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5日讯)为了缓解网站流量,以免多人涌入出现瘫痪情况,新马陆路疫苗接种者旅游通道(VTL)指定巴士业者之一的星运旅游今天(5日)开始在电商平台Shopee上售卖往返车票,方便公众购票。
星运旅游今天中午在脸书上宣布,公众可通过公司的Shopee页面购买明年1月3日的往返车票。
ADVERTISEMENT
星运旅游执行董事叶础辉告诉《8视界新闻网》,从即日起,公众除了可在公司的网站上购票外,也能通过公司的Shopee页面购票,对公众来说会非常方便。
他透露,公司今早8点通过网站开放购买1月3日的车票时,网站的流量还是非常大,但中午时分开放给公众到Shopee页面购票后,网站“拥挤”情况得到了一些缓解。
“早上在网站上开卖的时候,从新山到新加坡的票都已经卖了七七八八,然后中午开放在Shopee售卖后,很快就抢购一空,卖得非常快!”
记者下午3点多试图进入星运旅游网站时发现,由于网站流量过高,因此被安排在一个虚拟等候室,等了差不多15分钟后才可进入网站。此外,进入网站后,只有15分钟的购票时间。
叶础辉说,开放Shopee页面其实是公司为了缓解网站流量过高的解决方案,以缩短公众的购票时间,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等大日子做准备,“防范于未然”。
“现在只是开放给两国公民、永久居民和长期证件持有者,可是到时候如果新加坡人也可以进入大马的话,(网站)又要‘爆炸’了。”

汉达英达:已提升伺服器
以应付网站高流量
另一方面,汉达英达巴士私人有限公司副执行董事林镇芳则告诉记者,该公司几天前已经完成了网站伺服器的提升,目前的容量可以应付网站高流量的问题。
“经过提升后,伺服器有一个自动调整规模(auto-scaling),如果网站遇到高流量的话,会再另外开启一个伺服器来应付流量。”
林镇芳透露,第一次卖票的时候还没有启用新伺服器,因此当时出现了网站流量过高的问题,但她相信日后就不会有这方面的大问题。
1月初马国返新车票抢购一空
目前,两家业者都是在出发日期的30天前开始售票。其中,星运旅游已发售至1月3日的车票,汉达英达则发售至1月2日。
然而,他们受访时均表示,虽然1月初的车票才刚出售,但目前都已经抢购一空。
叶础辉说:“相信是很多人之前从新加坡回大马过节,在1月初准备回来,所以现在这些票卖得很好。”
林镇芳则指出,12月的车票也非常热门,从新加坡到新山得票都所剩不多,相信很多人都提前买票回大马过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小时候住在山芭里,每次妈妈要到巴刹采集,就会带着我到街边等公交。那时候村子外还是一条狭长的泥石路,在上面行走总是得注意脚下,偶尔碰到一夜骤雨,路上不免留下许多坑坑洼洼,叫人难以落脚。
好不容易通过了泥石路这一关,会来到村子连接外头的唯一河道,大约两辆车那么宽,厚重的木板断了几次,又被修补得更为牢固。木板上偶尔能看见几道不大不小的缝隙,透过缝隙往下看去,能看见湍急的水流向一旁冲去,耳边回荡着潺潺的流水声,脑子里总是忍不住脑补:万一掉下去了怎么办?于是只能扶着栏杆,以最快的速度越过。
好在河道虽宽,却并不长,转眼便离开了村子。外面是两条双向大马路,直挺挺地朝着前方的十字路口蔓延。那时候还未建交通圈,印象里也不见红绿灯,四面的车辆行驶全靠彼此的默契。妈妈会牵着我的手踩在中央绿化带上,一步一步往前靠近。
那条路对我而言是极漫长的,酷暑的室外火伞高张,是遮阳伞也挡不住的闷热,我从泥石路走到这里,早已经累得够呛,看着前方那好像没有尽头的马路,只觉得更为难受,更遑论走到马路的尽头以后,还得往旁边稍走一段,来到街道的路口,才勉强抵达了去往巴刹的第一站。
那里没有巴士站台,光秃秃的人行道,地面也被烈阳炙烤得火热,有时候若只穿了一双薄薄的拖鞋,那滋味就好比热锅上的蚂蚁。因为没有建巴士站,我们只能在街口傻站着,顶着一大一小的遮阳伞,望着右边往来的车辆,像是在望穿秋水地等待着心中的那一道影子快点出现。
很佩服我的庄女士
巴士抵达的时间参差不齐,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很佩服我的母亲庄女士。她居然能够记住巴士到达这里的每一个时段,精准地卡在巴士到达前几分钟到这里等候,几乎没有错过。当然,其中也不免偶尔延误,巴士司机在路过自己家时会下车开开小灶,上上厕所领领便当之类,但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我的母亲简直就像超人一般。
一直到如今我都没能搞明白50+26路的巴士车班,偶尔需要坐巴士的时候,只能眼巴巴去询问庄女士。所以到如今,她也依然是我的英雄。
其实巴士到没到非常好确认,因为它总会发出异于其他车辆的轰鸣,老远就能听见。那时候我就仿佛等到了希望,急急合上雨伞,催促母亲赶紧掏钱,以免发生上车后堵在大门的窘境。当然,比起我的催促,庄女士总能在第一时间就把钱准备好,往往我刚回过头,不是见她正在掏钱包,就是手上已经拿了几张钞票和零钱。
有时候她会把钱给我,让我来扔,把我给高兴坏了。我兴高采烈地接过零钱,紧紧攥着,深怕一不小心被风给吹走。家里穷,那时候到巴刹还要给一块4毛,两个人便是两块8毛,可不能弄丢了。要是不小心掉了一毛,看着它在地上打滚,我也得急急弯腰捡起,然后暗自庆幸它没有落入后方的大水沟里。
直到坐上巴士,才算彻底安了心。巴士上有冷气,我喜欢把风口打开,对准自己的头顶,仰着头任由冷风吹拂在我脸上。偶尔身上出了汗,我就会将后颈露出,让冷风吹干身上的汗水。
我喜欢坐靠窗的位置,喜欢看着窗外缓慢略过的风景,仔细辨认这是哪里。巴士经常走一站停一站,不是有人下车,就是有人上车,那些风景就会在某些时刻突然静止,然后继续移动。
那时候手机还未普及,又或许已经普及,只是我家太穷,还买不起高昂的电子产品。我只能趴在窗户上,听人家说看绿叶能够提高视力,我就一个劲地看。那时候村子还有许多树,荒野还未被开发,目光所及之处全是浓密的树叶,叫不出名的常青树在阳光下绿意盎然,充满了大马特有的风光。
偶尔我也喜欢把头靠在玻璃窗,随着巴士的移动,玻璃窗一颤一颤地颠簸,像是行走在看不见尽头的马路边上,痛并快乐着。
从村子到巴刹,大约要30分钟,妈妈会在前段路上闭眼小憩,等巴士驶入总站台,检票员上车检票,她就会从梦中转醒,提醒我拿出车票。车票是小小一张,上面印着蓝色的字迹,检票员辨认了车程与时间,便会从中间撕下一角,然后归还我们。
这个过程并不久,检查完了,巴士便会继续开往下一个地方。
妈妈一般会在老人街的某个巴士站下车,通常是幼兰大厦对面那个,所以那栋耸立在蓝天下的高楼也占据了我童年为数不多的记忆。至此为止,我们的行程到了站,采买的故事则刚刚开始。
如今回忆起来,过往被蒙上了一层泛黄的滤镜,湿润的泥石路,遥迢的绿化带,艳阳下烤得烫脚的人行道,后方偶尔散发恶臭味的大水沟,以及庄女士年轻的面孔。长大以后,我已经许久未坐过巴士,每当想去巴刹,只消在手机软件上输入个地址,便有司机到你家来接,一切如此方便,哪还需要像去西天取经一样历经那么多的磨难?
于是,那些遥迢的长路,也随着泛黄的记忆尘封在了我的脑海,成为了往事不可追的其中一个。只不过偶尔,当我秉着夕阳在家外面的人行道上牵着大黄狗散步,还能听见远方传来熟悉的轰鸣,偏头望去,50+26路的巴士还是从前的模样,只不过比起曾经,车窗内时常空无一人,却仍旧按照既定的轨迹,去往最后的巴刹一站。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