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读者观点

发布: 7:10am 27/01/2022

读者观点

中华文化

南院

李开璇

历史特色

读者观点

中华文化

南院

李开璇

历史特色

李开璇.南院的初心

李开璇

要是没有走出华社的圈子,把消除种族主义、建立民族平等的时代使命肩负起来,不免使华族文化历史的研究缺乏目标,或有孤芳自赏的味道。

南院源自于宽柔的一个部门,将它独立为一所学院,华社当时想的是,要有自己的研究和学习机构,让这些民族精神得以散布、学习和传承,这是成立南院最重要的原因。华社要有一所本身的学府,以便整理本身的历史文化,让华人可以向他族更好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ADVERTISEMENT

今天的华社,应该从这个初心去思考南院的办学方针和社会服务路线。

目前,国家各民族的共同挑战是种族主义的泛滥,南院应以消除种族偏见、倡导民族平等为其大方针和指导思想,才符合其成立的初心。也唯其如此,可以成为社会和谐的一个动力来源。华人对侵略者有抗争精神,对友族采取以和为贵的态度,这些高尚的情操、道德原则和处事态度,在华族历史中频频出现,应进一步通过南院的交流和传播,纳入马来西亚国情范畴,成为国家行政治理模式的一部分。

南院内,这种思想看来还是在的,然而不一定是主流,譬如英文封面的《今日南院》出了两期,就换成了中文,显示对语文的敏感度对决策构成了影响。还有人蓄意把港主时代的政府行政印章上,刻有中文的“总管椒蜜园并种植地师”字样的史实,给友族讲述,让友族了解早期华侨开发柔佛的经过,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南院内又有另一种声音,认为要按照国家的“框架”来发展南院,这一派对南院搞“一带一路”研究采取嘲讽的态度,把互惠共赢的国际合作计划说成是中国的项目,跟南院的“本土化”概念背道而驰。这一派也不同意“过渡”宣扬,害怕引起他族不悦。

“本土化”应该是根据百多年来种族混居下逐渐形成的国情来发展学院,给这所学院赋予它特定的和使命,所以“与其他族群沟通,消除种族偏见”这个不变的大方向,可使南院做到植根本土,放眼世界,也符合先贤们要在这片土地上,与其他民族和平共处的原始意愿。根据这个大方向拟定行动计划,将资源整合,上下同心,美丽焕发的景象可以期待,华社自然不会对南院冷言冷语,疑虑重重。

我们希望看到南院与开明的马来知识分子取得多方的联系,展开各种形式的对话,因为马来人的问题需要华人的配合才能解决,所以开明的马来人其实也想跟华人接触,这种正面的交流所激起的浪涛,可以汇成一片汪洋。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张维为教授,致力于研究和整理中国的治国理念和制度模式,跟西方知识分子进行了许多对话,从中国的经验看西方,做出比较,成为西方了解中国的一个管道,也让无数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更有信心。虽然只是知识分子的论述,却也会迟早对政府政治造成影响,从而改变社会的面貌。南院其实可以从这个例子吸取经验,砥砺前行。

南院最近将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马华文学馆、中文系讲座系列、新媒体中心、南方电视台、研究生院、出版社和一带一路等社区服务单位纳入文化与社区服务委员会,进行统筹统办,有联合力量办大事的气势,刚刚,也获得了100万元基金,进行研究出版等活动,显示南院内部的“拥华”力量得到加强。然而,南院要是没有走出华社的圈子,把消除种族主义、建立民族平等的时代使命肩负起来,不免使华族文化历史的研究缺乏目标,或有孤芳自赏的味道,也就会被诟病为“中华情结”、“不利本土”、浪费资源之类,一个大方向的拟看来比什么都更为迫切。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9:50am 02/04/2025
何凡.天然气管道安全不容忽视

天然气管道的管理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我们需要更严格的监管,更科学的预警机制,同时也需要每位公民增强安全意识。

首邦市布特拉高原因为天然气管道爆裂,引发国油油站出现熊熊烈火,事件震撼了半岛,特别是附近一带居民。由于该地区附近人口稠密,当时一度引起恐慌。所幸事件最后得到了控制。

此次由天然气管道引发的爆炸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然而,我们从事件发生时,在附近数公里内围观者极其众多,大家纷纷争着拍摄熊熊烈焰冲天而起的画面,可以发现到,真正意识到危险的人寥寥无几。

虽然事件的真正起因仍有待确定,但从表面现象而论,事件显然涉及到天然气管道监管的问题,也凸显出公众安全意识的薄弱。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但其高挥发性和易燃性也意味着一旦泄漏,后果不堪设想。不同于一般的建筑火灾,天然气管道事故往往是突发性的,且一旦引燃便难以控制,极易造成大规模爆炸。

近年来,世界各地不乏类似的惨痛教训,例如俄罗斯、美国等国,都曾因天然气管道事故付出过沉重代价。

遗憾的是,这样的悲剧仍在重演。这次事故中,一些围观者不顾危险,站在铺有输送管道的附近范围内观望,甚至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凑热闹”。

倘若当时发生管道二次爆炸,后果将是极之不堪设想。这反映出了居民缺乏这方面认知,对于天然气事故的严重性毫不了解,安全意识严重缺失。

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涉及政府企业等多方面,但其基本安全系数仍是在于基础管理和监控程序。

定期巡检和维护制度,是必不可缺且必须严格执行的。部分管道会因为年久失修埋下隐患,因此需要有效的检测和预警机制。

此外,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也极为关键,确保在第一时间控制火势,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管理者的责任固然不可推卸,但另一方面,人们的安全意识同样至关重要。面对天然气火灾,群众应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而非将其当作“奇观”来围观。

我们必须认识到天然气泄漏可能无声无息,其危险无处不在,警惕性不容松懈。而且事故现场不是观光地,任何围观行为都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天然气管道的管理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我们需要更严格的监管,更科学的预警机制,同时也需要每位公民增强安全意识。

有鉴于此,对于任何民众有关天然气管道的建议或投诉,负责单位都必须用严肃和认真的态度去面对;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避免因为一次的小疏忽,而酿成巨大的灾难。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