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养生

|
发布: 11:00am 03/06/2022

养生

周志辉

食在安心

鸡肉

鸡骨头

血色

鸡肉熟不熟

【食在安心】周志辉/鸡肉只要充分煮熟 鸡骨带有血色并无安全疑虑

作者:周志辉

大家在吃鸡腿时,是否曾经试过吃到靠近时,看到骨头表面、关节部位或附近呈现红色或甚至渗出小量血水,这真的代表鸡肉还未熟透,不能安全食用吗?在调理鸡肉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判断鸡肉的生熟程度呢?在某些传统的浸鸡类粤菜中很常见,熟透的鸡肉,剁开鸡骨头仍见,这样的状况下,又代表着什么呢?以下用几个短问答,解开大家对于鸡肉烹调的疑惑。

ADVERTISEMENT

鸡肉煮熟后,为何靠近骨头的肉丝带有血红色?

煮熟的鸡肉在接近骨头边缘处仍有些微血红色,这未必代表鸡肉没有煮熟,而背后的原因可以从鸡只的宰杀过程说起。鸡只经放血后,仍会有不少血液会保留在鸡腿骨中的股动脉和骨髓中,未能完全释放。再加上现代的鸡只饲养会优先选择快速生长、饲料换肉率高的肉鸡品种,鸡农将焦点主要着重在肉鸡的肌肉量上,因此这些快速成长的鸡只就可能会出现骨骼钙化不足,或骨质较为疏松多孔,尤其是幼鸡。

当烹煮这类鸡只时,骨髓受热膨胀,残留于骨髓内的血红素(血色素)就容易从骨缝中渗出,使得骨骼旁边的鸡肉掺杂血色,所以骨髓内容物的渗漏是造成鸡肉呈现血红色的主要原因,未必是鸡肉尚未煮熟所致。除了幼鸡,冷冻鸡肉也特别容易看到类似问题,即使鸡肉已充分煮熟,渗血情况也是时有发生。虽然在视觉和感官上会大打折扣,但只要能将鸡肉烹煮到中心温度达70℃或以上,即使看到鸡骨旁边的鸡肉带有血色,也是可以安心食用的。

如何判断鸡肉是否已经煮熟?

关于如何判断鸡肉是否煮熟,一般会看鸡肉所呈现颜色,生鸡肉在颜色上会呈现带透明感的粉红色。经过加热烹煮后,鸡肉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使得颜色从粉红变白,透明感也会随之消失。当大家可以轻易的从鸡肉拉出鸡丝,基本上就代表鸡肉本身蛋白质完全变性,已经熟透了。另外,切开鸡肉时,若看到贴着骨头的鸡肉依然呈半透明及粉红色时,则代表鸡肉仍未煮熟,需要继续加热把鸡肉煮熟,才能安全食用。

一般来说,肉类要加热到什么程度才算煮熟,这个问题并无标准答案。除了微生物及寄生虫等基本卫生与安全的考量,最普遍的因素应该是风味和口感。以牛排来说,三分熟(rare)牛排的中心温度只有45-50℃(颜色为鲜红色),五分熟(medium rare)则是55-60℃(浅红色),当温度升高到60-65℃(粉红色),就已算是七分熟(medium)了。然而,与可自由选择半生熟或全熟的牛排不同,有研究指出,鸡肉有特定几率会在生鲜切割等处理的过程中,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因此,为求谨慎,依然建议在烹调带骨鸡肉时,稍微煮久一点,以策安全。


为何传统上白切鸡讲究肉熟骨生?

传统上,大家吃粤菜中著名的白切鸡(或称白斩鸡)时,讲究皮嫩肉滑、肉熟骨生,许多饕客更是喜欢带有微粉红色的鸡肉,认为肉质嫩滑顺口。上述的原因,不外乎是恰到好处的微粉色鸡肉,在口感和鲜嫩度有较佳的体验。然而,在鸡肉调理的拿捏上,如果烹煮过久容易使肉质变干且鸡味流失,但烹煮不足又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风险。

其实,只要烹调后的鸡肉温度能达到大约70℃,已经大可不必担心细菌存在的问题。除了会影响消费者的感官,在食用上属于相当安全,即使是骨头剁开后仍带血色也是没有问题。不过,在禽流感横行的年代,大多厨师还是会选择将鸡只完全煮熟,确保食用者的安全。

【食在安心】周志辉,台湾中兴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学系荣誉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学博士,德州农工大学食品加工硕士。
更多【】文章:

周志辉/喝碱性水 无法改变体内酸碱值 

周志辉/胡萝卜对眼睛有益 但未能强化一般视力 

周志辉/Omega-6脂肪酸不算是坏脂肪 适量摄取对维护健康同样重要   

周志辉/食物与青春痘关联会因人而异 保持皮肤清洁更重要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