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缘始于父亲买给我的3本图文并茂的知识丛书,商务印书馆版,时值1965年——我刚念小学三年级。
ADVERTISEMENT
从《爱的教育》到〈最后一课〉
然而真正走进我童年的内心世界,并留下印记的,反倒是堂姊转赠予我的一本西洋翻译小说《爱的教育》(艾德蒙多·狄·亚米契斯著,原文是意大利文 )。那是一本翻阅有年的旧书,书纸泛黄。尽管书里的人名和地名,对当时的我甚感拗口难记,可这部少儿日记体裁的外文名著,其若干章节的外国少年角色,却早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定格。
尘闭的记忆中,其中一篇老师开讲的每月故事——〈少年爱国者〉尤其令我难忘。故事中那位在船上接受旁人施舍的意大利落难少年,因不堪施舍者七嘴八舌对自己祖国的百般奚落鄙夷,最终忍无可忍把船上客人施舍所得的硬币悉数扔向对方的情节,让我当时在解气之余,不禁对他肃然起敬。毕竟,那是一个备受伤害的弱小灵魂,力所能及的唯一反抗。
这本译著开启了我对短篇小说的兴趣。人弃我取的旧书更成为了我的珍藏。从《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白话节本,到章回的武侠小说,无一不让我沉湎于各自的情节铺陈中,不能自拔。这也为我日后攀上”文学之旅” 埋下伏因。
另一个历久未泯的少年形象,是书中〈最后一课〉里那个法国孩子。从他对上课学习的惯性被动,到他意识到国家沦亡、占领军进驻后,母语教学即将停课的感悟,他心路历程的转变, 当时给我的是内心无比的震撼——少年的我看到一个面对亡国之痛,并即将失去学习母语机会的孩子的自责愧疚。
《汪洋》掀起我心湖涟漪
上了大学,我赶上了琼瑶电影“双秦双林” (指多由秦汉、秦祥林、林青霞、林凤娇领衔主演)的年代。其中一部由秦汉饰演台湾残障青年郑丰喜的励志电影《汪洋中的一条船》更掀起了我心湖里阵阵的涟漪。
那是我开始探索人生,认识社会凉薄的新开始。“损不足而奉有余” 的现实体会曾令我愤世嫉俗,也曾让我消沉。我不知道母亲唠叨式的叮咛 “要翻身,就得读书” 这句口头禅还能支撑我的斗志多久。打从迈入大学门槛开始,我曾矢志要让我家祖辈沿袭已久的 “阶级固化” 苦难止于我。
其时,朋友林君返马探亲,捎回了一本台湾繁体版,且附有注音符号的《汪洋中的一条船》(原名: 《汪洋中的破船》)。作者郑丰喜的先天残障,让他32年的短暂人生充滿了坎坷和磨难。从他幼年流浪卖艺,到他逾越一切生活障碍,成功与其它孩子一样上学求知;从他自幼在地上匍匐爬行,到他装上义肢站起来,我看到的是一个不屈的灵魂,在向命运的逆流作出抗争。
他这部随笔体裁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平实的叙事,却能让我掩卷饮泣。当时我直觉自己没有自艾自怨的条件。面对坎坷苦难,郑丰喜的迎难而上,透过字里行间给我的震撼,即便多年后当我在体育场上看到残障健儿的竞技时,仍会不期然的联想到他。
记忆中,同样给予我震撼的书并不多。少儿时代看过的《苦儿流浪记》等毕竟是故事体裁,感受当然远不及真人实事的叙述来的真切。
《连城诀》最令我怀疑人性
然而回顾自己的书缘人生,最令我难忘,甚至思之极恐,进而怀疑人性的书,当推金庸的《连城诀》(原名: 《素心剑》)。这是金庸篇幅最短的武侠小说,搬上银幕的次数也远不比其他钜著,可它却堪称集人性阴暗之大全。它的情节铺陈,借狄云一介乡野小伙误坠江湖夺宝漩涡的离奇遭遇,带出一幕又一幕令人不寒而栗的诡谲算计。从同门操戈、门徒弑师,到名门正派龌龊咀脸的暴露,以及宝藏面前,人为财死的贪婪,这一切尽是人性阴暗深层的描绘。
我初始接触《连城诀》,倒是缘起上世纪70年代李大傻的粵语“讲古” (意即: 说书)。听时直觉压郁,总觉得故事里的人物,坏人何其多!主角狄云周旋于险恶江湖中,却是险象环生,令人不期然为他揑一把冷汗。毕竟那年头,我对武侠小说的认知,还只是停留在忠奸分明的层次。
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缘让我走进了金庸原著的字里行间。他文字的张力令我对人性的丑陋倍感寒心。其时,我已入世有年,并已涉足政坛,可我当时重温这部小说情节时的聚焦,仍然摆脱不了其故事性的引人入胜,却还体会不到金庸笔下这些人性阴暗的典型,在现实政坛里处处可找到原型。若干年后,历经尔虞我诈、无处不机关的现实版洗礼后,我终于感悟到金庸借古喻今的用心。
值此笑看风云之际,我当不会介怀金庸为何非要让狄云归隐雪谷山野作为结局不可!毕竟那才是他理想的归宿。念及此,我庆幸当年(1997年)承蒙星洲日报之邀,有幸在“花踪讲座”——【金庸论书剑情】与金庸对谈时,这青涩的疑团始终按捺得住,没有脱口而出。
抚今追昔,重温这3本书,我只觉自己豁然开朗,毕竟这是历练累积的使然。
【影响我的3本书(版主的话)+(一)】锺雪芬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