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21日讯)大马多元文化就是美!一对穆斯林新人穿上裙褂拍摄婚照,引发关注。
ADVERTISEMENT
来自槟城的拍摄团队“Ray Studio”,近日在Instagram分享视频,可见该穆斯林新人先是身穿海蓝色马来传统服装,接着靠剪辑技术在“跳跃刹那”换装成红色裙褂。
视频显示,新娘原先一身蓝色梦幻长裙,在“跳跃瞬间”换成一袭大红色裙褂,裙摆还绣上了金色孔雀,看上去极为大气高贵。新娘手里原本拿住一束鲜花,也变成一个复古典雅的中式团扇。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至于新郎则从一身蓝色马来传统服装,“一跃”换装成全红西装,与妻子的裙褂相映成辉。一对新人在摄影师逗趣的带动下,从客厅移步到到院子拍摄,留下美好回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当一名戴着头巾,改信伊斯兰的华裔妇女,依旧坚守华人孝道,在清明节前往先人墓前尽孝;当华裔醒狮的脚步踏进马来甘榜,向马来朋友道贺一声“Selamat Hari Raya Aidilfitri”——这样的画面告诉我们:种族、宗教、文化的差异,其实没有那么难跨越,只要彼此间有善意和尊重,大家就能更靠近。

(实兆远12日讯)今年的清明节恰逢开斋节期间,已改信伊斯兰超过10年的华裔穆斯林林玉珍“两头忙”,但她依然妥善安排,兼顾孝道与庆祝开斋节两不误。
46岁的林玉珍来自爱大华哲仁新村,因嫁给巫裔警官而改信伊斯兰。虽然改信伊斯兰多年,她始终坚守着华裔的传统风俗与节庆习俗,包括每年清明节,她都会前往扫墓,悼念先人及母亲,也与家人一同庆祝农历新年。
“华人社会对伊斯兰一直存有许多误解,例如很多人以为华裔在信奉伊斯兰后,就不能再延续中华传统和风俗,也不能再庆祝华人的节日。
“其实,穆斯林就是穆斯林,而华人仍然是华人,这两者并不冲突,成为穆斯林并不代表要放弃自己的文化认同,也不妨碍继续传承华人文化及节庆。”

仅不能持香烛叩头拜祭
她解释,伊斯兰的教义确实规范信徒必须遵循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但并没有否定种族的身分,也不会干预任何一个种族的文化与风俗习惯。
“身为穆斯林,我去扫墓时,不能手持香烛或叩头拜祭,但是其他的扫墓仪式,例如协助清理墓地、献花,或与家人前往墓地,我都能参与。”
穆开斋节也会悼念先人
林玉珍说,穆斯林在开斋节的第一天也会到先人的墓地前悼念,因此当她与家人去给非穆斯林家人扫墓时,心中也会默念,告诉先人:“我来看你们了。”
“每次我去华人墓园扫墓,可能是整个墓园里唯一一个戴头巾的人,自然引来注目,但我并不介意,我的亲人也从不介意。了解伊斯兰教义或习俗的人都明白,我之所以出现在墓园,是因为我身为华人,我是在传承华人的文化,要向先人尽孝道。”

老家同住 家人照吃猪肉
目前,林玉珍与巫裔穆斯林丈夫同住在她父亲位于哲仁新村的老家。她说,起初她的家人对他俩夫妻的生活方式感到不习惯,包括会担心生活上有什禁忌或不便,但如今早己习以为常,家人也知道了他们能按照原有的方式生活。
“我爸爸与家人都不是穆斯林,他们依然照常吃猪肉及非清真食物,而我与夫婿则严格遵守清真饮食。彼此互不干涉,生活自然和谐。
“每年农历新年,爸爸及家人在拜神祭祖时,我和丈夫也会一起参与,只是我们会避开涉及宗教仪式的部分。”
华裔姓氏 保留身分文化
穆斯林名字为努鲁斯蒂娜的林玉珍提到,伊斯兰并未强制信徒必须放弃原有的名字或族群身分。所以她选择了阿拉伯名+华裔姓氏“二合一”的方式取名,即Nurul Qistina Ling。
“信教并不代表必须抹去过去的自己,我的新名字是信仰的象征,但‘Ling’则保留了我的华裔身分与文化。”
她透露,在与丈夫结婚前,她已信奉伊斯兰。起初,她也曾对这个信仰感到抗拒,心中对这个宗教充满疑问。
“所幸我的丈夫在当时没有强迫,而是鼓励我先了解及学习伊斯兰;我花了两年时间去上伊斯兰教义的课程,深入了解其信念与生活方式。最终在完全接受伊斯兰之后,才与丈夫步入婚姻。”
伊教义博大精深受惠无穷
林玉珍说,伊斯兰教义博大精深,富有智慧,让她受惠无穷。正是这份信仰让她拥有足够的智慧与信心,清楚认知到,她是一名信仰伊斯兰的穆斯林,但仍然是身分不变的华裔。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