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地方DNA

发布: 7:00am 04/07/2022

地方DNA

卓衍豪

狼牙修

Terrapuri

地方DNA

卓衍豪

狼牙修

Terrapuri

卓衍豪/走出历史课本,跟“狼牙修”文明相遇

作者:卓衍豪
卓衍豪/走出历史课本,跟“狼牙修”文明相遇
Terrapuri是由一两百年历史推砌起来的古迹村落,全马绝无仅有。

我念中学时,(Langkasuka)王国是一个在历史课本上读过就很难忘记的词汇,乍听像是日本漫画里会出现的名字,其实是个信奉印度教的古代王国。建国于公元1世纪的狼牙修,最强盛的时候领土曾包括今天马来半岛的吉兰丹、登嘉楼、吉打等地,延续到15世纪初,马来半岛都是在受到印度化影响的阶段;即便到了马六甲王朝第五任苏丹目扎法沙(Sultan Muzaffar Shah)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为止,印度教都还发挥一定影响力。至今,东海岸的登嘉楼和吉兰丹,仍然可以见到不少狼牙修遗风。

前一阵子,我跟随的创办人Alex李云平走一趟以“狼牙修”为故事蓝本的主题旅游。Terrapuri是马来西亚绝无仅有的古迹村落,是一个了不起的古迹再生计划;这些由17世纪的登嘉楼王宫拆解、赐予其他王族和贵族后裔而流落各地的古迹,在一两百年后在本那丽(Penarik)获得重生,如今是一个可以供人参观、入住的王宫。

ADVERTISEMENT

外观上,这些高脚木造建筑处处都展现狼牙修的遗风,包括阶梯的数量为单数(三、五或七),因为信奉“多神论”的印度教相信神明的数量是单数;建筑正面的独特造型也如印度水系神兽摩羯(Makara)的身型;屋顶整齐美观的屋瓦排列,象征摩羯身上的鳞片……Terrapuri甚至尽可能还原了当年受到狼牙修影响的王式料理,让访客一偿当王室的滋味。

卓衍豪/走出历史课本,跟“狼牙修”文明相遇
吉兰丹土生华人村落的房舍以Atap Singhora作屋瓦。
卓衍豪/走出历史课本,跟“狼牙修”文明相遇
全马最后一家Atap Singhora陶瓦工坊的负责人Noraini。

状似摩羯鳞片的屋瓦名为Atap Singhora,是当年狼牙修领土(包括泰国南部、如今以穆斯林为主的地区)内当见的建材,如今泰南地区仍然盛行,马来西亚却只剩下最后一家、位于吉兰丹峇卓(Bachok)的陶瓦工坊。这类型工坊当年常见于咸淡水交接的河岸边,由海水浸泡过的陶泥才能制造出这种轻盈、“能呼吸”的屋瓦,制造屋瓦的过程繁复、耗时且全靠手工(也靠“脚工”),再经由柴窑烘干才能制成,加上原本需求锐减而让产业走向凋零;幸好在Terrapuri固定采购,加上复古风盛行下,许多东海岸马来家庭开始在庭院建造凉亭而刺激需求量,让由最后一家陶瓦工坊得以延续。

位于吉兰丹彭拿督河上(Sungai Peng Datu)的象岛(Pulau Gajah),位于出海口;当年面向南中海的海滩上停满色彩斑斓、有各种印度化图腾装饰的木造渔船,后来渔船返航后需靠大量人力将渔船推向岸边,因而慢慢被更轻盈的船只取代。位于岛内支流的河港,由于有可供渔船直接停靠的便利,如今还能见到许多吸睛的木船,这里是全马极少数能见到“水面上的狼牙修”景观。从船首造型到船身装饰,摩羯、龙、凤等受到印度教、华人文化、泰国等元素影响的图腾无处不在,如今更增添更多现代元素,包括英超球队的logo、双峰塔等。当地居民解释,从前渔夫出海前甚至有特别的祈福仪式,伊斯兰化以后仪式随之消失。每年刮季候风期间渔船停驶,则是专门绘制图腾的工匠忙碌的时刻,待第二年换季后,渔船再度披上新装迎接丰盛的一年,年复一年,华丽而隽永。

卓衍豪/走出历史课本,跟“狼牙修”文明相遇
象岛上华丽的渔船装饰。

登嘉楼、吉兰丹对于许多人的印象多是保守、落后之地,其实大错特错。狼牙修文明以降,到明朝郑和下西洋多次停靠登嘉楼,知识、文化、商品、友谊,在东海岸交融共生,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学者许云樵先生著作里常常提及“外来文化”是这片土地上最初的滋养,最终融合成现今马来西亚的样貌。

吸收外来文化,是我们的天性;文化的不断蜕变,是文明发展的不变路径。当我们在说“越本土,就越国际”的时候,回眸才惊觉我们早就如此“国际化”;在历史洪流之中淘先人之智,才是我们后人应当做的功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am 24/03/2025
卓衍豪/循环经济──废弃物也能变黄金

最近去了一趟十八丁,这个从前去过无数次的制炭业产地,这几年因为从事地方创生工作的关系,更是对眼前勇敢走出夕阳产业余晖,开创产业新道路的先行者敬佩不已,其中泉成炭窑算是最经典的案例。

卓衍豪/循环经济──废弃物也能变黄金
十八丁的炭窑,后方左右两边排放的蒸气会被收集起来,制作成“木醋液”。

贵为全马最重要的炭产区(近400座炭窑),泉成炭窑却是少数对外开放参观的制炭工厂,早在第二代蔡招安经营时便已经让炭窑成为产地旅游、校外教学的重要场域;如今第三代传人蔡祺勇接手后,除了持续生产出高品质的红树炭,也将更多炭的副产品加工成为十八丁的伴手礼,包括“木醋液”(wood vineger)、“黑金”香皂等红树炭的副产品。

“木醋液”是在制炭过程中,红木(红树的木头)在高温无氧的炭化过程中会释放水蒸气与多种有机成分,制炭业者将气体透过管线收集起来经冷凝处理收集出来的液体。“木醋液”是一种含有数百种有机化合物的天然液体,可以作为天然农药、土壤改良剂,能促进植物生长、驱虫并抑制病害;可用作防蚊、除臭、消毒、抗菌;也能用于饲料添加剂,提升动物肠道健康;或在水产养殖中抑制有害微生物。

除了“木醋液”,制炭过程中产生的炭灰也可作为土壤改良剂,而燃烧后的边角木料也能回收再利用,例如制作生物燃料或环保建材。这种“全产业链循环利用”模式,让十八丁的制炭业不仅维持传统技艺,还能适应现代环保需求,实现低废弃、高价值利用的永续经营模式。

这种做法不仅减少废气排放,还能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将原本的“废弃物”转变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与产品的经济模式,即称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再生,不仅能降低资源消耗,还能创造新型产业与就业机会;透过创新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打造,延伸了产业链,让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地方竞争力。

卓衍豪/循环经济──废弃物也能变黄金
制炭过程中透过减少浪费、资源再利用生产出来的副产品。

循环经济适用于不同产业的思考,从农业生产中可能产生的废弃物如稻壳、果皮、甘蔗渣、咖啡渣等,如果不妥善处理可能造成环境负担,但只要将其再利用,就可能变成有机肥料、生质燃料、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塑料、绿色建材,甚至高科技产业所需的环保材料等各种创新产品。同样的道理,渔业、工业、畜牧业等都可能依循环经济的模式,找到一条产业的新道路;例如霹雳双武隆渔村的渔村先生(Mr. Kampung)品牌,推出的深海鱼鳞冻,便是将鱼鳞这种本来作为废弃物丢弃的资源,加工成为富含胶原蛋白、各种维他命、铁、锌、钙和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的保养圣品。

循环经济不仅能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带动在地经济发展,甚至成为行销地方的手段。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与科技进步,循环经济在地方创生中的应用将更为广泛。建立“环保”、“永续”的在地品牌形象与行销策略去提升产品价值,甚至结合当地居民参与,形成“绿色社区”,共同推动环保产业;让循环经济不仅能解决环境问题,更能为地方创生提供新的经济成长动能。只要地方政府、企业与社区共同努力,将废弃物视为资源,就能打造更永续发展的地方经济,创造更绿色、更繁荣的未来。

延伸阅读:
卓衍豪/把国际视野化为在地行动
卓衍豪/从方言、地方语汇到路牌
卓衍豪/“地方选物”
卓衍豪/地方的剧本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