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即时国际

发布: 11:23pm 05/05/2022

习近平

封城

清零政策

动态清零

上海封城

社会面清零

习近平

封城

清零政策

动态清零

上海封城

社会面清零

坚决与歪曲怀疑言行斗争 习近平:坚持清零

(北京5日综合电)中共总书记表示,中国坚持,在疫情防控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ADVERTISEMENT

他周四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会议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坚决与一切歪曲、怀疑、否定中国防疫政策的言行斗争。

新华社报导,会议指出,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坚持动态清零,不断调整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今年3月以来,经过全国上下并肩作战,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控考验,取得阶段性成效,也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会议强调,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远未到松懈的时候。中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放松防控势必造成大规模人群感染、出现大量重症和病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

会议称,要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协调联动核酸检测、流调、隔离转运和社区管控等重点环节,确保感染者和风险人群及时排查出、管控住。

会议要求加强防控能力建设,把防控的人力物资备足备齐,做好疫情应对准备。要及时完善防控措施,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同步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好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会议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8:00am 19/02/2025
社论.习近平六年后再会民企:重建中国经济的信心?

习近平6年来首次与企业家座谈,确实释放了一定的积极信号,显示政府意识到民企对经济的重要性。然而,这场对话只是第一步,真正关键的是后续的政策是否能够改变中国当前的经济困境。

2025年2月17日,中共主席习近平在时隔6年后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由于时隔很久,所以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出席座谈会的企业家阵容具象征意义——华为创办人任正非、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小米集团雷军、腾讯主席马化腾、AI企业Deepseek梁文峰,以及曾因失言而遭中共冷处理多年的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

习近平面见企业大佬,被视为中国政府释放支持民营经济的信号,试图提振市场信心,稳定企业预期;毕竟特朗普上台后,针对中国采取的进口关税与技术障碍政策,最终遭到冲击的是企业界,所以习近平是时候表态对民间企业的支持。

本次座谈会带有一定的“秀场”性质,但在中国经济内外压力加剧的现实环境下,市场关心的是:这次沟通是否意味着民企政策转向?中国政府是否真的愿意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习近平会否实现支持民企的承诺?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具体的政策出台,座谈会恐怕只是短暂的安抚,而非实质的经济转折点。

习近平召开座谈会的时机

习近平上次与企业家正式对话已是2018年,当时中国正面临第一次中美贸易战,中国政府试图透过对话强化市场信心。

但此后6年间,习近平改以一系列强力监管措施,包括对科技企业的整顿、反垄断调查、金融市场严格管控,以及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限制。这些政策导致中国民企承受压力,市场信心持续下滑,尤其对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的挽救出手太慢,导致产业爆雷,重创地方政府财政、房地产业与就业市场。

此次,习近平选择此时重新与企业家对话,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中国经济面临内外挑战,需要提振信心:2023年中国GDP增长率仅5.2%、房地产市场疲弱、地方政府面临严重债务、青年失业率攀升,导致市场信心低迷。

此外,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封锁、欧美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包括高关税政策),使得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面临严峻的竞争,电动车出口面对阻力。相信习近平意图透过此次座谈会,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试图缓解企业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感。

其二,美国打压科技产业,中国需要“自主创新”:华为、比亚迪、Deepseek等企业,因美国持续对中国晶片、AI、量子计算等领域实施制裁,中国企业不得不寻求技术突破。习近平可能希望透过与企业对话,表达政府对本土创新企业的支持,鼓励民企在“去美国化”的大环境下,积极发展自主技术。

其三,民企是中国经济的支柱:虽然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民企仍然贡献了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城镇就业。

若中国政府不能重建市场信心,企业将可能选择“躺平”(减少投资)或资金外移,如此将削弱中国经济动力。因此,这次座谈会也是政府对民企的示好,希望民营企业能够继续在中国投资和创新,而不是将资本转移至东南亚或其他市场。

任正非、马云等人出席传递的信息

本座谈会的企业家阵容值得关注,每位代表的企业都具备不同的象征意义(但间中不包括房地产业者),甚至是中国对抗美国制裁的重点企业。

其一,任正非(华为):华为是美国技术封锁的主要目标,但2023年凭藉自研晶片重回5G市场,显示中国科技企业的韧性。任正非的出席代表中国政府对“自主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也意味着官方希望其他科技企业能参考华为模式,减少对美国供应链的依赖。

其二,王传福(比亚迪):比亚迪目前是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领导者,但却也因此遭遇欧盟与美国市场的贸易壁垒。王传福的参与显示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也意味着中国政府将支持电动车企业扩展内需市场,暂时减少对外销市场的依赖。

其三,Deepseek(中国AI企业):这家初创公司能与华为、比亚迪等巨头并列,显示中国政府对AI技术的高度关注。随着美国限制中国获取高端AI晶片,中国政府必须将AI列为战略产业,加大投资和政策支持。

其四,马云(阿里巴巴):马云是座谈会中最具话题性的人物;自2020年因失言导致蚂蚁金服IPO被叫停后,马云淡出中国政商界,甚至长期旅居海外。他的现身意味着中国对科技企业的态度有所转变;这也可能是官方释放的一种信号,亦即监管政策将趋于缓和,以重新激活中国互联网经济的活力。

这些企业家的出席,反映出中国政府对科技、制造、AI、新能源等关键产业的战略意图。

座谈会或成为中国新经济政策的起点

此次座谈会的象征意义值得关注,但要成为中国经济的转折点,还需要政府尽快在政策层面做出具体行动。毕竟中国经济正面临以下几大风险:

其一,内需不足,消费疲软:2023年中国的消费增长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是民众收入减缓、房地产市场疲弱,套牢族哀鸿遍野,以及消费者信心不足。如果政府无法改善就业环境、稳定房价、提升人民可支配收入,那么内需市场将持续低迷。

其二,外部环境恶化,出口受阻:美国和欧盟正对中国商品加强进口限制,包括对电动车、太阳能产品施加关税或补贴调查,可能影响中国相关产品的出口。中国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市场,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但这不能弥补欧美市场的损失。

其三,产业升级挑战,科技战加剧:在美国的技术封锁下,中国的半导体、AI等高科技产业面临发展瓶颈。政府虽然鼓励“自主创新”,但技术突破需要长期投资,且离不开国际合作。如果中国与西方的科技脱钩,那么产业升级的难度将加大。

其四,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再平衡:近年来,“国进民退”的趋势让许多企业担忧政府能否支持市场经济。如果这次座谈会只是政府的“象征性动作”,而政策并未真正调整,那么民企的信心仍然难以恢复。政府需要明确表态,并在政策上真正落实对民企的支持,才能重塑市场信任。

习近平6年来首次与企业家座谈,确实释放了一定的积极信号,显示政府意识到民企对经济的重要性。然而,这场对话只是第一步,真正关键的是后续的政策是否能够改变中国当前的经济困境。

如果政府能够推出实质性的改革,如放宽民企融资、减少监管干预、确保公平竞争,那么这次座谈会或许能成为中国经济的转折点。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