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國內

|

即時國內

發佈: 12:06pm 26/03/2022

詐騙

包伙食

詐騙

包伙食

假“包伙食” 真騙錢! 網民付費後被拉黑報警

老千疑似於去年底就開始“活躍”詐財,並在社交媒體等待“獵物”上鉤。(網絡截圖)

(八打靈再也26日訊)假“”,真騙錢!

以“包伙食”之名,在社交媒體上詐財的老千捲土重來,民眾受促不要上當,尤其那些要求顧客先付款的業者,更是要加以提防。

ADVERTISEMENT

網絡手法層出不窮,除了一般網民面對買貨付錢後被對方拉黑,結果財物兩失之外;也有老千看準上班族無暇準備食物,以“包伙食”伎倆,誘騙當事人先付費,之後再拉黑客戶,聯繫無門。

這類騙子通常不提供銀行戶頭,而是要客戶使用電子錢包過賬;可是,當受騙者去警局報案時,卻被告知警方無法依據電話號碼去捉人,並且只提醒受騙者下次要小心。

需購買食材 對方要先過賬

一名來自萬撓的黃小姐日前向《大都會》社區報記者投訴,指本身因家人有需要,而在臉書上搜到一個“包伙食”專頁,並在不疑有他情況下,聯繫對方。

她說,對方傳了不少食物照片來,感覺伙食還不錯,因此決定下訂。

“對方稱,由於需要錢來購買食材,所以要我先過賬;但對方又不給我銀行戶頭號碼,說只能用電子錢包過賬。”

黃小姐表示,她因本身沒使用電子錢包,因此託友人過賬;在她朋友過賬後,她把過賬訊息截圖傳給對方,對方還回復:“ok”。

豈料,她說,隔天以為對方中午就會開始送伙食上門,惟一直等到下午2時許都沒動靜,於是就透過WhatsApp發送信息給對方;然而,對方已不再回復,更是聯絡不上對方了。

她指出,當下她才醒悟,感覺自己已受騙,於是就上網查詢有關包伙食訊息。

“結果,我發現這個包伙食號碼,已有人在臉書投訴過,而且手法完全一模一樣。只是,投訴者是來自巴生和柔佛地區。”

她表示,事後,她透過友人再次假裝要訂伙食,與那名老千聯絡,結果對方還是要求友人先過賬;可是這次,他們就沒再進一步回覆了。

黃小姐上當和報警後,也在社交媒體發帖,提醒其他網友勿步她後塵。(網絡截圖)
到警局報案 一波三折

黃小姐說,爾後,她和友人到警局報案,但也是一波三折;由於託友人過賬是在甲洞地區,她無法在萬撓報案,而需到甲洞報警。

“更好笑的是,我和友人被安排與一名查案官見面。在詢問警方會採取什麼行動,包括封鎖對方的銀行戶頭時,警官卻回答,他們沒辦法採取行動,也不能幫我們拿回錢。”

她說,該名警官還說,若有老千的銀行號碼,就去銀行舉報;若是電子錢包過賬,可以跟一觸即通公司投報。

她表示,基本上,警方只是勸她們下次小心,勿再受騙而已;所以,她們也不知道報警究竟能發揮什麼作用?

無論如何,她希望,透過這次的新聞報道來警惕網民,勿輕易相信社交媒體上的任何買賣交易;尤其那些要求客戶先過賬的,更加要小心。最起碼,得先查明對方電話號碼和業務,是否曾被投訴過。

黃小姐報案讓警方去調查此案。(黃小姐提供)
老千註明,只用電子錢包接收匯款。(黃小姐提供)
老千收到匯款後,就直接拉黑黃小姐。(黃小姐提供)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38pm 20/04/2025
利用同情心行骗?网民吁防“这类”帖子留言
利用同情心行骗?网民吁防“这类”帖子留言
诈骗集团利用群众的同情心设陷阱,以为病童或婴儿募捐奶粉和纸尿片为名,在社媒留下相同触动人心的长文配脆弱婴儿的照片,令人难分真假。(示意图)

(八打灵再也20日讯)浏览社交媒体时经常在评论区读到募捐奶粉和纸尿片的留言,触动人心的文字搭配生病婴儿孩童的照片,往往引起许多人的同情,但有网民提醒,这类讯息恐是诈骗陷阱!

根据国文《KOSMO!》报导,诈骗分子利用群众的同情心,精心设下骗局,譬如募捐奶粉或纸尿片,已成了屡见不鲜的诈骗伎俩,而这些骗招不再局限于在社交媒体发帖子,而是在评论区随机留下募捐的讯息,成为泛滥的垃圾评论。

而这些讯息重复出现多次后,可能逐渐淡化人们的提防心,不仅成为隐患,也引起许多社交媒体平台使用者的担忧,同时对这些不断出现的募捐诈骗讯息感到不胜其扰。

这类疑似诈骗的讯息,内容往往声称他们深处困境,需要立即的协助,尤其需要婴儿用品如配方奶粉和纸尿片;这类讯息会重复出现在一个评论区内,甚至是在直播的视频中也能见到,意图博取更多人的关注。

网民诺莎兹瓦妮表示,她多次封锁拉黑发送请求奶粉和纸尿片讯息的帐号,如今已感觉无力,希望有关当局能展开调查,因为这个情况已经影响到她的线上生意。

网民阿斯利克则说,“因为这类骗子,让那些真的需要帮助的人群,也会被当成诈骗分子。”

脸书用书哈雅蒂则说,通常这类骗子会在讯息中附上脆弱婴儿的照片,还有触动人心的长文,引人同情。“有的讯息会配上电话号码或网址链接,声称便于乐捐者提供帮助,但查证后,都会发现这些电话号码和人物身份是造假的。”

她表示曾经主动私讯一名“募捐者”,以为对方确实急需帮助,结果询问地址以便将必需品送上门时,对方却以诸多理由搪塞,要求她做现金转账,声称可利用捐款自行购买所需物品。

哈雅蒂提醒民众,这类诈骗手法往往都用着同一个剧本,劝告民众不要轻易坠入这类博同情的骗局。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