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即时国际

发布: 10:49am 28/11/2022

北京

自由

亮马河畔

北京

自由

亮马河畔

北京亮马河畔民众抗议诉求自由 六四后最大规模

北京亮马河畔民众抗议诉求自由 六四后最大规模
(图:法新社)

28日中央电)一向戒备森严的北京也加入中国各地的串联抗议。近千位民众昨晚涌向,群集马路高举白纸诉求言论,更喊出“不要独裁、到站下台”等口号,为六四后最大规模。

台湾中央社报道这场被视为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后北京规模最大的聚众抗议,与上海乌鲁木齐中路的抗议相互辉映,自昨晚到今晨吸引众多中国网友关注,成为热议话题。

ADVERTISEMENT

但同一时间,大批警力也封锁亮马河及东三环一带地区,不许人车靠近,也一度不许参与者离开,气氛一度紧张。在员警步步进逼缩小包围圈下,抗议民众约在凌晨近2时逐渐散去,并未发生冲突。

透过网络号召,以中青年人为主的北京民众,星期日傍晚陆续向亮马河畔聚集,并摆放鲜花及点燃白、红色小蜡烛,同时举起准备好的白纸,悼念24日乌鲁木齐火灾及中国各地近3年来过度防疫的罹难者。

亮马河畔的活动迅速在网路上传开,不少北京民众闻讯而来,入夜后越聚越多。部分民众开始接力发表演说,批评中国官方的诸多防疫措施,主要在质疑“动态清零”的必要性,以及各地偏差的过度防疫行径,全场气氛从平静转趋热烈。

此时,现场民众的诉求也从防疫上的“不做核酸”、“解封”,转为政治上的“言论自由”、“拆除网络防火墙”,乃至于“不要独裁、到站下台”等,获得热烈回响。附近部份外国住户还打开窗户,向前往现场的民众表达声援之意。

在人潮越聚越多下,北京警方开始调派大批警力前往亮马河一带,并封锁附近的东三环、亮马桥路口周边区域,阻绝许多想参与抗议活动的民众。而试图参与活动未果的民众向记者透露。除了不让民众接近亮马河,警方也一度不让已经在包围圈内参与活动的民众离开,气氛一度紧张。

接近午夜,警方开始在亮马河畔展开清场。但不愿散去的大批民众,转而进入封锁中的亮马桥下高举白纸。有人展开即席演讲,并带领高喊“解封”、“不要核酸要自由”,以及“人权”、“要自由”、“要民主”、“拆除网路防火墙”,并强调白纸就是“网路审查”的象征。

一位年轻女性更带领群众高喊,“我们有生而为人的自由,我们要普世价值,要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接著更喊出“不要独裁、到站下台”及“不要修宪、不要集权、不要个人崇拜、不做东亚病夫”等口号,获得热烈掌声。

周一凌晨1时过后,大批员警开始缩小对聚集群众的包围圈,一度引起民众质疑。在一名带队警官软硬兼具的劝说下,人群才在凌晨近2时逐渐离开亮马桥,警方处理过程尚称克制,过程平和。

北京亮马河畔民众抗议诉求自由 六四后最大规模
(图:法新社)
北京亮马河畔民众抗议诉求自由 六四后最大规模
(图:法新社)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3pm 19/04/2025
人形机器人半马“首跑” “天工Ultra”夺冠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北京开跑 “天工Ultra”夺冠
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以约2小时40分完成赛事。图为天工Ultra在比赛中冲过终点。(新华社照片)

(北京19日综合电)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周六上午在北京亦庄开跑,21个人形机器人与1万多名跑者,在21.0975公里长的赛道上挑战极限。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机器人“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夺冠。

北京周六举行“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吸引近1.2万人参加,同时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地21个机器人参赛,这是全世界第一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向世界展示中国领先群雄的全球尖端技术。

综合中媒报道,此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共有21支队伍参赛,其中既有来自企业或研究机构的队伍,也有清华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等高校科研组织。其中不乏众擎PMOI、宇树G1等热门人形机器人参与比赛。

机器人身形和大小各有不同,身高从75至180公分不等,体重最高者达88公斤。其中一家公司宣称,其机器人外貌几乎像真人一样,拥有女性面貌,还能眨眼微笑。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北京开跑 “天工Ultra”夺冠
机器人和人类选人在隔开的跑道上奔跑。图为机器人“天工Ultra”向终点线冲刺,“天工Ultra”还穿上印有“天工”二字的跑步鞋,吸引不少选手注目。(美联社照片)
换图
亦马当先队选手BoosterTI在比赛中向观众挥手致意。(新华社照片)

部分须由工程师远程指引

这些机器人之中有的能够自主奔跑,而另一些则是由工程师远程指引。比赛是在机器人和人类隔开的跑道上进行。
这场赛事被誉为一项突破性的尝试,旨在测试双足机器人在现实环境中的极限。

在中国流行曲《我相信》的播放中,发令枪一响,1.8公尺高的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第一个冲了出去,两条结实的大长腿充满机械感。去年的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上,它曾作为“配速员”与选手们一起冲刺终点。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北京开跑 “天工Ultra”夺冠
小顽童队选手松延动力N2参与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新华社照片)
起跑线摔倒自行站起再跑

其中一个体型较小的机器人在起跑线上摔倒,在地上躺了几分钟,之后自己站起身来起跑,赢得了人们热烈的喝彩声。
另一个由螺旋桨驱动、设计成变形金刚(Transformer)形状的机器人在跨过起跑线后偏离方向,撞上护栏,也撞倒了一名工程师。

其中有几个机器人穿上了跑鞋,其中一个戴上拳套,而另一个戴着印有“必胜”字样的红色头带。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北京开跑 “天工Ultra”夺冠
外形可爱、身高75公分的小巨人队选手北职大“0306”小巨人,一边跑步一边挥手致意。(欧新社照片)
考验机器人对语言理解感知

有参赛机器人企业代表指,团队约半年前开始准备比赛,并在排位赛取得第一,有信心取得冠军。她又指,机器人“跑步”需要大小脑协同保证全身平衡,考验机器人大脑对语言的理解及如何感知周围环境,规划并下达指令到小脑,驱动手臂或腿完成任务,团队赛前亦进行抗疲劳、抗磨损以及电池续航等测试。

今次参与半马的机器人依次起跑,每队可安排3名领跑员在赛道协助机器人作赛,比赛期间可在补给站为机器人更换电池。

这条赛道需要机器人爬坡过坎,转14次弯。一路上,虽然有的机器人中途需要更换电池,有的机器人一时踉跄,但大家都朝着终点全力奔跑。

北京官员形容,由于需要工程和导航团队,这项赛事更像是赛车。

从事人工智能(AI)工作的现场观众何思书说:“这些机器人跑得非常好,非常稳定……我感觉自己正在见证机器人和AI的进化。”

比赛结果,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派出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钟的时间夺魁。男子组冠军的成绩为1小时2分钟。

“天工Ultra”去年在北京亦庄半马拉松曾任领跑员,与选手冲刺,去年其跑速为每小时6公里,现时最高已可达每小时12公里。天工Ultra的引导员贾宁表示,机械人比赛时速度不能太快或太慢,且有护航员在旁,当机械人晃动或将要摔倒时及时保护它。有中国网民戏称“机械人没事,陪跑的人累坏了”。

另外,机器人奔跑时,双脚交替重踏地面,持续产生的冲击给机器人带来极大挑战。为此,研发“天工”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专门对机器人进行了轻量化设计,并采用关节导热、风冷散热等技术,使关节能支撑更长时间奔跑,有的甚至穿着跑鞋。

天工机器人CEO熊友军表示,今天测试到机器人的长距离稳定奔跑以及运行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下一步会持续迭代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能力及上半身的操作能力,让机器人走入生活,协助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甚至是代替、辅助人类在危险的场景工作。不过,他也提到机器人参加马拉松,仍有些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中途需要更换几次电池,电池续航能力还要再增强。

“天工Ultra”在比赛中换了3次电池。

针对有媒体提问如何看待美国在这方面的竞争,熊友军表示,中国和美国目前在“具身智能”产业的差距应该不大,处于同个起跑线上;但可以很自豪地说,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应用场景、人才等方面在全球是第一梯队,所以他对中国具身智慧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充满信心。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北京开跑 “天工Ultra”夺冠
其中一个参赛的小型机器人起跑时一时失去重心,摔倒在跑道上。(美联社照片)
梁靓:人形机器人更接近产业化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梁靓告诉法新社:“走上赛道对人类来说或许只是一小步,但对人形机器人来说,却是一大步。”

“这场马拉松比赛有助于推动人形机器人更接近产业化。”

工程师们告诉法新社,这场比赛旨在测试机器人的性能和可靠性。他们强调,比赛的主要目标是完成比赛,而不是赢得比赛。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北京开跑 “天工Ultra”夺冠
颁奖嘉宾为夺冠机器人“天工Ultra”戴上金牌。(美联社照片)
崔文昊:推动机器人行业发展

28岁的松延动力算法副总裁崔文昊在谈及这场半程马拉松时说:“我认为这对整个机器人行业来说是巨大的推动。”

“老实说,整个行业很少有机会在如此长的距离或持续时间内全速奔跑。这对电池、电机、结构,甚至算法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北京开跑 “天工Ultra”夺冠
代表钢宝队、身高约170公分的“幻幻”是比赛中唯一一个女性仿真机器人,可惜这个美女机器人开跑不久就“瘫痪”,只能退赛。(欧新社照片)
孔宜昌:为未来奠定基础

另一位25岁年轻工程师,来自上海卓益得机器人(DroidUp)的孔宜昌表示,这场比赛将有助于“为未来一系列涉及人形机器人的活动奠定基础”。

“(比赛的)意义在于,人形机器人能够真正融入人类社会,并开始做人类做的事情。”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直试图巩固其在AI和机器人领域的主导地位,并将自己定位为美国的直接挑战者。

今年1月,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凭借一款聊天机器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此外,在央视春晚演出中,跳舞的人形机器人也令观众们深深着迷。

机器人中心首席技术官唐剑表示:“我们未来的重点将是人形机器人的工业应用,以便它们能够真正进入工厂、商业环境,并最终走入家庭。”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北京开跑 “天工Ultra”夺冠
城市之间科技队选手城市之间-笨笨(前)在赛前与参赛选手互动。(新华社照片)
新图∕穿着跑鞋奔跑
机械人奔跑时会持续产生冲击,有的需要穿着跑鞋奔跑。图为旋风小子队松延动力N2(中)机械人选手。(法新社照片)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