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发布: 6:37pm 02/08/2022

艺术

断舍离

蒋勋

艺术

断舍离

蒋勋

【我读蒋勋(五)】高邛逸 / 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作者:高邛逸(怡保)

ADVERTISEMENT

“池上。驻村。”是蒋老师应邀为台东驻村家的散文日记及画册,我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阅读蒋勋,只是书柜里从此有了蒋老师,来了之后就不走了,大概就是这样吧!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美有关,这就是我认识的蒋老师。他可以轻描淡写的叙诉曾经的轰烈,若非人生有过一定程度的历练,我想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应做如是观”。是的,因为“观”所以“美”。因为从形形色色、纷纷扰扰中观到了事物的本质,故而以更豁达的胸襟去接纳人生的另一种美。

池上日记中我甚喜爱一段:“听自己的声音,听风的声音,听秧苗说话的声音,听水圳潺潺流去,听山上的云跟溪谷告别的声音,我们都要离去,虽然不知道要去哪里?”

是的,我们都要离去,会以什么方式?会以什么心情?既然离去是最终目的,那我们更应该活在每个当下,别忙着往外看,也应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个身体,通过一切的宠辱,通过喜怒哀乐,通过一切的爱恨生死,最后仿佛不断问自己:‘还可以少点什么?’拿着雕刀的工匠,面对一块石头,浮现出他记忆里的面容。北齐佛像里如是说‘还可以少点什么?’我想人生就是一场边走边放下的状态吧?就像现在盛行的……轻囊才能远行,人生短短数十寒暑,于是在天地间行走的我学会了低头;在疫情战争世态不靖中,总想起蒋老师犹如晨钟回响般的这句话:“合十敬拜岁月,众生平安”。但愿有一天,我也会明白无论阴晴圆缺,岁月无不静好。

【我读蒋勋(版主的话)+(一)】 锺雪芬 / 一切要舍得
【我读蒋勋(二)】廖国强 / 仓颉发明汉字?
【我读蒋勋(三)】黄惠晴 / 母亲无辣不欢
【我读蒋勋(四)】陈翠薇 / 折叠每一片时光
【我读蒋勋(五)】高邛逸 / 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读蒋勋(六)】陈川兴 / 要有宽阔的心胸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pm 09/04/2025
创作者的作品/李秀云(哥打峇鲁)

这是曼谷现代美术馆的作品,这一层的展览馆,展示的作品都是佛教相关的展览品。这幅作品是佛像,却用着类似反光的材料,我看不清楚展品,却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佛祖的塑像。我不知道创作者所要表达的画面,因为也没有说明。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美术馆,第一次接触美术馆,觉得现代艺术家的作品都各有特色,每一个作品,都可以展现艺术家自己的个人风格。

当然还有其他的展览品,也吸引了我去好好地看,好好地欣赏,然后拍了好多的照片。当我在写作,我采用的照片,可以诠释我的文字。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明白,可是我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朋友告诉我,我的文字只有我自己明白,然而她也懂,是因为她了解我。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了解他人,那就是创作者必须诠释其作品的原因。

当我在教导小孩,我已经不在乎他们的对错,而是告知我的观点、社会意识,然后选择接受他们,接受他们就是个体,接受他们的不同点。小孩的世界,就是这么的多姿多彩。我选择接受他们,是因为我也是其中一位。

当我在告诉他人的我的意见、我的立场,我也不期待他们会接受。因为每一个人的看法不一样,甚至是对立。当然,离开了一个立场对立的圈子,会觉得比较轻松,不是因为没有人会认同我的看法,而是我无需在乎。

当我看着眼前的这幅作品,我可以告诉自己,就算站在前面,却看不到自己。可能有一点点吧,但那也是非常模糊的模样了,隐隐约约地,我只看到身体的某一个部位。

不要太期望别人的认同

我认为,我们连自己都无法看得清楚,又何况是别人呢?所以,也别期望看清别人。

我来到泰国旅行,这是一个充满着佛教色彩的国家,一个自由度极高的地方,一个可以做自己的地方。他们可以为了生活而忙碌,当然也有的选择悠闲过日子。当我来到寺庙,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肤色不同的人,甚至来自不同的国家,甚至没有太多的枷锁,那就是自由。

我看着这幅画便想,它是不是也在告诉我们,别把眼前所看的,看得太清楚,而是要多一层思考,思考到底是要传达什么信息。当然我没有很认真地去看,因为我觉得自己还会再来,再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再以不同的年龄段去诠释。

记得以前很喜欢看书,阅读了许多外国作者的书籍,看着他们在书中所表达的内容,甚至如何去应对的方法。在很茫然的时候,我确实是得益不少,学习了如何去过日子,如何去面对问题,甚至是面对了人生。或许从书中看到的就是作者自己,或许那正是他们所面对的事情。

阅读也让我度过了许多的难关,教导我如何去生活,教导我如何接受自己,甚至是别人。可是,我还是我自己,别人是无法取代的,甚至也无法理解我的内心世界。我不再困在书中,走到外面,看到的是真实的人,看到的是立体的画面,感受到具有动感的环境,而不再是在文字中打滚。我发觉,那也是值得去思考的!

当我在编写自己的书籍,我在讲述自己的世界,分析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理念,可是那是我自己。所以也别期望别人会接受,甚至是认同。所以我在阅读别人的书籍时,我也是这么认为。

我去外国旅行,会尝试参观当地的当代美术馆,看看创作者的作品。这并不代表我是一个艺术家,而是我想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思考,这更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我无法真正理解他们的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但是,我想要明白,想要思考!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