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不是个热情读书人,艺术文化水平也不高,但喜欢文艺,所以从小时喜欢看评论文章,那种引发思考的评论。
ADVERTISEMENT
因为喜欢电影,第一个钟意的评论家是Pauline Kael(1919-2001年)。她在《纽约客》写影评,为了读她的影评,订阅了这本杂志。虽然她已离世21年,至今还没出现过一个比她写得更好的影评人。她意见固执,思路明确,尖酸机智,也风趣幽默,行文风采怡人。我可以不赞同她的观点,但一定尊敬她的评论,因为言之有物,开拓我对电影的思维。她出了多本电影书集,见到我都不放过。
住伦敦时期,平日只买一份报纸看新闻,但每逢星期天会买《星期日泰晤士报》、《观察家报》、《卫报》各大报,因为副刊有大量的评论文章,书评、乐评、舞评、剧评、画评……应有尽有,写作人都是很有专业知识,直言直语,不恭维讨好。在夏天,阳光普照,坐在屋后小草地的树荫下,读文章喝咖啡,有点伪文青的感觉,是夏天的回忆。
回马后,生活起了变化,比如看电影吧,电影院很难看到想看的电影,搞到去伦敦度假时补看,所以每次去伦敦有点像饿鬼寻食的样子。还有我国的报纸副刊很少有可读性的评论文章,即使有也是涂脂抹粉,赞美吹捧的文章,乏味之外也恶心。
赞美吹捧的文章本质是没问题,问题出在于把鱼目说成珍珠,塑胶花说成是鲜花,误导混淆读者,有害人子弟之嫌、近日微信视频看到一个中国央美教授邱振中对中国书法界的喊话,大意是没有原则的表扬太多了,懂书法的专家应该勇敢站出来点出那些伪大师,用放大镜显微镜看清拙劣的书法作品,让那些初学书法的年轻人辨认谁是庸才谁才是大师。邱教授却没指名道姓谁是伪大师,这么正气的话说了等于没说,可惜了。
我国报纸副刊读不到有质量的评论,但“地下评语”却是精彩。有时作家私下聚会聊天,尤其是志同道合,臭味相投,三杯入肚,一时兴起,评论各路作家的写作是常发生之事。这些“地下评语”有些可是深刻尖锐,幸运旁听者耳福不浅。虽然自己不是写作圈一分子,有时忍不住也会插嘴“揶揄”一两句。比如一个作家长文写著名人物,文字之华丽优雅,功力之深,绝对是文坛武林高手,他的一招“天女散花”已是炉火纯青,满天各种美丽的花,各种颜色的花,仰望只能赞叹。看久了,看多了,会有审美疲劳,脖子酸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