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被肠躁症(腹泻型)困扰多年,以往都是看西医或是借由饮食来改善,最近几个月才开始接触中医,刚开始吃中药的前3周效果很好,有明显改善(排便时间缩短,不易腹泻),但后来晚餐后突然有了第一次腹泻,从那时候开始就几乎每周都会腹泻一次(都是在餐后),觉得效果突然没那么好了。想问医师,吃中药会不会也有抗药性的呢?
答:肠躁症,又称肠易激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反复腹痛,兼有排便异常或排便习惯改变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症状可维持至少6个月,为消化科常见病。目前IBS在亚洲国家发病率为5%至10%。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的临床数据,IBS属于中医的优势病种,可有效改善症状和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副作用。
ADVERTISEMENT
中医理论认为,IBS的发病主要与脾胃虚弱、肝气郁结、脾肾阳虚三者最相关。脾胃虚弱者之主症有大便溏泻、腹痛隐隐、乏力、胃口不佳、面色淡白、劳累后容易发作或加重等;肝气郁结者表现为腹痛即泻,泻后疼痛减缓、情绪抑郁、压力、烦躁等症状;脾肾阳虚者则有腹部阴冷隐痛、受凉后容易腹泻、四肢冰冷、腰酸、夜尿次数多等症状,此3种类型也可合并在同一患者身上出现。根据类型不同,常用的药方包括参苓白术散、痛泻药方、附子理中汤、葛根芩连汤、乌梅丸等。
IBS的症状可反复或间歇发作,虽然一般并不会严重危及生命或损及重要器官,但十分影响生活质量。近代医学观点认为IBS的发病与情绪有密切相关性,证实IBS患者较正常人或其他胃肠道疾病患者存在更多的焦虑、忧郁等情绪。这与中医古代观点是一致的,情绪障碍在中医辨证中归属于肝气郁结,在治疗上除了用药物疏肝解郁,调理肠胃,也应同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回到你的问题,导致此现象的可能有几点原因,一是你的体质和发病原因已改变,原本药方对你不起作用,比如你最初可能属于脾胃虚弱,但后期若出现肝气郁结现象,则应根据你的情况来调整药方,单纯补益脾胃的药已不合适;二是由于你停药后,后续病情加重,如脾胃虚弱者进展为脾肾阳虚,应使用更强的药物治疗;三是你的情绪、饮食、生活习惯或环境有所变化导致了复发。IBS患者除了规律饮食外,应尽量避免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避免明确可引起腹泻的食物,如含有山梨醇的产品(常见代糖,如低卡路里口香糖、无糖薄荷糖、无糖的甜味饮料食品等)、容易产气食物(咖啡、碳酸饮料、豆类、甘蓝、马铃薯、红薯等)、难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苹果、芒果、西瓜、生梨、乳制品、玉米、燕麦等)、高脂肪食物、咖啡因、酒精。
服用中药期间,建议慢性病患者不要自行停药,由于情况还不稳定,擅自停药也可能出现症状复发的现象,一般慢性疾病症状改善维持约1至3个月后,可在中医师建议下逐步退药,或替换较缓和的药物,或后期以食疗药膳作为长期调养。
更多相关【问药】: 陈文恬/每次看中医时总被交代不可多吃海鲜,请问海鲜是否真的对人体有害? 陈文恬/发烧不该洗澡会着凉?发烧要洗热水澡发汗?发烧捂汗不吃药就可以好? 药物应该怎么吃才有效?读者所有问题,可电邮到:[email protected]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