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拓宽文化视野

发布: 7:00am 29/11/2021

拓宽文化视野

陈亚才

锡克人

锡克教

锡克庙的

拓宽文化视野

陈亚才

锡克人

锡克教

锡克庙的

陈亚才/马来西亚的锡克人与锡克庙

作者:陈亚才
拓宽文化视野/陈亚才/马来西亚的锡克人与锡克庙
锡克人可说是马来亚/马来西亚警察部队的先驱。图为1897 年马来联邦雪兰莪警察部队,绝大部分成员是锡克人。

提起(Sikhs),一般人的脑海中浮现高头大马、包头的Singh;再来就是联想到特定的职业,例如医生、律师、法官、政治工作者、警察、保安人员等等。这些印象跟实际状况相去不远。我国现有的锡克人口不超过10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大约0.25%;全球锡克人口大约2700万。锡克人口的比率虽小,“能见度”却相当高。

Sikh源自梵文shishya,意思是“弟子或学习者”。锡克人属于印度人的一部分,原乡是印度西北的旁遮普(Punjab),母语是旁遮普语。这个邦原本属于印度,1947年印巴分家后,西旁遮普划入巴基斯坦。一般人所说的旁遮普人(Punjabi),并非单单指锡克人,而是包含、伊斯兰、印度教及其他宗教人士。

ADVERTISEMENT

根据记载,19世纪最早南来马来亚的锡克人是Nihal Singh(也称作Bhai Maharaj Singh)和Kharak Singh等。他们于1849年在印度推动反殖民抗争,第二年被印度英殖民政府当作政治犯流放到海峡殖民地。

拓宽文化视野/陈亚才/马来西亚的锡克人与锡克庙
Dr Ranjit Singh Malhi著《马来西亚锡克人综合历史》(2021)。
拓宽文化视野/陈亚才/马来西亚的锡克人与锡克庙
以书写本族历史而自豪的Dr Ranjit Singh Malhi,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察。

19世纪下半叶,为了协助Long Jaafar平定霹雳拉律(Larut,今太平)的动乱,Captain T.C. Speedy在1873年从印度引进95人担任警察部队成员,大部分是锡克人。他们是霹雳武装警察部队的先驱,之后逐步扩大到马来半岛的其他地区以及东马,都在协助维持治安,例如1880年代锡克警察在森美兰的日叻务和双溪芙蓉服务。1857年石隆门事件之后,有13位来自新加坡的锡克人投入砂拉越的警察部队。

槟城龙山堂邱公司和郑景贵墓园都有锡克守卫的雕塑。担任军警和保安工作是锡克人具有代表的就业传统。他们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我国的紧急状态时期(1948-1960)。国家纪念碑的232位牺牲英雄中,有33位是锡克人。

随着南来人数增多,锡克人开始兴建寺庙,称为Gurdwara,意思是“通往导师之处”。早期的锡克庙都建在警察宿舍附近,以应付锡克警察的宗教需求。最早的锡克庙是1881年建在槟城的康华利堡(Fort Cornwallis),其后霹雳、雪隆地区陆续出现锡克庙,都跟锡克警察有关。

拓宽文化视野/陈亚才/马来西亚的锡克人与锡克庙
Tan Sri Dato’ Seri Darshan Singh Gill 编著的《马来西亚锡克社群》(2009)。
拓宽文化视野/陈亚才/马来西亚的锡克人与锡克庙
锡克教的标志:中间是一把双面刃,配上金属环;两边是各一把匕首。这个标志会出现在锡克庙旗杆的顶端。

锡克教的起始

锡克教(Sikhism)是15世纪创立的宗教,创教者是拿纳克导师(Guru Nanak,1469-1539)。这个宗教发展过程总共经历10位导师,从拿纳克开始,到第10位是哥宾星导师(Guru Gobind Singh,1666-1708),之后就把历任导师的核心教义,再融合印度教和伊斯兰的一些宗教内涵,汇集成锡克教的圣典,称作Guru Granth Sahib,以诗歌的形式呈现,总共有1430页,5894句赞美诗。锡克庙供奉的就是这部经典,被认为是“永恒的导师”。

根据教义,锡克教男性必须具备5样东西,称为5K,作为锡克教徒的象征,即:

留长发(Kesh)、木梳子(Kangha)、手镯(Kara)、匕首(Kirpan)以及短裤(Kachera)。那些追随10大导师以及信奉锡克教经典,但并没有保留长发者,称为Sehajdhari Sikhs,比如已故卡巴星、其子哥宾星等。

锡克男性的名字最后都有一个Singh字,即狮子;而女性的名字最后都有一个Kaur字,即公主,凸显锡克男女威武与尊贵的气质。

拓宽文化视野/陈亚才/马来西亚的锡克人与锡克庙
位于Jalan Balai Polis的吉隆坡锡克警察庙。
拓宽文化视野/陈亚才/马来西亚的锡克人与锡克庙
吉隆坡锡克教警察庙内景:前方台上摆着锡克教圣典;信徒席地而坐,男女分开。

特色

锡克庙吸纳蒙兀儿(Mughal)建筑风格,有圆顶和城堡型外观。马来西亚的锡克庙比较多样化,既延续传统,也有在地化的转变,例如吉隆坡陈氏书院附近,建于1898年的锡克警察庙(Gurdwara Sahib Polis, Jalan Balai Polis, KL),呈现本土特色。当时马来联邦的警察部队超过半数是锡克人。

锡克庙有几项元素是一致的,其中包括:

(1)锡克庙殿堂内没有摆设椅子,信徒脱鞋进庙,男女分开,席地而坐;

(2)锡克庙没有供奉神像或雕塑,殿堂的台上摆着锡克教圣典Guru Granth Sahib;

(3)信徒或参观者进入锡克庙,男士必须绑头巾,女性必须披头纱。通常锡克庙的门口都有准备头巾和头纱,以备参观者使用。

(4)锡克庙前侧面设置旗杆,通常以黄布包裹;旗杆的顶端是锡克教标志,三角形旗帜随风飘扬。

锡克庙不仅仅是宗教场所,也是锡克人的社教中心。1988年马来西亚锡克庙理事会(Malaysian Gurdwara Council, MGC)正式成立。该会积极参与马来西亚跨宗教咨询理事会(Malaysian Consultative Council of Buddhism, Christianity, Hinduism, Sikhism and Taoism, MCCBCHST),致力于维护我国宪法所保障的各个宗教的信仰自由。

拓宽文化视野/陈亚才/马来西亚的锡克人与锡克庙
进入锡克庙,男士必须绑头巾,女性必须披头纱。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am 14/04/2025
陈亚才/一条路,4座印度庙

吉隆坡十五碑,原名Batu Lima Belas,随着早年砖窑的设立,重新命名为Brickfields(the brick fields)。这个方圆2公里的百年社区呈现多元色彩,宗教建筑普遍,印度庙、佛寺、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道教寺庙和谐共存;道路命名反映多元族群色彩,Jalan Sultan Abdul Samad、Jalan Tun Sambanthan、Jalan Ang Seng、Jalan Chan Ah Tong、Jalan Rozario等,连贯社区。

十五碑也是地方发展新旧并存的社区,以Jalan Tun Sambanthan为界,一边是KL Sentral、商场、五星级大酒店、豪华公寓、商业大楼等现代景观;另一边则保留较多的社区原貌和特色。

十五碑的人口在2万人以内,印裔居多,因此有“小印度”之称,印度文化资源非常充沛,以下列举几个例子:

● Netaji Subhash Chandra Bose Indian Cultural Centre:詹德拉博斯印度文化中心,这里经常举办来自国内外的各类音乐会、舞蹈演出、讲座、新书推介等;
● Temple of Fine Arts(TFA):印度舞蹈培训及艺术表演中心;
● Vivekananda Ashrama:辨喜精舍,以辨喜上师(Swami Vivekananda Narendranath Datta, 1863-1902)命名的精舍;辨喜属于印度教中的吠檀多教派(Vedanta);
● Annalakshmi Vegetarian Restaurant:很有特色、环境优雅的印度素食餐馆;
● SJKT Vivekananda Brickfields:辨喜淡米尔小学;
● 这个“小印度”有不下10座印度庙、印度餐馆、印度商店等。

简单来说,这是活生生的印度文化遗产区,是户外学习、认识和体验印度文化的现成场域。印度庙众多是这个社区的一大特色,个人曾经参观的印度庙包括:

(1)Sri Kandaswamy Temple, Brickfields, KL (Jalan Scott)
(2)Kuil Sri Krishna, Brickfields(Jalan Scott)
(3)Sree Veera Hanuman Temple(Jalan Scott)
(4)Kuil Sri Maha Muneswarar(Jalan Scott)
(5)Sri Sakthi Karpagar Vinayagar Temple(Jalan Berhala)
(6)Om Sree Kaliamman Alayam(Jalan Berhala)
(7)Sri Shivan Alayam Brickfields(Jalan Sultan Abdul Samad)
(8)Kovil Sri Poovadai Kaliamman Alayam(Lorong Abdul Samad)
(9)Sri Padapathira Kaliamman Alayam(Jalan Ang Seng)

在这群印度庙中,密度最高的当属Jalan Scott的一条路4座庙。这4座庙个别供奉不同的主神,前来祭祀(pooja)的信徒都很踊跃。个人参观及考察这4座庙超过20年,出席过Sri Kandaswamy Temple两次感恩与奉献大典(Maha Kumbabishegam);也留意另外3座装修超过10年才竣工的寺庙。

1.Sri Kandaswamy Temple

这座庙建于1902年,属于斯里兰卡淡米尔人创立的寺庙,由Malaysian Ceylon Saivites Association负责管理,供奉穆鲁甘(Murugan)为主神。此庙的庙地原属Sam Scott拥有,庙方在1901年向Scott(即路名的Scott)购得此地。在寺庙建筑结构和格局方面,此庙是典型印度南方风格(Dravidian style),门塔的每一层都有精彩的神祇和神话故事雕塑,例如第三层的“乳海搅拌”非常生动,正邪分明。此庙另一个特色是有很多神诞和节庆的祭祀活动,包括在社区范围的游神。

陈亚才/一条路,4座印度庙
Sri Kandaswamy Temple经常有各种祭祀和游神活动。(照片来源:2016 Simitha Singam)
陈亚才/一条路,4座印度庙
Sri Kandaswamy Temple的雕塑:左边持长矛Vel的穆鲁甘大神,制服阿修罗Soorapadman(右边手持刀者),象征正义战胜邪恶;这则神话也是大宝森节的来源之一。孔雀是穆鲁甘大神的坐骑。
2.黑天庙Kuil Sri Krishna, Brickfields

黑天是毗湿奴大神10大化身中的第8个,另外9个化身的雕塑:鱼、龟、野猪、人狮、侏儒、持斧罗摩、罗摩、佛陀及卡尔吉,都出现在寺庙的柱子上。黑天庙是从小庙变大庙的例子,装修工程耗时超过10年。

寺庙中最常出现的黑天形象包括作为儿童的黑天(Bala Krishna)、吹笛牧人黑天(Venugopala)、在《薄伽梵歌》中为阿周那(Arjuna)拉车的黑天等。

陈亚才/一条路,4座印度庙
十五碑黑天庙内景。
陈亚才/一条路,4座印度庙
黑天庙内的鱼Matsya雕塑,即毗湿奴十大化身之一。
3.猴神庙Sree Veera Hanuman Temple

猴神哈奴曼(Hanuman)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中的重要角色,协助自我流放的罗摩打败十头魔王罗波那(Ravana),救出罗摩被绑架的妻子悉达(Sita)。哈奴曼代表忠诚的形象,在任何情况下都极力维护罗摩。这座哈奴曼庙也展示中国神猴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雕塑,以及印尼、印度、尼泊尔等不同国家的猴神雕塑。

十五碑是早年火车维修站,大部分的劳工都是印裔。对来自南印度的劳动阶层而言,猴神是守护神。此庙的大节庆之一就是猴神的神诞Hanuman Jayanti,即印度历的Chithirai月,大约在阳历的4月至5月。

陈亚才/一条路,4座印度庙

陈亚才/一条路,4座印度庙

4.Kuil Sri Maha Muneswarar

此庙的特点是以印度南方地方神祇为主,Muneswarar为主神,这个名字是由两个字组成:Muni(指圣徒)和Eswara(指湿婆大神);Muneswarar被视为湿婆大神的化身,手握大刀或三叉戟,坐骑为马。此庙的其他守护神包括Sri Ayyanar Swamy、Sri Karuppanna Swamy、Sri Madurai Veeran以及Bhairava(坐骑为狗),都是盛行于印裔原乡Tamil Nadu邦的地方神,战士形象,由于英勇事迹而从人升格为神。

陈亚才/一条路,4座印度庙

陈亚才/一条路,4座印度庙
Maha Muneswarar大神的坐骑:马。
延伸阅读:
陈亚才/搁置的印度庙
陈亚才/亚罗士打印度庙考察
陈亚才/黑风洞园区的寺庙与洞窟
陈亚才/登高参观槟城穆鲁干庙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