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生5日讯)巫裔妇女制做华裔传统糕点“鲤鱼造型鸡蛋糕”,深受各族的青睐,也呈现我国文化交流的景象!
农历新年将近,各商家和住家年饼业者都籍此黄金期推出不少迎节糕点,在我国多元文化的环境下,各族也趁机选购、制做或售卖年饼,体现文化交汇。
ADVERTISEMENT

巴生一名巫裔妇女普兹雅(63岁)开创住家式糕饼店(Pujiah Enterprise),制做和售卖各族的迎节糕点和食物,除了中秋节推出月饼外,也在农历新年间推出的“鲤鱼造型鸡蛋糕”,而且还有“鲤鱼一家人”的造型。

普兹雅:常制年饼送华裔朋友
普兹雅接受《大都会》社区报访问时指出,她在约10前开始制做和售卖鱼形的鸡蛋糕,一直都深受各族的喜爱,同时也在新年期间送给华裔友人,以献上一份祝福。
她说,她原本只是制做像醋栗(Buah Cermai) 形状的传统鸡蛋糕(kuih bahalu),该鸡蛋糕也是巫裔家庭应节、宴会及婚礼等的糕点之一。

“后来,经华裔朋友的建议,决定在华人农历新年期间,推出深受华裔朋友喜欢的鲤鱼形鸡蛋糕,再加点颜色点缀。”
她说,她将蛋糕糊加入烤盘前,会现在烤热的烤盘上加入少许红色、绿色及黄色的原料,让鱼形鸡蛋糕视觉上看起来较美。

“这三种颜色也代表不同的寓意,友人告知红色是旺、绿色是和谐与和平(kedamaian),而黄色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尊重和敬佩 (ketinggian)。”
她说,除了售卖,她也常将年饼送给居住在吉胆岛或海南村的华裔朋友,在新年期间为她们送上一份祝福。

迎合华人市场 会尽量少甜
普兹雅本想烘烤“粿加必”(kuih kapit)和年糕售卖,不过担心无法与他人在市场上竞争,同时也担心疫情影响销量。
她说,由于鲤鱼造型的鸡蛋糕一直都深受欢迎,而且吸引不少人预购,所以今年也决定只做一种农历新年年饼。

“为了迎合华族的市场,我制做的鸡蛋糕或月饼口味都会稍微不同,尤其是甜度,会尽量少甜。”
她说,她因为拥有多名华裔朋友,所以也知道他们的口味,一般都会和他们请教。

“鲤鱼一家人”象征一家人团圆
普兹雅所制做的鲤鱼造型鸡蛋糕,还有“鲤鱼一家人”,即将6只小鲤鱼形鸡蛋糕和2只较大的鲤鱼形鸡蛋糕,组成一个配套售卖。
她说,两只大的鲤鱼形鸡蛋糕就是“爸爸和妈妈”,其他的就是代表孩子,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
“我知道华人喜欢8这个数字,也是好意头的号码,所以就将8个鸡蛋糕凑成一组来售卖。”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怡保12日讯)继前日1名巫裔女经理接到诈骗电话被骗38万1950令吉后,警方昨日又再接到2名巫裔妇女投报被骗,一共损失95万8225令吉!
其中一名被骗妇女为一名私人界工人,55岁,来自怡保巴占,向怡保警方投报接到诈骗电话,被冒充保险公司职员、警官与律师的诈骗集团骗走47万3225令吉。
另一名被骗妇女为一名私人界退休人士,72岁,向吉辇警方投报接到诈骗电话,误信邮奇包裹,被冒充警方的诈骗集团骗走48万5000令吉,
案件一:
霹雳州总警长拿督斯里莫哈末尤斯里在文告中指出,根据警方调查,在第一宗案件中,55岁受骗者于1月25日在工作地点接到不认识人士(嫌犯) 的电话,对方自称为保险公司职员,询问受骗者是否收到7万8000令吉的保险索偿金。
“受骗者接著于1月31日接到一名自称来自安邦再也警察总部警官人士(第二名嫌犯) 的电话,要求受骗者针对不存在的保险索偿事件向警方报案;在电话交谈中,受骗者被接到自称为一名律师的人土(第三名嫌犯)的电话,对方指受骗者涉及洗黑钱。”
“受骗者于2月3日接到2名自称警官人士(第四与第五名嫌犯)的电话,对方教导受骗者转移款项,受骗者从信托基金与朝圣基金方面提出45万8000令吉,存入本身的银行户头。”
“受骗者根据第六名嫌犯指示,在5次银行交易中,将3万5000令吉存入其他人的3个银行户头,以缴付据说是刑事罪案的罚款。”
“受骗者于8月25日接到银行方面通知,有关受骗本身户头从2月9日至3月28日之间,在17次银行交易中,转账43万8225令吉到其他银行户头;受骗者蒙受的损失,全部一共是47万3225令吉。”
案件二:
莫哈末尤斯里指出,在第二宗诈骗案中,72岁的年长妇女于8月4日接到一名不明人士(嫌犯)电话,对方自称来自一家邮寄公司,在正确地读出受骗者的姓名与地址后,告诉受骗者有一个邮寄包裹,同时表示包裹内有信用卡、大马卡和提款卡芯片,唯受骗者对此作出否认。
“嫌犯将电话接给一名自称为属于怡保警察总部警官的人士(第二名嫌犯),此人又将电话接给一名自称来自武吉阿曼警察总部警官的人士(第三名嫌犯),受骗者被骗说涉及贩卖人口和洗黑钱,而被威胁将被逮捕和监禁,而感到害怕,根据嫌犯指示,将本身所有金钱转移至嫌犯提供的银行户头,以避免被充公和冻结;嫌犯答应一旦完成调查后将退还金钱,同时指示受骗者勿将此事告诉任何人,以避免调查工作受到干扰。 ”
“受骗者于8月8日至9月6日之间,在吉辇、高渊一带地区的银行提款机,转账34次到11个银行户头。“
“受骗者的侄甥在探望受骗者,见到受骗者要出门转账时起疑询问下,才惊觉受骗,受骗者受到家人催促下,向警方报案被骗损失48万5000令吉。”
警方援引刑事法典第402条文(欺骗)调查上述2宗案件,并且慎重提醒社会人士,小心警惕可疑电话,以避免受到诈骗。
电话诈骗案件频频发生,莫哈末尤斯里在昨日也发布文告披露,一名在在太平一家私人公司任职的57岁巫裔女工程经理受到电话诈骗集团诈骗,损失38万1950令吉。
在这3宗诈骗案中,3名巫裔妇女一共被骗走134万零175令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