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闪回乡,第一站先停驻老友家。她家门前最近开了叻沙档。妈妈和嫂嫂在河边树下架起屋棚,立起小档,搬来桌椅,开开心心卖起叻沙。她们家本来卖鸡,近期鸡价暴涨,市道不景,觉得与其苦苦经营,不如结束营业,转身贩卖家里常煮爱吃的叻沙。于是,婆媳俩当机立断,弃鸡取(叻)沙。
小镇里的叻沙档口何其多。路头河畔咖啡店里有档叻沙, 咖啡店对面的小摊,以及小摊附近的另一个小摊,都在卖叻沙。过了一个交通灯和一道桥,那里还有一档阿清叻沙,他们家70年代开始在木屋前摆档,街坊皆晓。最厉害的是,阿清的家人将这碗吉打风味发扬光大到雪州,几年拓展,开了二三十家分店,从朴实甘榜走进华丽商场,阿清叻沙Ah Cheng Laksa从此成了亮晶晶的品牌。
ADVERTISEMENT
老友家里的叻沙档再加入战围,心态轻松,自有主张。她家越南嫂嫂名阿坦,勤快敏捷,卖起叻沙,名正言顺叫“阿坦叻沙”。雨后的中午拜访,阿坦和家婆分工合作,另外请了越南姐妹帮忙。
吉打人的叻沙,装在盘子里吃,鱼汤不会过浓,强烈的罗望子酸味,和切得细幼的青瓜大葱和姜花,有时还会加半个水煮蛋,恰恰好的酸辣味,吃起来毫无肠胃负担。
串门子的妇女,镇上的工人,毗邻小学的老师,方圆十哩之内的一大圈姨妈姑姐叔伯,都是阿坦的客人。在这典型的北部乡镇风光里,一盘叻沙一碗红豆汤,配对恬静缓慢的日子节奏,像档前的小河,缓缓水流,风吹起来,水纹慢慢泛开,万事不急。
年少时常光顾的大观戏院叻沙,前几年戏院没了,档口也搬了,但那些青葱岁月留下的痕迹,却永志不忘。那些年的中学生,最快乐的群聚就是报到离学校不远的大观叻沙。一群人也好,两人作伴也没问题,在一碗碗酸酸的叻沙,和甜甜的红豆冰的热冷酸甜交加下,疯言疯语,青春骤逝。
相比之下,槟城叻沙是一整碗的霸气。汤色之浓,鱼肉之大块,常有喧宾夺主之感。近几年连续挂上CNN Travel的“全球50大最佳美食” 中的十大,有时不知是吃光环,还是尝叻沙。同是北马,槟城吉打叻沙风味大不同,正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马来西亚人热爱叻沙,一国13州,一州一式。从北到南,打西到东,一碗鱼汤多重风味,大家说起家乡那碗叻沙,总能眉飞色舞的,叙述当中的不同,还有异中求同。仿佛这一碗叻沙,就是一个大同。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