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大牌档

|

编采手记

发布: 9:50am 22/08/2022

副刊

编采手记

大牌档

课题

林德成

流量

长文

碎片资讯

林德成/你还读长文吗?

作者:林德成(副刊【e潮】记者)

【编采手记】林德成/你还读长文吗?

突然我想回应一个疑问:你喜欢阅读长篇幅报道吗?

ADVERTISEMENT

我得坦诚,在多年,这个问题会在我心中时不时浮现,与同事亦会讨论功效和受捧程度。长文报道用意是要深掘议题,延伸讨论,解答疑问、寻找新的定位和意义。偶尔一些做过的会因时代运转,不断引申出不同的思考方向。此时就可以“新瓶装旧酒”,用全新视角去看待。举例网红商机,我在2018年写过YouTuber课题,而当时YouTube还是让人一夜走红的平台。如今进入YouTube的门槛可不容易了,你除了要顾虑脚本、素材、画质,还要兼顾营销策略。反观主打短视频的抖音和小红书是市场新宠,再不然大量做短视频Reels,蹭一波热度闯出来。

2020年,我还做过“虚拟网红”专题报道,像是日本的初音未来、中国的洛天依、美国的Lil Miquela等等,是存在社交平台(虚拟世界)的非真人偶像。不料元宇宙横空出世后,虚拟网红、Vtuber和虚拟偶像逐渐备受关注,在元宇宙市场拥有更庞大的潜在商机,奢侈品牌也愿意投入资源打造虚拟偶像。与此同时,设计师、建筑师在元宇宙世界也找到了一片新天地。

其实,我最怕读者不愿啃硬长文,只想娱乐至死。尤其现在是为王,无论纸媒或网媒都在攻打带流量的网文和热门话题。渐渐地,许多具深度与广度的课题被忽略。即使有人关注,他们会更期待有懒人包来解说事情来龙去脉。我记得多年前有人抨击谷阿莫的《X分钟看完XX电影》系列,让观众失去了观看电影的乐趣和动力。现在反而越来越多喜欢看电影或剧集解说,最常听到的理由是:我太忙了。

媒体真的需要用流量来决定新闻方向和品质吗?这交由各家媒体去评断。犹记得马华作家黄锦树说过一句话,“小众也可培养有素质的读者。”我在2017年采访他时,他声称,自己是有意识地挑选读者,通过作品改变他们的阅读习惯。因为认真写作的作家也会想要有认真阅读的读者。同样地,认真制作长篇专题报道的媒体,我相信也会希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读者,一起去解读和探讨社会议题。

实话实说,在时代,每个人都被社交平台牵着走,GA(Google Analytics)是每个小编的KPI指标,平台改变流量演算法,大家一起跟着变;平台若无法带来更多粉丝,又要另辟多个管道去延续生命,试图把各阶层的读者都笼罩起来,一个都不放过。反观一些社会议题无法引起众人关注,像近期的“海外产子不获公民权”事件。我不怕课题冷门,最怕人们冷漠。明明与这些议题如此地靠近,却选择不看、不问、不关心。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1:00am 07/04/2025
夏靖柔/今天也要好好吃饭

和“吃”有关的句子不少,比如“民以食为天”还有“能吃就是福”,可见,“吃”在人生中可谓是一件大事。上班的9个小时里,我最喜欢的是“1点”这个时间,因为那是幸福的午餐时间……

和“吃”有关的句子不少,比如“民以食为天”还有“能吃就是福”,可见,“吃”在人生中可谓是一件大事。上班的9个小时里,我最喜欢的是“1点”这个时间,因为那是幸福的午餐时间。

报馆附近有几家我和同事常光顾的档口,从大门走几步路,等个红青灯,再过大马路就能到达。以前我们总爱点角头的炒粿条,那粿条炒得微焦,香气扑鼻、分量刚好、辣度适中,最重要的是有鲜蛤,它可是这碟炒粿条的神来一笔。

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越来越少光顾炒粿条档口,而是转向离它不远的怡保河粉。这家店生意很好,每次来都要担心有无空位,所幸我们的运气总是很好。记得有一次,两位同事结伴一起去吃怡保河粉,看到他俩摩拳擦掌,准备迎接美食的神情,自己不免有点担心,因为听说他俩的方向感都不太好。果然,怡保河粉没找到,找到了一家中国餐厅。也是从那时起,我们的吃饭路线又新增了一条,中国餐被我们纳入选项。

我发现我们这群吃饭小队到中国餐厅时都比较爱吃面食,酸辣粉、鸡杂粉是最常点的,鱼香肉丝饭紧追在后。虽是中国人开的餐厅,但不知老板是不是特意根据本地人的口味做出调整,花椒味都不太重,辣度也刚刚好。一碗面下肚饱腹感十足,还一解午后袭来的睡意。

还有一家味道不错的鱼头米粉餐厅偶尔也会在吃饭选项上,那是我某次周六回来上班时同事带我去的地方。带我去的同事让我下次也带其他同事来吃吃看,但因为要过两条大马路,加上我的方向感其实也不好,即便去过两次也记不得路线,所以至今为止都没带其他同事去过。若真由我来带路,怕不是会把同事拐到哪个穷乡僻壤,然后花上大把时间走回报馆。

没出去“揾食”的日子里我们都会在报馆食堂解决午餐。记得我刚进报馆时看到食堂菜单上玲琅满目的选项,抱着好奇的心态每天都点一样试看。有一次还错把树苗认成豆苗,在食堂老板把食物端上来的那一刻就这样望着那碟我不认识的树苗3秒,最后无奈接受它。还有一次把砂拉越面当成是砂拉越叻沙,还特意交代老板不要放肉,最后喜得一碟只有几片青菜的砂拉越面。偶尔会觉得到食堂吃午餐像是在开盲盒,不知道今天会有哪些菜色也不知道今天的菜肴合不合自己口味。若遇上厨师灵感爆发、大显身手,端出和以往不同味道的食物时,那1个小时的幸福时间瞬间变成不幸时间。

上班9小时,吃饭应该是最幸福的一小时。那1小时的时间里,可以放空脑袋整理思绪,有时甚至吃着吃着就灵光乍现,解了卡顿多时的下标难题。吃,真是一件美好的事啊。

相关文章:
林佳莹/还有多少女性不敢直呼“月经”大名?
白慧琪/把新闻过成时间度量衡
梁慧颖/列访纲
林佳莹/You jump or I jump?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