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发布: 4:31pm 12/07/2022

张爱玲

红楼梦

胡兰成

林黛玉

贾宝玉

张爱玲

红楼梦

胡兰成

林黛玉

贾宝玉

【美学相遇古与今(二)】罗淑美 / 如果没有遇见

作者:罗淑美(雪州)
清朝孙温所绘大观园

情有独钟,还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最深情的告白。

当成一个“懂”她的男人,倾尽自己的一切去爱他,而胡兰成始终还是负了对他深情的她。

ADVERTISEMENT

一生里,总会遇见喜欢自己,自己也喜欢的人,有些人,在对的时间里遇见错的人;有些人,即便在一起,也无法相伴到老。

如果没有薛宝钗,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不是就能善终?

如果张爱玲没有遇见胡兰成,她的一生会是一场悲剧吗?

或许说世间的缘分就像捉迷藏一样,我们都在寻寻觅觅。

无论最终谁和谁有没有在一起,爱与不爱,终究都会烙印在我们的生命里,任岁月慢慢去雕琢……

诗一

我缓缓的走入岁月

无声无息

生命仿佛陷入永无止境的沉默

措手不及

我们的爱情

走失在荒芜的季节里 或许

距离是

最美的思念

这样才能用一生的时间

想你

诗二

有多少深情

化作千丝万缕 为你

苦苦相思

有多长的等待

在风雨中苦苦守候

只为来世

与你相遇

桥断 情难断……

【美学相遇古与今(一)】高邛逸 / 古今文字之美
【美学相遇古与今(二)】罗淑美 / 如果没有遇见
【美学相遇古与今(三)】林明冠 / 端午节后话端午
【美学相遇古与今(四)】黄叶时 / 诗三首:万般的重担都卸下——哀妈妈;小渡头;小纸舟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3:44pm 24/02/2025
【马华读立国】王晋恒 / 旧书页之间的历史残影

《南洋书话》就像萧永龙的个人藏书展,分为香港、南洋和民国3个展厅。走进南洋展厅,有日据时期的出版品——《惊弓集》由诗人瘦鹤所著,收录近体诗百首,以诗话史,控诉侵略者的暴行,填补了史事细节的空白。

《南洋书话》由季风带出版,集结作者萧永龙这些年发表于各大报章的书话成册。在资深媒体人郑明仁眼中,作者早已是一个练达的藏书人。因此,以求真的心态阅读这本书,读者除了得以探究历史真相,亦能收获推理的意趣。

以前阅读风气正盛,报章常有连载小说,而连载小说结集成单行本时,作者往往会修改作品。萧永龙以张爱玲《秧歌》为例,对照单行本与原版连载小说之别,评论道:“正是这份对文字完美的追求,让张爱玲的文字达到精准的掌控,逐字逐句都有其存在意义……”除了张爱玲,凭借巨大的藏书量和作者刻苦的求证态度,作者还为读者从内容、情节、甚至是插画分析几个版本金庸的不同之处。

台湾宝瓶文化社长朱亚君写过:“出版为后人种树,留下历史的纪录。”借用出版品回顾襄昔,尤其是战乱年代出版的书,的确为后人提供了丰富想象和理解素材。《南洋书话》就像萧永龙的个人藏书展,分为香港、南洋和民国3个展厅。走进南洋展厅,有日据时期的出版品——《惊弓集》由诗人瘦鹤所著,收录近体诗百首,以诗话史,控诉侵略者的暴行,填补了史事细节的空白。此外,作者精心摘录了另一本书《南岛风云》的情节,所以哪怕我们没有机会接触这本旧小说,也能读到日据时代的进犯过程、轰炸场面和经商生活。

我们从作者列举的书籍,窥探旧时代的出版生态,以及其与时下政局互为影响的关系,即使是儿童杂志,也能透露那时的政治风气。萧永龙举例1950年创刊的《世界儿童》,其中内容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单看内容,编者明显带有华夷之分的大中华概念,处处渗透着中国开发建设南洋的念想……”另,通过作者对鲁白野《马来语月刊》的介绍,我们读到官方宣传以外,民间推动国家团结的努力。

来到民国展厅,萧永龙为我们介绍民国时代的《求子百法》,一窥当时人们求子的心法。萧永龙不止于介绍,亦持批判精神审视这本书虽想摆脱怪力乱神的偏方,却在缺乏西学医理的前提下,难逃传统框架。作者也罗列几本与女性处境相关的书——《小姐手册》鼓励女孩以容貌为武器;《主妇之友》以小说形式谈论家庭生活;《女界文学读本》讨论女权运动——有趣的是,《西风邮箱》本是为女性读者解惑的栏目,反倒让后人看到了那个年代女性置身的种种困境。主答者黄嘉音的回复透露出与现代截然不同的观念。例如,她认为丈夫出轨,妻子也需承担一定责任,还劝诫来信者“家丑不可外扬”。

通过这本书,我们仿佛重临热热闹闹的出版业旧景,那时作者和出版社都极富影响力,层出不穷的盗版书与盗用作者名字的风气从侧面印证了这个说法。影像时代,阅读人口骤降,走出萧永龙的藏书展,只能感叹往日辉煌不再。

相关文章:

【马华读立国】叶福炎 / 在书堆中挖掘南洋
萧永龙/50年代本土童年回忆——你记得《世界儿童》吗?
萧永龙/民国女性与女权的“文学读本”
萧永龙/刘以鬯的三毫子小说与再创作
萧永龙/从《小姐手册》到西风信箱 想像的民国女性
萧永龙/沦陷期史诗百首:谈瘦鹤《惊弓集》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