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堪称中国以外中华文化保留度最高的海外社区,即使是华人人口占大多数的邻国新加坡,其中华文化保留程度依然远不及马来西亚华人,甚至很多新加坡青年的中文口语也已日渐生疏。
马来西亚华社如此高的文化保留度,有赖于先贤捨身卖命地争取,在全马各地筹建华小、独中甚至以中文为教程媒介的高等教育学府,实属得来不易。当年的马来西亚华教大家林连玉和沈慕羽就曾为华教赴汤蹈火,甚至还屡次遭受不公对待。
虽然如此,当今马来西亚青年对中华文化的热度却有退潮的趋势。儘管友族们开始因为中国的影响力而开始学习中文,本来拥有语言优势的华族青年却不以为然,甚至颇有漠视中文重要性的情况。
从独中环境毕业的我,起初并没有察觉这些变化,甚至心系华教的父亲也常常向我们兄弟姐妹讲述先贤对华教的牺牲贡献,嘱咐我们珍惜华文教育。然而,步入社会接触形形色色的社会大众后,我发现马来西亚华人的中文掌握情况其实令人堪忧。
且不说因家庭因素不再学习中文的华人,许多曾受过中文教育的民众甚至没法用中文正常、清晰地表达观点,堪比谷歌翻译出来的中文。讽刺的是,这些人可能还对自己的中文能力非常自负,甚至不屑认真学习其他语言。
作为中文母语者,我曾经自诩自己的中文程度颇佳。然而,我留学中国后却发现自己的中文能力却远不比周围的中国人,甚至曾经在校园考试中评优的马来语和英语掌握能力也不如其他留学中国的马来同胞,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是“半吊子”。大家口口声声说的“多语竞争力”,似乎成了恭维而已的笑话。
无可否认,多语能力在强调竞争力的当今社会颇受青睐,前提大家真的认真掌握这些语言,而非单纯地想着浅嚐辄止,否则只会出现多头不到岸的情况。
马来西亚作为多元种族国家,其实在学习中文、马来文甚至英文都具有天然优势。出生长大于马来西亚的华人青年学子更应该实事求是地审视时代需求,放下过去因种族矛盾产生的语言成见,在提升自己中文水平的同时,掌握好马来文和英文。时代从来不缺多面手,只缺真正精通各知识与技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