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志颖‧27岁‧布赖新村人‧小园主
我是回流家乡种毛山王的吉兰丹布赖新村第八代甘氏家族青年村民,就让我边带著你骑着摩托车边溜狗进芭场、过吊桥、登山路和越过“妈娘田”(甘、邹、赖三姓人祖先留下来的土地)时,听我述说返回老家追逐梦想的故事。
我是客家惠州人,为甘氏家族第八代。
甘家祖先留下了二十多英亩的“妈娘田”,甘、邹、赖三姓人可以共用,也有人租来种木瓜。
2018年我回到家乡,家族祖业是做建筑,于是我用建筑业获取的收入来种植,因为对榴梿有信心,几年前在6英亩的祖地上种了150棵榴梿,树龄2岁半或3岁了。此外,我也种酸柑、芒果、蕃石榴、龙眼和红毛丹,同时翻种橡胶。
以前橡胶很流行,2009年,1公斤橡胶有7至8令吉的市价,中国北京奥运会之前还有人收购,惟后来跌价。
现在,新村里在榴梿季节会有人摆档口收榴梿,也会卖给业者。
婆婆之前留下来的只是几棵普通品种的榴梿树,我则选择种毛山王和黑刺,所以,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把自己修炼成“榴梿医生”。每个月头除了定时施肥,还得每两个星期一次“射肥水”保护叶子和驱虫。自己当果王医生,要懂得观察和诊断每一棵榴梿树的情况,因为果树不会说话。
目前尚算“安全期”,树龄到了4至5年的时间才是关键,如果病倒了,比如说得了“黑头病”树头发黑或脱叶等问题没好好处理就功亏一篑了。有时芭场里积水,树根也会腐烂。
换句话说,细心照理需要6年时间才有收成,每个人都希望结果累累,毕竟付出了这么多的金钱和时间。布赖新村有10余位年轻人回留老家发展吧,但是选择种榴梿的应该只有3至4人。
我回乡种榴梿,怀抱著以后能过上好日子的希望,芭地和果树都是自己的产业,不必看人家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