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5日讯)大马消费人协会联合会(FOMCA)主席拿督马里慕都建议消费者在未来一个月减少吃鸡肉或杯葛鸡肉,以让不断飙升的鸡肉价格得到控制。
马里慕都今日接受星洲日报电访时强调,杯葛鸡肉只是一项短期的措施,目的是要让中间人停止随意操纵鸡肉市场价格。
ADVERTISEMENT
“当需求量下降时,价格也能变得稳定,而这项行动(杯葛)也只是一项短期措施。”
他说,尽管政府已在早前宣布取消食物包括鸡肉的进口准证(AP),但国内鸡肉短缺导致价格上涨的问题亦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解决。
“不可能在一两个月内看到效果,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才能解决问题,而这3个月的时间,消费者必须展现他们的力量。”
他说,鸡肉和鸡蛋是最便宜和最广泛可用的动物蛋白来源,因此它们的价格容易受到操纵。
寻找其他蛋白质来源
“马来西亚消费者必须改变他们的消费模式,并寻找其他蛋白质来源。”
他强调,短暂杯葛鸡肉并不意味着完全停止吃鸡肉。
“比如我很喜欢吃肉骨茶,但我不会每天吃,可能可以1个星期吃一次,一些食物可能需要每天摄取,但鸡肉则不是。”
他认为,政府倘若掌握了中间人操控鸡肉价格的证据,就必须采取应有的行动。
“如果政府有任何证据,就应该透过马来西亚竞争委员会(MyCC)对这些人采取行动。”
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利早前宣布了几个短期解决方案,以应对该国鸡肉价格上涨和短缺问题,包括政府将从6 月 1 日起每月停止出口 360 万只鸡,直到国内的鸡肉价格和库存稳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台北22日综合电)未来处理鸡肉时千万别再大意!台湾卫福部食药署提醒民众,生鸡肉表面常带有沙门氏菌,清洗时若水花四溅,反而可能将细菌带到邻近的食材、餐具或流理台,导致交叉污染、增加感染风险!
台湾《ettoday新闻云》报道,一位女网民在“家常菜”脸书群组发文求助,表示自己在处理生鸡肉时常陷入两难,不清洗总觉得不够干净,清洗后又担心沙门氏菌扩散,因此想借机了解大家的习惯与正确处理方式,引发许多网民的热烈讨论。
对此,有网民指出:“你摸过生肉才是重点,要确实洗手,才不会把细菌带到冰箱或菜刀上。”
也有网民表示,“清洗鸡肉只是去除表面灰尘,细菌的话,空气中和自来水中可能比鸡肉上还多,因此没必要洗。”
另一派则强调烹调温度足以杀菌,“不用洗啊,煮的时候都超过100度,早就高温杀菌了”、“不洗,但一定要煮熟才可以”、“我都用水川烫,再用水洗后,才烹调”、“重点是飞溅的水吧,改先盛水在盆里然后再把鸡肉放进去洗,水脏再换水,多重复几次,这样就不会有水喷溅到问题。”
对此,食药署指出,生鸡肉表面容易带有沙门氏菌,若用清水冲洗,溅起的水花可能会喷溅到附近的食材、砧板或餐具上,进而造成交叉污染。
若不慎感染,可能出现腹泻、发烧、腹痛等急性肠胃炎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脱水。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