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把所有国人牵在一起的这条脐带,不是羽毛球,不是嘛嘛档,不是“那是你妈”,而是“啦”(新加坡人想加入也无任欢迎)。
ADVERTISEMENT
马来西亚3千200万人,不管来自哪一个族群,哪一个文化,哪一个宗教,都有一条共同脐带。
能够把所有国人牵在一起的这条脐带,不是羽毛球,不是嘛嘛档,不是“那是你妈”,而是“啦”(新加坡人想加入也无任欢迎)。
这种“啦”,在异乡机场不小心听到,心头会浮现一股暖意,嘴里会马上涌出唾液,味蕾会开始思念榴梿。
不管你是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啦”是所有马来西亚人的身分证。
“啦”是大马人才品尝得出的细腻拉茶,是我们在国外魂萦梦牵的keropok。
“啦”是搭建我国各个族群交流的桥梁,是联系各文化情感互动的脐带。
“啦”时时刻刻哺育滋养着,马来西亚嗷嗷待哺、干枯、破碎、分裂的灵魂。
“啦”的各种发音,很多都不容易用汉语拼音“阴阳上去”的一、二、三、四声在纸上显示;反之,用中国语言学家赵元任1920年发明的“声调轮廓”(tone contour)的“五度标记法”(five level tone mark),就比较容易理解个中声调轮廓差别。
我们可以在纸上画类似五线谱的五条横线,由低至高分别代表Do、Re、Mi、Fa、So,对应低(1)、中低(2)、中(3)、中高(4)、高(5)音。
比如拼音第一声可用55代表(维持高音So),第二声则是35(从中音Mi开始以高音So结尾),第三声214(中低音Re开始,转低音Do,再以中高音Fa结束),第四声51(高音So开始低音Do结束)。
马来西亚的“啦”,无法完全以拼音四声来表达;多种“啦”之中,很多是以下降的声调轮廓/21/或/51/来发音(参见2022年8月2日有关“啦”的《Languages》期刊论文),两者下降的幅度不同,音高也不同,而且不同的声调轮廓、声量、音长、音速、情境、说者皆有不同的意涵,以下以几个例子试解释“啦”的不同用途:
恼怒:爸爸生气孩子出门前一直拖拖拉拉:“走了啦/51/!迟到了啦/51/!”、
姐姐在做功课弟弟老缠着她:“走开啦/21/!不要kacau我!”
求人:“请你帮帮我啦/55/!”、“你给我这个价钱啦/55/!”
讽刺:老婆在镜子前打扮半个小时还没好,老公说:“够漂亮了啦/21/!”
谦虚:“没什么啦/21/,我随便乱做的。”
怕羞:“不要这样啦/55/……(尾音稍微拉长),等下给我爸看到……”
同话不同意:同样语句,可因为不同声调轮廓和声量而表达不同意涵:
(1) “走啦/55/……我们去喝茶!”(说服、撒娇)
“走啦/51/!我们去喝茶!”(命令、催促)
(2)“好啦/55/!就这么决定啦/55/!”(欢愉的确定)
“好啦/21/!就这么决定啦/21/!”(冷然的确定)
不言而喻:用在对的情境,可以概括后面的语义,以省略语句:
老鸟责怪菜鸟不听老人言:“是啦/51/!”(后面的“都跟你讲过咯,你就是不听!”不言而喻)
下属勉强、委屈的接受指令:“OK啦/55/……”(后面的“谁叫你是我老板!”也无需说出来)
寻求确定的“啦”:转折较多的“啦”/213/可用来寻求对某事、某看法的肯定。想象A和B在咖啡店高谈阔论加影监狱:
A:我以为他今晚会在Sg Buloh过夜……?
B:没有啦/21/!他还有很多case要上庭。(好像很厉害、什么都知道的仙家口气)
A:噢,原来是为了交通方便啦/213/……(寻求确定口气)
B:是啦/51/!加影距离比较近嘛!(带有肯定的意思)
是啦,这是一个无“啦”不欢的马来西亚!
对于这,千万别质疑而“是咩?”、“是吼?”、“是哈?”、“是呱?”,而是应该很笃定的“是啦!”、“是咯!”、“是喔!”、“是咧!”
因为,和“咩、吼、哈、呱、喔、咯、咧”相比,“啦”稳坐马来西亚第一把交椅。
国庆日快乐啦!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