 变焦虑抑郁
与毒品为伴的生活,导致林耀君对家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家人避开亲戚朋友,亲戚朋友慢慢也知道了他吸毒一事。
“我家人尝试帮我戒毒,但我性格顽固,他们劝不动我,我甚至告诉他们,我自己可以帮自己戒毒。”
当时的他因工作关系,而前往柬埔寨,身在异乡的那段日子,他吸食更多种类的毒品,伴随他的有K仔、马丸、可卡因及摇头丸等等。
因为长期频繁吸毒的关系,使得他整个人变得焦虑抑郁。
戒毒屡失败 曾想要自杀
虽然想过戒毒,但屡屡失败,林耀君的脑海中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第一次是想过从高楼一跃而下,第二次则是服用过量的毒品。
他说,如今回想起那瞬间,在他想要了结生命时,潜意识听到有声音阻止他。
在那之后,林耀君尽量控制自己,不去碰毒品,当时“最佳记录”是一个月没碰毒品。
他坦言,然而,最终还是失败了,一个月后再次陷入泥潭,情况比之前来得更糟糕,毒瘾似乎更深了,身心备受毒品的折磨。
“那时候,我知道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不去碰毒品。”
选择入戒毒所接受疗程
林耀君说,母亲得知他的情况后,每日以泪洗面,甚至用头撞墙伤害她自己,对生命失去期望,她无法理解为什么热爱生活和热爱运动的儿子,竟成了一名吸毒者。
“我父亲责骂我,我弟弟目睹我所经历的一切。”
直到2006年,在毒海浮沉了11年后,林耀君决心痛改前非,选择踏入戒毒所。在抵达戒毒所的第一天,他的头发被剃光,然后被安置在一个独立的小房间。
他说,该独立的小房间只能容纳一人,设有厕所,当时被安排在那里待上一段时间。
对他而言,当时的生活完全失去了自由,蛮挣扎的,他也深刻体会到,戒毒需要极强的意志力。
从独立小房间出来后,他就继续其他的戒毒疗程。在那里的生活,所有事情都是被安排好,这是为了让戒毒者有纪律。
“我非常想家,最初数个月,我几乎都是哭着入睡的。”
吸毒也伤害了家人
在戒毒所的那段日子,林耀君见过许多的戒毒者,他深刻意识到,吸毒不仅是对自己造成伤害,实际上也影响了身边的人,尤其是家人。
“只要家里有一个人沾染毒品,对于整个家庭而言是非常艰辛的。”
林耀君说,他当时是幸运的,该戒毒中心的人员和义工常常鼓励他,弟弟也一路给予他支持。
在经过大约两年的戒毒疗程后,林耀君脱离了毒海。
留下来助其他戒毒者
林耀君当时并没马上离开戒毒所,而是留在那里1年多的时间,以过来人的身分,帮助正在接受戒毒疗程的人士。
在2009年,他获得机会在马来西亚基督徒关怀协会(Malaysian CARE)工作。这是一个非营利及非政府的基督教机构,不分宗教或种族帮助有需要的人。他主要处理监狱、毒品与爱滋病相关的事务。
在2013年,林耀君与在工作中结识的太太步入婚姻。他坦言,太太对他过去的背景是知情的,但仍然给予他机会,并接受他。
如今生活已步入正轨的他说,自己经历过戒毒的那段日子,因此他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去劝告大家不要沾染毒品。
推动“YouTurn Project”助前罪犯重生
目前,林耀君正在推动马来西亚基督徒关怀协会一个名为“YouTurn Project”的项目,旨在激励以及为改过自新的前罪犯重建生活。
他说,希望社会各阶层可以改变对这群体的看法,帮助这群体重新融入社会。
他指出,此项目主要有3个核心价值,分别是促进前罪犯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平等机会、意识到家庭调和对前罪犯的重要性,以及鼓励社区接受前罪犯重新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