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人类赖以为生的基础,但食物不会自己跳上料理台或餐桌,尽管如此,食物背后默默付出的生产者,是否得到应有的回报或尊重呢?身为消费者,我们跟生产者之间除了“你生产,我买单”的交易,还有没有别的关系?
我以前曾经分享过高桥博之创办的《食通信》,这本会附上生蚝、海苔等各种食材的情报志。杂志订户收到的食材几乎是最原始的样态,订户在自行处理食材时会感受到处理过程的艰辛,这跟原本在超市里买回家后打开包装就能直接料理或享用的体验截然不同,因此会格外珍惜食物或食材。当期杂志内容同时也会深入报道该食材的生产者、产地资讯等,生产者成了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人,产地成了一个具象的存在,而不只是菜园、稻田或海洋这样的代名词。消费者付钱得到了食材、知识,也以一种社群支持型农业(Community-Supported Agriculture,简称CSA)的型态,跟有良知的生产者和产业,形成一种协力关系,而食物成了让生产者和消费看见彼此的媒介。《食通信》曾在一次举办农夫和读者的交流会中起了超越媒体的作用,农夫长谷川纯一提及自己栽种的“小菊南瓜”是一种自江户时代流传至今的传统蔬菜,但也面临种子不足的问题,交流会结束后,读者发起收集种子的活动,最终长谷川纯一收到来自45个读者寄来清洗晒干后的种子。生产者和消费者,原来也可以同为付出和收获的双方。
ADVERTISEMENT
在土地被过量农药、化肥渗透,食物安全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农夫打开农场的大门,让消费者认识产地、农夫,看见生产过程,买到安心,也透过这种“食农教育"的方式“圈粉”。食物不只串联嘴巴和肠胃,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食物的生产和供应之间固有的模式也慢慢被打破,有机农夫、社区型的农业生产者,以蔬菜箱、收取月费的订阅制、预购等方式,“先收钱,再生产”让背负风险、诚心付出的生产者有了往前走的勇气,更能无后顾之虑的去努力生产出优良的食材,也让更多友善土地的种子因此被传播出去。我的有机农夫好友阿鸟坚持用“绿肥”养地,撑过负债、零收入的几年难熬岁月,终于迎来渐佳的收成,尽管如此,那些卖相不佳、营养价值依旧的有机蔬菜,一直让他伤透脑筋;最近他在网上号召消费者以预购的方式资助他将这些丑蔬菜制成4款有机宝宝面线(南瓜、番薯、蔬菜和紫薯),以25%的蔬菜原浆(比市场上的有机面线还高的比例),把大地的滋养转成宝宝的营养。我们几个买阿鸟家有机蔬菜、一直相信“善循环”的朋友――擅长拍摄地方故事的Anson,设计专业的Rabbit和Paris,也以社群支持、构建产业生态链的方式各自使力协助。
农业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唯一不会消失的行业(未来也不会);但一个更健康、永续的农业生态和环境未来,则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有些坚持,会因为我们的支持,而走得更远。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从一开始就是合作关系,哪里只是买卖关系。
来看看阿鸟的影片吧:bit.ly/3DY9fHT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