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骨13日讯)昔日战壕褪尽铅华,回顾芦骨堡从辉煌到没落的19世纪中“末代皇朝”!
座落在芦骨5英里,距离芦骨大街仅有1公里的芦骨堡博物馆成立于1999年,由马来西亚博物馆与文物局所改建,开放让所有公众免费参观,博物馆主要分成4个浏览区域,包括城堡历史画廊、国防历史美术馆、经济管理历史及战期废墟。
ADVERTISEMENT
这座距今超过170年历史的古堡,由芦骨19世纪统治者拉惹祖玛安(Raja Jumaat)创建,历经多个时代洪流,曾经辉煌的芦骨皇朝在灭亡后,仅剩下曾见证了芦骨逾百年盛衰的芦骨堡,作为传承历史及文化的平台,也让让后人更了解博物院前生的历史事迹。
根据文献记载,芦骨在1800代初期已有华人于州内垦荒及开采锡矿,其中包括华族先贤南下拓荒的代表性人物叶亚来,惟约19世纪初,因开采锡矿华人日益增加,故当代统治者即拉惹布梳提高了锡米税收,甚至动用武力对付华裔商家,在长期性的压制底下引起华裔私会党的不满,继而展开了一场大屠杀,导致拉惹布梳最终葬身火海。
另一边厢,彼时的拉惹祖玛安为出生于印尼廖内群岛的王子,其父王拉惹查化由于和雪州苏丹莫哈末沙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年幼的拉惹祖玛安随父王投靠苏丹莫哈末沙,寻求州内垦荒及锡矿开采。
正逢原任芦骨统治者拉惹布梳丧命,加上英殖民势力已涵盖整个森州,芦骨即成为森州管辖区范围之一,为了稳控芦骨统治权,雪州苏丹委任拉惹查化成为芦骨苏丹特使,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也让其顺理成章接手了芦骨统治权,为芦骨王朝开启了新篇章。
然而,拉惹查化在执掌统治者权位仅仅数年光景就撒手人寰,其儿子拉惹祖玛安正式成为芦骨新任统治者,从1839至1864年长达25年的统治期间,芦骨曾发生过大屠杀、开发锡米运输道、英殖民侵入、爆发战争、政治及经济冲突等事迹,历经腥风血雨才演变成繁荣的文明市镇。
在拉惹祖玛安的统治下,曾经鼎盛的芦骨如今为历史留下的遗产包括前名为“死象山”(Bukit Gajah Mati)即后来改名为“拉惹山”(Bukit Raja)和山上的“芦骨堡”(Kota Lukut)。
据历史记载,芦骨堡是在拉惹祖玛安约1847年期间所建造,当时是为了保护皇族堡垒,特地购买荷兰铸造的4尊大炮,其中2尊目前置放在博物馆门前,另外2尊则置放在波德申回教堂供展览,另外,城墙的西面及北面各有牌楼,从远处观望也感受到芦骨皇朝鼎城时期的慑人气势。
从芦骨堡的外形结构中可明显看出,拉惹祖玛安对于战争是抱着未雨绸缪的心态,置身于城堡内,被四面城墙围绕形成正方形,整座城墙长约607尺,宽505尺,有着“兵临城下”的意境。
围墙外也建造了15尺深的战壕并以泥土砌成防栅,栅栏上沿钩插上特制的尖竹,用来拖延敌人攻城的时间。
城堡内有一座皇宫,也是当代公主拉惹沃的寝宫,城墙4处角落建有蓄水池。文献记载,当年是采用牛车将山下的水源引入皇宫,供城堡中央的2口井所用,其中为皇族的“御用井水”另一口则是“毒井”,专门用来处决犯人或被俘敌军。
而博物馆内迄今仍收藏着19世纪初所遗留下的历史文物,加上历史画廊所展览的历史文物,配上插图、解说、照片及模型,犹如被带入时光隧道,回到19世纪初的战代时期,见证着芦骨在拉惹祖玛安的统治下走向最鼎盛时期。

拉惹祖玛安可谓穷尽一生精力发展芦骨,却仍躲不过时代洪流发展而没落,他成功守护城堡而巩固其政权,却因采锡资源几乎消耗殆尽,加上面对邻州的虎视眈眈,在内外夹攻之下逐渐失去执政权,拉惹祖玛安无奈将统治权传承给儿子拉惹博(Raja Bot bin Jumaat)。
拉惹博也是芦骨最后一名统治者,在1878年,与父亲拉惹祖玛安有着“表亲”关系的雪州苏丹开始在芦骨进行贸易,从而影响了其政权,为了确保政权不被雪州苏丹“侵蚀”,他重兴芦骨市镇及扩建芦骨堡,甚至动用30名阿拉伯裔士兵日夜驻守堡垒,以备随时与雪州夺权开战,甚至不惜将雪州苏丹告上法庭。
然而,芦骨在内忧外患之下早已不复当年,经济不振加上纷争不断,拉惹博长达2年的司法拉锯战后,最终选择不得不放弃父亲打拼下的1万7000令吉资产,所有产物包括芦骨堡及其他不动产。
拉惹博也因此成了芦骨“末代拉惹”!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拉惹博退去皇族统治者光环后,重新被囊括雪州苏丹麾下,仅仅用了7年时光就当上了雪州双溪毛糯村长,也让当地的采矿业获得迅速发展。即便到了1895年,拉惹博辞去村长一职,但勤政爱民的“统治者习性”让他继续留在雪州市议会,兢兢业业地服务人民。
相比起父亲拉惹祖玛安的前半生致力发展经济,后半生却醉心巩固权力;拉惹博在失去政权后,反而对雪州当地教育和铁车发展,有显著功绩。
即便到了今时今日,“拉惹博”的名字仍被后人铭记,成了吉隆坡其中一条路名,纪念他对国家所作出的贡献。而父亲拉惹祖玛安一手创建的城堡,仅剩下昔日光辉及文史记载供后人瞻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芦骨讯)百年古迹的辉煌与传承!一同了解芦骨堡末代王朝从兴盛走向尘埃的传奇。

位于森美兰州芦骨区的芦骨堡(Kota Lukut),坐落在一片苍翠的山丘之上,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遗址。它不仅是当地人心中的文化地标,更是连接19世纪芦骨辉煌与变迁的重要见证。从曾经的王权象征到今日的博物馆和休闲公园,芦骨堡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慕名而来,探寻那段辉煌的历史。
(拍摄:陈梧源)
19世纪中叶锡矿业重要据点
芦骨堡的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当时芦骨地区是马来西亚锡矿业的重要据点。1839年,来自印尼廖内群岛的拉惹祖玛安(Raja Jumaat)被雪兰莪苏丹任命为芦骨统治者。拉惹朱玛安的上任,为芦骨区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篇章。
这片土地当时并不平静,芦骨坐落在锡矿资源丰富的区域,吸引了大批华裔矿工前来开采。然而,当地的政治势力却因利益分配问题冲突不断。面对一个需要重建秩序、重新发展的芦骨,拉惹祖玛安选择兴建一座城堡,既守护自己的家族权力,也让这片土地开始稳步繁荣。
1847年,为了应对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潜在的军事威胁,拉惹祖玛安建造了芦骨堡。这座堡垒是他实现王朝稳定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成为了其家族荣光象征。他在芦骨开辟了锡矿运输路线,将资源送往港口,与各地商人展开贸易,芦骨也因此成为19世纪的重要经济中心。
拉惹朱玛安用尽全力让这个地方兴盛起来,但对于城堡的建设,他显然考虑得更长远——不仅是防守,更是权力的象征。

15呎深战壕 防御力十足
芦骨堡的建筑设计令人叹为观止,它充分展现了拉惹祖玛安对防御的重视。整座堡垒呈正方形布局,四面环绕着高墙,总长607尺、宽505尺,墙外还有15尺深的战壕环绕,防御力十足。战壕不仅阻挡敌人进攻,还设置了尖竹制成的防御栏杆,以进一步延缓敌军脚步。
堡垒内部的设计也别具匠心,城墙四角设有蓄水池,用以储备水源。此外,堡垒中央有两口井,一口用于日常供水,另一口则被称为“毒井”,专门用于处决罪犯或战俘。

军事堡垒 皇家生活中心
然而,芦骨堡不仅仅是个军事堡垒。它也是皇家生活的中心。城堡内有一座寝宫,那是拉惹祖玛安女儿拉惹沃的住所。今天,站在那片曾经繁华的土地上,风吹过断墙残垣,仿佛还能听到昔日的欢声笑语。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低声诉说着芦骨的辉煌岁月。
据记载,拉惹祖玛安为了增强堡垒的防御能力,特意从荷兰购置了四尊大炮,其中两尊现陈列于芦骨堡博物馆入口处,另两尊则存放在波德申的一座清真寺中。这些历史遗物成为今日人们探寻那段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

拉惹布梳覆灭 改变权力格局
拉惹祖玛安的统治时期充满了腥风血雨,在他执政的25年间,芦骨经历了锡矿税引发的族群冲突、政治斗争及英殖民势力的入侵。最著名的事件之一是拉惹布梳的覆灭,这场冲突不仅改变了芦骨的权力格局,也为拉惹祖玛安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然而,芦骨的繁荣始终伴随着内忧外患。当锡矿资源枯竭,邻近势力对芦骨统治权虎视眈眈,加上英殖民势力逐步渗透,让芦骨统治者陷入困境。最终,拉惹祖玛安不得不将权力交给儿子拉惹博(Raja Bot),这位年轻的末代统治者尽力延续父亲的遗志,仍敌不过时代的洪流。
拉惹博为了捍卫芦骨堡资产,甚至动员大量人力日夜驻守,更不惜将雪州苏丹告上法庭,试图挽回王朝的权力。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最终,他被迫放弃芦骨堡及父亲拼搏一生所积累的财富。
这位“末代统治者”从权力的巅峰滑落,但却也造就了新机遇。卸下皇室头衔的拉惹博,辗转成为了雪兰莪的一名村长,并在采矿和教育领域作出巨大贡献,而他的名字“拉惹博”至今仍被刻在吉隆坡的街道上,为后人铭记。

1999年古堡改建成博物馆
拉惹博作为芦骨最后一任统治者,他的时代标志着芦骨王朝的终结。时光荏苒,岁月带走了拉惹祖玛安家族的荣光,却留下了芦骨堡。
1999年,这座古堡被改建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馆内分为城堡历史画廊、战事废墟区、国防美术馆等展区。向后代人展示了芦骨堡的建筑特点、历史文物和战事遗迹,游客可以通过文献、插图和模型的展示,彷如重回19世纪的战乱年代。
走进博物馆,就如同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那尊古老的荷兰大炮、当年的工具与武器陈列其中,还有战壕的模型和历史照片,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诉说着那个战乱与繁荣交织的时代。


历史遗址也是休闲绿洲
芦骨堡不仅是一处历史遗址,也是一片休闲的绿洲。百年后的今天,芦骨堡再度迎来了新生,除了作为博物馆展示历史外,地方政府近年开展了一系列修整和提升工程,将芦骨堡打造成兼具历史教育与休闲功能的综合区域。2020年,政府拨款整修了通往芦骨堡的道路,并在山腰处新增了停车场。随后,于2021年展开了第二阶段工程,在战壕废墟区域修建跑步道和凉亭,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游览体验。
从荒草丛生的废墟到整洁的步道,这些改造不仅让芦骨堡焕发新颜,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如今,游客可以漫步于跑步道上,感受历史的沉淀,同时在凉亭内欣赏芦骨的山林美景。这一工程的完成,不仅让芦骨堡走出沉寂,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活力。


见证权力更迭社会变迁
芦骨堡的历史见证了19世纪的权力更迭和社会变迁,它既是过去的象征,也是现代文化的一部分。当地政府表示,未来还将持续对芦骨堡进行美化和保护,包括种植草坪、改善园艺设施等,以确保这片古迹能长久保存并吸引更多游客。
芦骨堡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它的历史,它不仅是芦骨的象征,也是马来西亚的重要文化遗产,逾百年的残破建筑物见证了芦骨小镇的兴衰与转型,昔日的战场更成了今日教育、文化和旅游的桥梁。
芦骨堡以其沉静而深厚的历史魅力,让地方历史文化的火种得以延续。从拉惹祖玛安到拉惹博,从王朝兴盛到历史沉寂,在这一片曾经的战壕中,芦骨堡的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丰富的故事,让到访的历史学者抑或公园流连的普通游客,芦骨堡都用它的沉默,诉说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