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專欄

|

大牌檔

|

編採手記

發佈: 9:53am 29/11/2021

副刊

編採手記

大牌檔

專題

副刊

編採手記

大牌檔

專題

黃俊麟/盤點2021年活力副刊時事專題

作者:黃俊麟(副刊主任)

2020年尾結束居家隔離後,年終我們以“重新出發”為題,期許受困之後的破繭而出,孰知東馬一場州選又讓疫情趨嚴,2021出發不久即變成裹足不前的窘境,如今市場重開又遇州選,情景相似得何其荒謬。回想這一年,腦海中記得的事,除了迷人嫣紅的風鈴木花開(見9/6),又有哪些是印象深刻的呢?

ADVERTISEMENT

上一期記者慧賢在本欄細數了過去一年寫過的【東西】專題,在疫情之下,看似風花雪月的題材也有其文化意義。這樣的反思何其珍貴,因為懂得事物的價值,才不會妄自菲薄。當然,“風花雪月”之外,我們也追蹤了不少“貼近時代脈搏”的題目,憑印象信手拈來的就有:

一探防疫前線人員的“直擊現場”系列,包括包裹物流中心(5/5)、疫苗接種中心(21/7)、ICU病房(17/6)、法醫和化驗室(30/5)等;“疫情下的XX”系列,如疫情下的環保(10/3)、疫情下的水災(27/1)、疫情下的我們2.0(21/3)、疫情下的同理心(27/4)、疫情下的時尚(5/7)、疫情下的華文教育(5/10)等。

其他與疫情相關的內容還有:冠病兒童隔離記(26/5)、冠病遺孤(27/10)、快樂缺氧(11/6)、代茶飲(18/6)、網課窮則變,變則通(26/10)、復課後的當務之急(28/9)、分辨信息真偽的媒體素養(20/4)……

因為一則校園強姦玩笑,副刊也一連製作了3期的專題回應:女孩,謝謝你說出來(6/6)、亂開黃腔的性騷擾(2/6),以及學校的性別平等教育教什麼(8/6)。

今年7月17日是馬航MH17空難7週年,副刊從鑑證的角度追緬事件的發生(11/7)、因國家語文局在社交媒體上一則關於粿條的規範拼寫,引起議論的語文規範問題,副刊也有專題探討(21/4)、UPSR廢除後,教育改革該怎麼走(25/5)、關注工程意外現場,特別是外勞的傷亡事件(30/6),甚至是預算案引起月經貧窮的議論前,副刊也早已在8月18日探討過相關議題。

此外,還有日本排核廢水影響了誰(16/6)、傳統醫師註冊之路(14/4)、音樂人不是點播機(7/4)這些專題,不知可有勾起你記憶中當時的那些事件?

副刊的定位,本來是想在新聞之外,為大家提供心靈上的另一扇窗,發掘生活中的品味和情趣,但世事擾擾,有時想獨善其身也不能免俗;尤其是從事媒體工作的,除非力有未逮,不然在眾聲喧譁中能夠提供不同角度的觀察,實不應錯過回應當下的熱門話題,即使有抽水之嫌,大部分時候也是狗吠火車,但始終是一個“機會教育”。這一點副刊同事在過去一年的表現,以上種種已足以交待,表現也讓我與有榮焉。但願即將來臨的2022年,終於可以邁開大步向前走,活力副刊也將在原本應該著力的生活和文化議題上火力全開,敬祈期待。

更多文章:

黃紫盈/我還在學

葉洢穎/造夢空間

梁慧穎/很高興我們又見面了

黃琬焮/副刊小編upgrade中……

白慧琪/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線”上掌聲

陳愐壯/我沒有抄襲啊!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11:07am 21/04/2025
关丽玲/实行过的政策还记得多少?

我国第五任首相敦阿都拉逝世,许多前线记者发文缅怀,回忆采访伯拉的点点滴滴。

敦阿都拉上任当首相同年(2003年),我入行当记者,也就是说当记者的首几年,就是伯拉任相时期。

敦阿都拉在2004年第8届MSC国际顾问团会议全体照。当时与会者有纳吉、希山慕丁、许子根、贾玛鲁丁等。(摄影:本报 黄志汉)

虽非前线记者,但也有机会采访首相出席的活动。印象深刻的是2004年在布城举行的“第8届多媒体超级走廊国际顾问团会议”(MSC-IAP),当时还是个菜鸟记者,报馆派了我们几个科技版记者,联合普通新闻组记者,采访这项由时任首相郭阿都拉主持的国际会议,首相、副首相及部分与国际顾问的大合照是会上全国版封面。这场年度会议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盛事,拟定未来的科技发展蓝图。我和同事则负责访问国际科技公司高层,他们都来头不小,有来自甲骨文、爱立信、美国史丹福大学、DHL等的代表。

多媒体超级走廊(Multimedia Super Corridor,简称“MSC”)是敦马哈迪于1996年推行促使国家科技发展的计划,拥有MSC马来西亚地位的公司可享受税收优惠和其他福利。他卸任后,多媒体超级走廊计划由阿都拉和纳吉持续推行。

首届的IAP会议于美国的史丹福大学举行,之后都在雪隆、布城和赛城举行,其中一届移师到槟城,当时是要推动槟城及居林迈向多媒体超级走廊的发展。IAP会议最后一次是在2009年11月举行。

在入行首3年,参与了我国科技起飞的年代,可说是最快乐的记者时光,没有导航地图的年代,常往布城和赛城跑,科技国际大公司几乎都到过了。

2022年,多媒体超级走廊易名为“大马数字走廊”(Digital Malaysia),管理MSC的多媒体发展机构(MDC),也转型为大马数字经济机构(MDEC)。不过,MSC-IAP这段历史,在MDEC的网站却找不到。

伯拉除了延续MSC和迈向2020宏愿的政策,他也推动过生物科技,欲打造大马成为生物科技强国,各大专顺应趋势纷纷开办生物科技课程,同时负责教育线的我,到大学和实验室采访当时被称为新兴课程和领域的工作者。

回想起来,写了很多专题报道,其实都跟时任国家领导人推行政策有关,有的政策随着时日已渐渐被遗忘,在网上找到的资料也有限,不禁感慨曾经常常上报的事件、计划,经不起人脑和网络容量的负荷,没有痕迹的走过,哪怕之后留下所看到的成果,也没有多少人会有兴趣知道整个进程。

在梳理内容脉落过程中,查到首相办公室网站存档了从马哈迪时代开始的历届首相、副首相、政府首席秘书的演讲词(https://www.pmo.gov.my/ucapan/),从演讲词回顾过去实行的政策和计划,再看最后的成果,还蛮有意思。

相关文章:
李淑仪/Pontianak与梅杜莎
夏靖柔/今天也要好好吃饭
林佳莹/还有多少女性不敢直呼“月经”大名?
陈星彤/雨林教会我的自由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