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大牌档

|

编采手记

发布: 8:38am 06/02/2023

编采手记

大牌档

生命

雏鸟

鸟巢

张露华

高飞

野树

张露华/大地回春 展翅高飞

文:张露华(副刊【护生】记者)

编采手记

趁还能抓住新年的尾巴,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兔飞猛进,朝气蓬勃”。

ADVERTISEMENT

话说在除夕当天,想整理一下屋子外面的花草,拿着长刀正要手起刀落的砍掉一棵小之际,突然发现枝桠上有个,拨开叶子一看,里面有两只小在蠕动,但见不到鸟妈妈的踪影。

也许因为未睁眼,所以听到拨动树叶的动静,就以为妈妈带食物回来了,小小的鸟喙马上张开,等待妈妈投喂,非常可爱。

看到这番情景,小野树在孕育着两个新,自然刀下留情,马上叫小侄女一起来上一堂最真实的近距离自然科学课。

这个情景令我想起一句话“大地回春,万象更新”,新生命的降临总是令人期待,就如每一个新年我们都对来年有所期待,会许下新年愿望。

把这个难得的画面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在来临的一年能大展宏图,也期待着看到这两个小生命展翅的那一刻。

更多文章:
许钦斐/可可?椰汁?甘草露!
关丽玲/当内容不再单纯, 模糊的界线会不会消失?
梁靖芬/没关系 

黄俊麟/我相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pm 10/04/2025
当风筝线割断,医生的重生/黄轩(大马旅台医生)

我新来的医生,是一个热爱自由的医生。

他常在手术室里精准地拿着手术刀,为病人解决病痛。在手术室外,他却热爱骑车,享受风吹拂脸庞的速度感,感受生命的律动。

年轻健康的身体,能使他更专注于医学,我的年轻医生,他也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直到那一天,一根细细的风筝线,改变了他的一切。

那是个普通的午后,他如往常般骑着脚踏车穿越乡间小路。道路两旁是摇曳的稻田,微风吹动叶片发出沙沙声,阳光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影子。他快乐地踩着踏板,沉浸在这片宁静中。

突然,一道几乎看不见的风筝线,毫无预警地出现在他眼前——锋利、细薄,如同一把无形的刀,直接横割他的脖子。

一瞬间,他颈部传来撕裂般的疼痛,剧烈的冲击让他失去平衡,重重摔倒在地。当他伸手去摸脖子,只觉得温热的液体不断涌出,视线模糊,四周的声音变得遥远。他当下试图动一动身体,却发现——四肢,竟然已经没有了知觉,也无法动弹。

年轻医生的身体,也是人类的身体,那一刻,他的恐惧如海啸般袭来。他固然知道,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外伤,这可能是颈椎脊髓损伤,一种可能让自己再也无法行走,甚至无法重新执刀的严重伤害。

医院的天花板白很刺眼,冰冷的病床将他束缚其中(担心他跌倒)。

他曾经是这手术室里的医生,如今却成了躺在床上,任医疗人员摆布的病人。他只能听见医生们轻声讨论他的病情——“颈椎第四、五节受损”、“瘫痪风险高”、“手术后能不能恢复还不确定”。这些话语,对医生而言,已经不再是冰冷的医学术语,而是实实在在的梦魇开始……

他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手术,疼痛已经成为的日常,恢复的过程比他想像的更漫长、更残酷。他努力尝试动一动手指,却一丝反应都没有;他一直忍着,咬牙进行复健,却发现自己的身体不再受自己控制了……

随之而来的是恐惧、忧郁、焦虑、失望……这些情绪像幽灵般紧紧缠绕着他,在无数的日子。他开始责问自己:“如果我无法再拿起手术刀,那我还算是医生吗?如果我只能坐在轮椅上,那我还能拥有什么?”

痛苦中的挣扎——我还能做些什么?

用生命,“完成使命”的人

我是在他做复健时遇上他的。他是我的病人,因为他容易卡痰、容易喘,只听见他说:“康复的过程,并不像医学教科书里描述的那么简单。我曾经以为,努力就会有回报,但现实却不容我选择。我无法再奔跑,无法再骑单车,无法再站在手术台前……我的世界,仿佛被无情地缩小,只剩下病房和轮椅。”

“我还能做什么?我还有什么价值?”

答案,似乎很残酷,但某天,我的一个病人,也是他的老病人,点醒了他。老病人坐在他的复健病房旁,看着他,眼神充满敬意:“医生,能再看到您,真的太好了。”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即使他不能再执刀,但他仍然可以“当医生”——在大家眼中,他仍然是专业医生!

他还能诊断病情、给予治疗建议、他仍可以陪伴病人,走过病残的恐惧与绝望。或许,他失去了之前行动的自由,他告诉我:“黄医生,我不会失去知识、经验和对病人的关怀,我一定会像黄医生一样,怜悯我们的病人……”

我看见他的眼神,那真是充满希望的眼神。我知道,我又救了一个人的生命,相信他能持续以他的专业,救未来更多病人的生命,我称之为:医者仁心传承使命!

几个月后,我看到他回到了医院,但不再是站立着迎接病人,而是坐在轮椅上,推着自己进入诊间。

病人看到他时,表情常常从惊讶转为敬佩。而他以自身的残障,鼓励病人学会接受生病之后不完整的自己。也许上天的安排和意外,夺走了他过去熟悉的生活,却也让他重新学会如何慢慢“活着”。对我来说,他不再只是那个能拿手术刀的医生,而是一个真正理解病人痛苦、学会与无常共处的医者。这个就是我常常说的“用生命,完成使命”的人,这个就是值得尊敬的人生!

真正的医生,不只是治愈病痛,而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别人病苦的生命。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