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新村居民即使生活贫乏,仍然懂得创造美食来慰劳自己。例如摘些野菜变花样,让餐桌多点新意,常见的便是木薯叶,因为只需简单的煮法,就能让舌尖瞬间苏醒。
ADVERTISEMENT
最普遍的煮法是:煮一锅热水,加一点盐和薄油搅匀,接着,倒入洗净的木薯叶,煮熟捞起备用;另外,用石臼捣烂辣椒,加些盐,糖,酸柑汁和稍微烤过的峇拉煎(Belacan),全部拌匀,作为木薯叶的沾酱,相当开胃,而可让人吃掉一大盘白饭。
这道菜在炎热天气时,还能摇身一变成为“冷菜”,就是氽烫过的木薯叶放入冰箱冷藏一下,再沾辣椒酱同吃,不但美味依然,而且立刻身爽心开。
另一些煮法尚有用椰浆、黄姜一块煮,或炒峇拉煎,随喜变化。如果懒得自己动手煮,到马来杂饭档,也能寻到这些野菜肴宠一宠味蕾。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2024年秋季,我出版了一册散文集:《风雪中观人生》。
当年,倘若没有马共与马来亚英殖民政府军武力对抗而导致瑶伦新村的形成,我这生能够出版这集子的可能性是不会存在的。
如今,各地方的新村的影子犹如阳光透过微细橡胶叶逢隙洒在胶林野径上的斑驳影子一般,七零八落,装点着西马四面八方。每处村子都已时过境迁,它们沧桑的面容各具一格。一般而言,个个都装饰着不一致的夕阳色彩,昔日之日不再。现实洪流促使年轻人潮外流,将村庄冲刷得体无完肤。旧时新村的纯朴面貌已成回忆焉。当时蓬勃的朝气已被今日步履蹒跚的身影无情地笼罩着。
从客观角度而言,那集中营式的新村的成立,它虽收紧了那些散落在乡野的华裔同胞的生活自由度,但,它却给他们带来一个翻身的机会,诚然,可说是因祸得福矣。比如新村里的水电供应以及交通设施,对于当时落脚在穷乡僻野点着煤油灯打发掉黑夜的族群而言,这无非是天方夜谭的事儿,更不用提他们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啊!
诞生在人迹罕至的僻壤,我自小与田埂鱼虾鸟猴鸡鸭猪狗等为伴,视力所至不外是绿油油的稻浪、青葱的菜畦、潺潺的河流、婆娑的橡胶树、远山起伏……。日沉西山后,万籁俱静,却可闻到蟋蟀摩翅的唧吱,猫头鹰求偶的咕咕,野猪觅食的咕咕哼哼,或是骤雨猛打亚答屋顶的劈哩啪啦,等等。这些鸟啼虫鸣兽呼,此起彼落,融合一起,编织成一曲幽美的自然旋律。
整整10载的童年韶光流逝于母亲的衣角,无论是田间,菜圃间,老胶林间,无不满嵌着我稚嫩的小脚印和母亲一串串的大足迹。母亲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活,汗流浃背,我伴她左右,和风送来阵阵的汗水的芬芳,沁透我心脾。那是至上的母爱啊!
幼年的我无忧无虑地在野地里游荡,蹉跎日出日落。生活中仅仅学会讲广西容县话,何谓书、字、注音字母、广府话、普通话等等,不知此乃何物。甚至连同马来人的影象,例如,模样类似圆面包的马来帽(songkok),和形貌像圆桶桌布的“纱笼” (sarung),也未曾在我眼前呈现过。但,虽然身处人烟稀薄的野地里,仿佛与世隔绝,我却感受到周遭美若仙境,那时我的快乐是难以言喻的。
然而,风水轮流转,瑶伦新村的产生,却给我携来一扇充溢着蔚蓝的天窗,把我从山旮旯子里拽出来,安置在青葱的大道上,让我自由翱翔,任由我自策扬帆起航,飘向远方。实则,迁入瑶伦新村之前,从来没有享受过野地以外的阳光的我,已经在田野间蹉跎了10个春秋。庆幸的是村校的创办带给我出乎意料的希望与惊愕。上学堂读书的渴望,终于成真了,那一袭全白的校服掩饰了我本有的粗俗,顿然换来一幅文质彬彬的书生气,一股莫名的尴尬涌上心头。置身于矮墙教室里,面对一张张陌生的童脸,一双双散发出冷僻目光的眸子,与男孩女孩犹如鸡鸭同笼般地相处,令我浑身发痒,坐立不安。可,无奈又如何呢?只能任凭时间抚平我内心的忐忑。
瑶伦新村小学搀扶我改命换运
再说,初时见到满脸严威气质的先生(教师),使我冷汗直流,毫无勇气与他对视,只得将视线投射到教室的一隅,或且装勤埋头于书本。此外,当初听不懂的普通话,真叫我惊慌失措,只好让挂钟的嘀嗒缓缓地磨灭我内心的惶恐。
日积月累,我在学习道路上一步一脚印迈进,最终完成了村校小学,并且名列前茅,这得归功于我的韧性与执著的心念。随之,我离开了家徒四壁的陋室,远赴外地踏上中学的大道。然而,面临的是层层叠叠的家庭拮据的波涛须要冲破。庆幸承蒙上苍的护航,我的帆船布帆无恙,艰辛地登了岸。高中毕业后,前方显现一片湛蓝的天空,奨学金陆陆续续地向我招手。先赴棕榈婀娜多姿的台大,后奔往冰天雪地的枫叶国。
自忖,倘使没有马共之乱和英殖民政府建设的瑶伦新村,当今,自我仍然是个深居野地,受尽风吹雨打日嗮的种地而不识之无的劳动者。与此同时,我那废寝忘食地耕耘的《风雪中观人生》亦绝不可能会面世。 时至今日,这集子已经散落于大马所有的独中与国中华校,以及数所设有中文系的大学的图书馆,这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瑶伦新村小学搀扶我改命换运,育我成人,谨以《风雪中观人生》相报。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