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港式点心,一周5次。不过不大喜欢吃包,因为吃包包吃饱。
ADVERTISEMENT
尤其大包,吃个半粒,已填满半个肚子,别的点心就不能多吃了,有违吃点心百花齐放的精彩热闹。不过,大包有一种莫名的亲和力,像家乡雨后的气息和苍苍湖水,会想念。
昔日茶楼,大包还有济世的行销哲学:价位平民化,只收回成本或甚至亏本卖,所以每天只能限量生产。对象是以劳力谋生的蓝领,一粒包,吃饱饱,上路工作去。市井谚语“卖大包”意即不惜成本让街坊受益,就是这样来的吧?
粤式大包馅料以猪肉为主。另有鸡肉、腊肠、沙葛、马蹄粒、冬菇、鸡蛋等;视售价而定,没有一定标准。去掉其他配料,独留猪肉,就叫生肉包。和沙巴生肉面一样,很误导,外国人以为是刺身沙西米。
下霹雳曼绒一带(实兆远,爱大华,红土坎)的福州大包,馅料和一般大包大同小异,但皮薄馅嫩而带汁。一掰开,肉汁缓缓流出,山雨欲来般的肉诱。就不明白为什么现代人追崇又干又瘦。
南马亚依淡那家出名的,馅料和下霹雳相近,应该也是福州人做的吧。试过东甲的,只比叉烧包大了一点点,也叫大包。还好有最喜欢的鸡蛋。别小看这小小蛋角,它由肉林重重包围,再由包身包皮禁锢,大火蒸焗修成正果,是吃大包的终极目标。
有次在吉打双溪大年,见到有家茶楼人头涌涌,就挤了进去。看人人吃大包,也要了。老板说预订才有,说完就走。想了想,心有不甘,低声下气向老板娘诉求,盼赏包一粒。果然得逞:有话好好说,要包好好讨。馅料和一般大包差不多,但包身结实粗糙,面香四溢。古来有家“改良”的,包身细细绵绵,入口细腻带甜,反失大包豪迈。好友大包达人阿萍说这是麺包皮做法。
最难忘的大包,是多年前30大寿,损友们买了出名的“叶子媚”大包。近半公斤大的包,插了3支拜神大红蜡烛登场,好个拜天地局势,全场轰动,不在话下。
吃大包当然要有仪式:小时上茶楼,重量级的父亲总要大包才能满足。包一来,先去包下的纸,包身朝下,皮也不剥,以筷为刀划十。隆重割礼完毕,先吃肉馅和包身,鸡蛋留最后,父子分享。
这个庄严仪式,不自觉随着酒量和豁达,就这样继承了下来。无以为报,每年冥诞追思,除了黑啤,一定大包奉上。烛火熄灭,独饮黑啤配鸡蛋。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