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玉龙鞭这种草药听说可以治COVID-19,是真的吗?
答:长穗木,别名玉龙鞭、假马鞭等,马鞭草科 [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L.)Vahl Stachytarpheta urticaefolia(Salisb.) Sims.],属于民间草药。常见于园艺植物、全年开花蜜源植物。
ADVERTISEMENT
坊间多药用部位为全草或根,性味甘、苦、寒。在药用上认为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利湿化瘀、舒筋活血等功效。药用化学组成如根含酚类(phenol)、多量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等。坊间亦有使用玉龙鞭在胃痛胀气相关胃病上。由于属于苦寒剂,脾胃虚弱者慎服。
科学杂志发表文献上,印尼科学家发现玉龙鞭的生物活性成分与一蛋白质Cathepsin L的作用相似,而建议可列为COVID-19的未来参考药物研发,目前尚未受国家卫生单位指派充作治疗药品。现在世界各国都积极参与此类药品研发、开发,希望可以尽快加速上市以治疗广大的疾病受害者。
在此也建议消费者,可以询问国家合格注册的医疗人员,以求找到适宜并且更加有效的治愈方案。

更多【问药】稿件: 萧文雄/长辈常说汗液干透前不可洗澡,否则会得皮肤病,请问是真的吗? 萧文雄/请问车前草这种草药可治痛风吗? 萧文雄/长期服用镇静剂会有什么副作用?可以停药或改用食疗来改善吗? 药物应该怎么吃才有效?读者所有问题,可电邮到:sceasily@sinchew.com.my。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相较于N号房中的性剥削,熟人凌辱看似较为“轻微”,甚至有些人会认为这只是个人操守问题,不至于构成社会议题。但事实正好相反:熟人凌辱,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社会伤害。
这些合成照片往往会附带受害者的个人资料:学校、社交账号、居住城市……只要有一人图谋不轨,就可能发生跟踪、骚扰、甚至性侵。
2019年7月,两名韩国大学生为了参赛新闻奖,决定以“非法拍摄”为题展开调查。没想到,这次调查竟成为韩国史上最大宗网络性犯罪——“N号房事件”的开端。
《您已登入N号房》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两位大学生所组成的“追踪团火花”,潜藏在一个又一个Telegram聊天室,追踪事件、搜集证据,甚至揭发加害者的过程。
不少人会把Telegram里发生的所有性犯罪统称为“N号房事件”,但事实上,加害者的手段各有不同。书中揭露了N号房、博士房、熟人凌辱、非法拍摄等多种网络性犯罪类型。对于不同形式的犯罪,我们应合理区分,而非一概而论。
近来我国校园MeToo事件风起云涌,不少媒体用“大马N号房”形容这波风暴。我也因此开始阅读这本书。我发现书中所提的“熟人凌辱”似乎更贴切地形容如今校园中正在发生的伤害。
在N号房其中一名加害者Watchman落网后,部分群组成员退出聊天室,但一些人转向“熟人凌辱”。他们上传朋友、女友甚至老师的照片,交由群组里的“能力者”合成裸照,再对着这些伪造的照片进行性骚扰式的留言。“追踪团火花”最初以为,这类行为没有性剥削影片那样恶劣,但后来他们惊觉,这些人正在享受凌虐自己生活中认识的人的过程。
加害者往往就在我们身边
相较于N号房中的性剥削,熟人凌辱看似较为“轻微”,甚至有些人会认为这只是个人操守问题,不至于构成社会议题。但事实正好相反:熟人凌辱,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社会伤害。
这些合成照片往往会附带受害者的个人资料:学校、社交账号、居住城市……只要有一人图谋不轨,就可能发生跟踪、骚扰、甚至性侵。
更令人不安的是,加害者往往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甚至无法确认,自己是否已经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他可能是邻居、朋友、同学,甚至是我们曾信赖的人。我们活在一个必须时刻提防身边人的世界,无法轻易公开自己的长相,也无法再轻信任何人。
书中也记录了记者火与煓的故事:她们作为女性的挣扎、从相识到并肩作战的过程,以及报导事件时的心路历程。
煓在高二时担任班长,国文老师见到她总会故作亲切地嘘寒问暖,有时还会揉捏她的手臂。身为班长的她,无法表现出不耐。直到学期末,同学间传出了依据传闻““手臂内侧的肉跟胸部的触感很像,国文老师才会那样做。”从那之后,她宁愿绕远路,也不敢再从教务处门前经过。多年后,在同学聚会上谈起此事,大家仍会怒骂那个老师。
“小女孩不会永远长不大,我们会变成坚强的女性来摧毁你的世界。”——这是书中引用的一句受害者对前美国体操队队医的控诉。煓说,她也想把这句话送给当年的班导。
勇敢说出来,不只是为了自己
而在马来西亚,校园MeToo正是现在进行式。一个个女孩勇敢站出来,为自己发声,把一个个孤立的痛苦,汇聚成一场集体的觉醒。她们用亲身经历揭开教育体系的伤口,撕破“老师就是权威”、“学校不会纵容”的虚伪假象。她们说出来,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那些还没有准备好开口的孩子、为了10年后可能遭遇同样伤害的女孩。
《您已登入N号房》并未以胜利终章。追踪团火花在书末提醒:网络性犯罪并未随着N号房落幕后停歇,新的加害手法仍在持续“进化”。
想要杜绝网络性犯罪,不能只靠几则新闻,也不能依赖一时的舆论热潮。这不该是受害者一个人的战斗。从政府、媒体、教育单位、非盈利组织,到每一个普通公民,我们必须凝聚力量,让受害者知道:她们并不孤单。
我们是见证者,更应该成为改变者。
相关文章: 谢敏洁/韩国网络性暴力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