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12:41pm 25/09/2022
独家 | 更新护照竟花RM400!事主:护照弄湿勿网上更新
杨伟隆的护照因为曾经沾到水,而留下水印,因此护照申请直接被当局作废。(取自杨伟隆脸书)
(吉隆坡25日讯)众所周知,
更新护照费用为200令吉,但一名华裔男子竟花了400令吉,才成功更新护照!
事主杨伟隆表示,由于政府鼓励网上更新护照,他也决定这么做,但他的护照因为曾经沾到水,而留下水印,结果护照申请直接被当局作废。
不过,他被指示当场排队重新申请,在网上申请更新护照时已支付的200令吉也不被退还,还得重新缴付费用,因此总共花了400令吉才成功更新护照。
他在脸书撰文分享,为自己近期更新护照所面对的遭遇大吐口水,直呼:“一本护照400令吉,要好好收藏。”
杨伟隆告诉星洲日报,他是在吉隆坡拿督克拉末(Dato Keramat)城市转型中心(UTC)的移民局办理更新护照。
他表示,近期需要出国,所以就上网申请更新护照,并在上班的途中先到移民局领取自己的新护照。
抵达移民局后,杨伟隆被移民局官员告知,他的护照已经损坏(Damaged/Rosak),因此无法在线上更新护照。
移民局官员明确表达,指南已经列明护照弄湿被视为护照损坏。(取自杨伟隆脸书)
官员指示他必须当场重新排队申请,重新缴付更新护照的200令吉费用。
“当下我第一个反应就是一直问,护照只是湿了一点,都没有任何的破烂,怎么能够算是损坏呢?”
经过和移民局官员一番的交涉后,官员明确表达,指南已经列明护照弄湿(Wet),被视为护照损坏。
在无可奈何下,他只好妥协,重新付费,重新排队申请更新护照。
杨伟隆在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也表示,官员是执法者不是立法者,所以不会将责任归咎于他们。
“这是条例的不合理,除非是政府‘大头’打算检讨,不然官员也只能依法行事。”
他指出,分享其个案是希望大家能够知道这些指南,不要像他一样多花冤枉钱。
“希望报导之后会有‘大人物’们看见这个事情,考虑是否要修改一下这个条例吧。”
移民厅对于护照损坏的定义,包括湿透、刮损、撕坏、烧毁、昆虫或蚁类侵蚀、照片不清等。(取自杨伟隆脸书)
根据移民局发出的护照损坏指南中,明确阐明护照损毁的定义,当中包括湿透、刮损、撕坏、烧毁、昆虫或蚁类侵蚀、照片不清以及贴上保护层的护照。
网上更新护照付费后的收据也在第5点写明,若护照损坏或遗失,网上更新护照支付的费用一律不退还。(星洲日报照片)
移民局指南写道,两种情况下不会退还网上申请更新护照的费用,第1种的情况是护照已经损坏或遗失;另外则是护照未逾期,仍然有效。
学好国语对于我们来说,本来就是一项义务,并不存在争议点。如今问题是要如何避开小拿破仑的干扰,努力做到平衡语言政策的执行,和维护对多元文化尊重的原则。

身为马来西亚国民,掌握好或者至少能用马来语交谈,本来就是一件应该的事,并没有什么太多可争议之处。然而日前一名从小在新加坡接受教育的大马女子,却在社媒发表千字长文,声称于早前到新山城市转型中心为女儿更新护照时,由于不懂马来文而遭到官员不礼貌对待,感到备受侮辱。
这件事情意外的掀起了议论,内政部长赛夫丁也表示“在处理政府公务时使用马来语,是不能妥协的一件事”,这项言论让事件辐射扩散。事后赛夫丁也澄清自己不曾说过通晓马来语是申请大马护照的条件之一,而且也没有任何记录显示有申请者因不懂马来文而被拒。
我们都知道通晓国语是一项国民的义务,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碍于一些历史因素,使得有不少老一辈或者较少和友族往来的其他族群,不会说国语或讲的不流畅。
语言作为一个交流工具,如果不是用在学术场合,一般能够相互明白对方的意思也就可以了。但如果行政官员将之扩大,利用手中权力来为难国语不流畅者,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最近首相安华要求所有写给政府部门的函件,都必须使用马来文的指示,相信于某个程度亦助长官僚体系中一些小拿破仑的气焰,使其趁机利用手中权力为难不谙国语的长辈。
安华推动国语在政府行政中更广泛使用,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在这些事件发生后,却引发了一些人对于语言政策是否应该强制执行的质疑。
个别案例的发生,间接导致事件的本质遭到了扭曲。其实纯理性角度而言,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拥有多种语言和文化,相互尊重和理解这种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但国语的地位在政府事务中的重要性,却也不能被忽视。
在政府机构办理事务时,掌握马来语至少在沟通层面是必要的,因为这有助于更有效地与部门机构人员交流,以获得更好的服务和沟通。
赛夫丁的观点并没有问题,他只是要求国人至少具备基本的国语沟通能力,因为这不仅是对国语一种尊重,也是一种国家和身分的认同。只不过他指出在处理政府公务时,使用马来语是“不可妥协的”,由于措辞强烈,才会招来反弹声音。
总体而言,学好国语对于我们来说,本来就是一项义务,并不存在争议点。如今问题是要如何避开小拿破仑的干扰,努力做到平衡语言政策的执行,和维护对多元文化尊重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