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地方DNA

发布: 7:00am 25/04/2022

旅行

地方DNA

卓衍豪

在地

旅行

地方DNA

卓衍豪

在地

卓衍豪/如果旅行能够让地方变得更好

作者:卓衍豪
卓衍豪/如果旅行能够让地方变得更好
走进在地生活,认识地方产业,当个有影响力的旅人。

我们常说旅游是“无烟工业”,既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又能减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伤害,但真的是这样吗?从今天的国内旅游现况来看,显然“无烟”并不代表“无害”。以量、速度取胜的观光思维,让旅游业变成了一个“离地的产业”,随处可见转手就能获利的廉价、没有地方特色的商品;人有我有的模仿行为,造成全国观光景点越来越像异卵多胞胎……

“让路给观光”正在让地方特色消逝、生活品质下降、当地居民迁离──观光成了跟生活对立的存在。吸引一次性消费的观光客,无法产生有影响力的旅游,只会生产更多的垃圾;没有特色,就无法创造回忆,当然也就无法带来回头客。地方经济如果只仰赖观光客的消费,除了可能面对“周末塞爆人、平常拍苍蝇”的失衡窘境,观光客属于“交流人口”,追求打卡、廉价的观光客看不见地方价值,新的爆点出现,他们又闻风而至,原来的爆点还来不及回收之前的投入,就已经落在潮流的后端。

ADVERTISEMENT

近年来全球各地为了减少旅游对地方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的冲击,提出永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的概念,倡议获利必须建立在让旅游事业和环境都能获得平衡、永续发展的前提之下,其中一个目的便是吸引以深度旅游为主的旅客。

每一个旅人都有影响力,如果旅途中的每一次消费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地方价值获得展现或延续,旅游就有可能化成一次更有意义的行动。对的人,会带来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关系人口”,地方的美好得以永续,才能形成“善循环”。作为一个想要让地方变得更好的旅人,更应该多支持对环境友善,承续地方传统的旅游内容和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赶潮流,例如到推广“食农教育”的有机农场去参观,透过了解从食材到食物的旅程,让同行的孩子学会感恩大地和生产者,毕竟“多一家有机农场,就少一家医院”;帮衬靠制作传统小吃养家活口的摊贩,不仅留住好滋味,也延续了当地人的生技;竹帘、籐椅、篆刻、陶瓷等匠人,是城市闪亮的名片,是社会稀缺的资源,到他们的工坊去参观,给他们打气,他们的手作品更是这个年代最有温度和质感的伴手礼。

卓衍豪/如果旅行能够让地方变得更好
参观老行业,除了能为匠人打气,也能支持他们的产品。

谁说非要到观光景点?走入在地生活,支持在地商品,是旅人给目的地留下最好的礼物。我喜欢的《微笑台湾》杂志,今年为了响应全球永续旅游委员会(GSTC)的旅游目的地准则,倡议负责任的旅行,鼓励读者加入成为“金牌旅人”,鼓励企业组织加入成为“永续行动家”。春季号的主题是〈有任务的旅行〉,介绍了7条永续旅游路线,并透过“集章”的方式,引导更多旅人加入成为负责任的旅人。

旅游业应该是给地方带来祝福的产业,当越来越多的旅人把让地方变得更好的初衷,转化成更多的个人社会责任(Personal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PSR),旅行就有可能形成一场有影响力的社会运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pm 09/04/2025
创作者的作品/李秀云(哥打峇鲁)

这是曼谷现代美术馆的作品,这一层的展览馆,展示的作品都是佛教相关的展览品。这幅作品是佛像,却用着类似反光的材料,我看不清楚展品,却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佛祖的塑像。我不知道创作者所要表达的画面,因为也没有说明。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美术馆,第一次接触美术馆,觉得现代艺术家的作品都各有特色,每一个作品,都可以展现艺术家自己的个人风格。

当然还有其他的展览品,也吸引了我去好好地看,好好地欣赏,然后拍了好多的照片。当我在写作,我采用的照片,可以诠释我的文字。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明白,可是我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朋友告诉我,我的文字只有我自己明白,然而她也懂,是因为她了解我。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了解他人,那就是创作者必须诠释其作品的原因。

当我在教导小孩,我已经不在乎他们的对错,而是告知我的观点、社会意识,然后选择接受他们,接受他们就是个体,接受他们的不同点。小孩的世界,就是这么的多姿多彩。我选择接受他们,是因为我也是其中一位。

当我在告诉他人的我的意见、我的立场,我也不期待他们会接受。因为每一个人的看法不一样,甚至是对立。当然,离开了一个立场对立的圈子,会觉得比较轻松,不是因为没有人会认同我的看法,而是我无需在乎。

当我看着眼前的这幅作品,我可以告诉自己,就算站在前面,却看不到自己。可能有一点点吧,但那也是非常模糊的模样了,隐隐约约地,我只看到身体的某一个部位。

不要太期望别人的认同

我认为,我们连自己都无法看得清楚,又何况是别人呢?所以,也别期望看清别人。

我来到泰国旅行,这是一个充满着佛教色彩的国家,一个自由度极高的地方,一个可以做自己的地方。他们可以为了生活而忙碌,当然也有的选择悠闲过日子。当我来到寺庙,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肤色不同的人,甚至来自不同的国家,甚至没有太多的枷锁,那就是自由。

我看着这幅画便想,它是不是也在告诉我们,别把眼前所看的,看得太清楚,而是要多一层思考,思考到底是要传达什么信息。当然我没有很认真地去看,因为我觉得自己还会再来,再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再以不同的年龄段去诠释。

记得以前很喜欢看书,阅读了许多外国作者的书籍,看着他们在书中所表达的内容,甚至如何去应对的方法。在很茫然的时候,我确实是得益不少,学习了如何去过日子,如何去面对问题,甚至是面对了人生。或许从书中看到的就是作者自己,或许那正是他们所面对的事情。

阅读也让我度过了许多的难关,教导我如何去生活,教导我如何接受自己,甚至是别人。可是,我还是我自己,别人是无法取代的,甚至也无法理解我的内心世界。我不再困在书中,走到外面,看到的是真实的人,看到的是立体的画面,感受到具有动感的环境,而不再是在文字中打滚。我发觉,那也是值得去思考的!

当我在编写自己的书籍,我在讲述自己的世界,分析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理念,可是那是我自己。所以也别期望别人会接受,甚至是认同。所以我在阅读别人的书籍时,我也是这么认为。

我去外国旅行,会尝试参观当地的当代美术馆,看看创作者的作品。这并不代表我是一个艺术家,而是我想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思考,这更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我无法真正理解他们的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但是,我想要明白,想要思考!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