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12日讯)店主需扩张生意无奈要求收回档口,新加坡每天仅营业2个半小时的33年粥品老字号宣布结业,食客叹可惜。
ADVERTISEMENT
这家老字号于1989年开业,位于中峇鲁区英云街一隅,并与一家泰式餐厅共用一店铺。过去33年虽然每日营业时间只从早上7时到9时半,却不乏经常光顾的熟客,而日前却宣布月底过后即将结业,消息一出不少食客表示不舍。
《新明日报》记者走访粥店,老板娘谢笑琴(70岁)说,粥品生意是在原本当军人的丈夫孙建恩(80岁)退休后才开业的。为了坚持每日只用新鲜食材煮粥,所以售卖的量不多,每天不到100碗。
家住蔡厝港的夫妻,每天凌晨3时多就起床,抹黑到牛车水巴刹亲自添购新鲜的鱼、肉碎等,再到中峇鲁开档。由于周一巴刹没开,因此档口每周一也不营业。
“当天卖的要用当天买的食材,绝不留隔夜。我们用的料也是好的,所以准备的量不多,卖的其实也不是一般价格,但是顾客吃了觉得好自然会一直回来。”
谢笑琴遗憾表示,所处店面的经营者下来需要重新规划店面,无奈提出需要收回档口的要求。
“他们最近重新签下租约,下来他们要重新装修才能继续营业。他们需要用到我档口的空间。”
食客余瑄瑛(62,美容师)听闻这家老字号即将结业,大呼可惜,感叹如今有古早味的粥品越来越难寻,结业之前必定会再光顾。
“这里的粥食材新鲜,甚至还能吃得到米香,这跟他们用料有很大关系。”
被问及档口结业后会否另寻他处继续营业,谢笑琴表示他们有在物色中,但现在租金到处都起价,再加上夫妻俩和来帮忙生意的姐姐谢笑芳(71岁)年纪都不小了,难以找到可以继续营业半天的档口。
“我们其实是希望还能继续做点生意的,哪怕打发一点时间也好,总好过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我们可能会考虑在家里自己煮点粥让顾客订购,或者多做些肉脞来卖。”
老夫妻也表示希望能觅得有缘人,以50万新元将煮粥的秘方卖出,价格可以商榷,最重要是不让几十年心血白费。
“我什么都可以教,包括我的鱼、肉脞、汤等等是怎么处理的。不过,我打算保留招牌‘鱻记’。有意者可找我们洽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新加坡6日讯)50年老字号蚝煎摊经营到今年8月底后结业,不少顾客听闻后深感不舍,开店前就有约30人开始排队,还有人一口气买了30份蚝煎。
位于惹兰勿刹的摊位从1977年营业至今,48年来只售卖蚝煎,在当地享有不少名气。该摊位只在星期三到星期日开摊,从傍晚6时开到深夜12时。
不过最近摊主透露,将在今年8月底正式结业,让不少食客感到不舍。
记者昨天下午5时走访,发现摊主林伟发(73岁)与妻子潘慧玲(73岁)已提前在摊位里准备食材。
潘慧玲透露,昨天有人订了30份蚝煎,因此他们必须提前一个小时开摊准备。
“现在大家都听说我要结业的消息,就纷纷过来,我们这两天的生意特别好。”
提到结业原因,她觉得不要等身体有问题才退休,而且熟食中心9月也要翻新了,就索性结业。
她说,这么多年来与丈夫的作息日夜颠倒。“我们经常凌晨四五点才回到家,早上8点多才睡得着,下午4点再起床准备开档。”
由于林伟发与潘慧玲先准备30份耗煎,所以昨天傍晚6时半才开档,当时已有30名食客在排队等待。
食客陈小姐(30岁)说,自己是通过社媒得知他们要停业,因此特地前来尝试。“我从小就喜欢吃耗煎,所以傍晚6时就来排队,等了30分钟,终于尝到了,真的很美味,十分值得。”
如今她很难过这么好吃的蚝煎摊要停业,但她也为摊主老夫妻能健康退休感到开心。
准备退休去旅行
将一对儿女养大,准备退休后去旅行和享受人生。
林伟发与潘慧玲育有一对儿女,尽管档口生意很忙,但是庆幸儿女都十分乖巧懂事。
“我们有时候一整天都不在家,他们只能互相照顾。幸好他们没有学坏,都大学毕业,儿子还读了硕士,让我们十分欣慰。”
潘慧玲说,孩子们都十分赞成两人退休,即将到国外读书的孙子之前也常叫他们早点退休,享受人生,所以他们准备退休后到处去玩和旅行。
9岁随父学蚝煎 16岁正式接手
9岁时就跟随父亲学蚝煎,并不断精益求精。
林伟发的父亲当年也是在路边摆摊卖蚝煎,年幼的林伟发9岁时就开始帮忙,16岁的时候已正式接手。
潘慧玲指,丈夫对待蚝煎十分认真,不断改良,让蚝煎更好吃。
“他会自己研究如何弄得更好吃,而且我们的生蚝是来自韩国的,没有腥味又很饱满。”
她说,两人这40多年来只卖蚝煎,没卖过其他东西。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