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家庭

|

家庭生活

|
发布: 3:34pm 22/02/2023

沟通

孩子

霸凌

网络

父母

网络霸凌

叶洢颖

关心

家庭生活

多关心常沟通,与孩子一起对抗网络霸凌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陈启基

2022年7月26日,一名网名叫依奈的18岁少女在已经确诊抑郁症的情况下,因不堪长期遭受和挑衅,最终直播跳楼身亡。

然而,即使直播的画面定格在一片蓝天,网暴她的人们在聊天群里依旧冷言冷语嘲讽和质疑她的死亡,甚至出现“去死”、“别复活”这种词汇。

ADVERTISEMENT

让人心寒的是,依奈的死讯一经确认后,这些人的反应并非反省、愧疚,而是抱团推卸责任。

而依奈做错了什么?

仅仅是在一款游戏里,将ID改成“拿不到金头就自杀”,随后没取得金头(一种游戏奖励)但没自杀,本应被视作夸张表达的戏言,却成了网民网络霸凌她的“把柄”,不断在各个社交平台嘲讽她该自杀不自杀。

这群人多半是依奈的同龄人,甚至比她更小,其中不乏初中生,用词粗暴、猥琐、恶毒,丝毫不见丁点同理心,令人心生惶恐,惊叹现在的怎么了?

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相关数据调查,10人中就有7人曾遭到网络霸凌,三分之一因此自残,十分之一曾尝试自杀。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成为下一个“依奈”?或者避免孩子变成压死骆驼的其中一根稻草?

报道:本刊

摄影:本报 陈启基

相比起80后的我们,于网络时代出生、长大的孩子仿佛更愿意在镜头前展现和表达自己。

在YouTube搜索一下,就能发现不少孩子开设了专属的频道,上传自己的作品,比如莫淑清今年仅8岁的儿子也是YouTube博主,他的作品包括自己剪辑制作的地理知识视频、介绍玩具、自拍出镜等等,这也是许多新世代儿童日常生活的缩影。

广阔无垠的网络世界可以是知识海洋,交友的天堂,但随时转变成烈火地狱,引来无数恶鬼缠身。

身为马来西亚认证与注册心理辅导师的莫淑清,在儿子开设YouTube频道之前是否为他打过“预防针”?

她笑说,如今网络发展迅速,许多并非在网络世界里成长的,对于社交平台和资讯的掌握往往不及孩子,所谓的“预防针”,其实根本无从下手,因此日常建立的亲子关系尤为重要。

“当孩子愿意跟你分享学校、网络里遭遇的事情,如果有差错,切勿第一时间就责怪他,否则以后什么都不会跟你说。

多关心常沟通,与孩子一起对抗网络霸凌
莫淑清说,8岁的儿子也在运营YouTube频道,除了视频内容之外,她也会观看底下的评论。

“反而要和他一起探讨为什么会有这个差错?设法引导、调整回来,这比提前铺排更重要。因为我们对网络了解不多,你怎么去防范呢?”

于是,从孩子口中得知他犯错之际,即便怒火攻心也要先深呼吸,缓和自己的情绪,再与孩子一起探讨犯错的原因,接着耐心纠错。

“让孩子愿意与你,很重要。”她强调。

不做强势父母

她认为,如今很难避免孩童接触网络,因此父母要很真诚地向孩子表达他们的担忧、焦虑,千万不要做强势的父母。

因为一旦他们发现网络上的资讯,比父母懂得多时,便会挑战父母的权威。

“所以,父母要适时表达自己对网络认识不足,但是看到新闻提及网络霸凌,问问他在这个前提下,他的年纪还小,制作的内容适合被人评论吗?”

“倘若孩子表示他可以接受被评论,那就要多问一句:假设是负面留言,会不会受伤?抑或是把评论功能关掉?”

教会分辨现实与虚拟

除了定期翻出儿子YouTube浏览记录,母子俩也共同讨论该视频的内容、观看该视频的原因等等,实际上她的儿子在6岁那年已经向她要求开设YouTube频道。

“我允许他8岁时开设,但前提是不能在他的视频内容透露父母姓名,尽量避免拍摄到居家环境,以便被有心人士定位具体居住地点。”

在经过母子两人商讨后,决定了频道的内容,在她的陪伴下,他展开YouTube博主之旅。

当然,她会监督每一条视频以及视频下的留言,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这种时候小朋友又会怎么想呢?

“他很聪明,会删掉那些不好的评论,也会关掉评论的功能。”

“他也很清楚知道,评论是评论,我是我。”

她指出,网络霸凌是文字,可以在网上留存很长时间,比语言霸凌的杀伤力更大,所以要适当地协助孩子将“评论”和“本人”的关系分割出来。

分不清伤害行为

“不仅仅是在网络,可能是因为少子化的关系,你会发现在现实生活里,很多孩子也是分不清霸凌、嘲笑还是批评。

“他们会用‘丑’‘呆’这种词汇去说同学,所以就会跟他们讲:也许是因为家中独生的关系,当同学这么说你的时候,可能没想到会造成伤害。”

在这种时候,为孩子培养的自尊心往往能够抵御这些怀揣着恶意的语言。

尽管他做的每件事于成人而言不一定完美或有意义,可当他有成就感时,要给予肯定,比如她会肯定孩子在制作视频时,愿意付出的努力以及学习的新技术,肯定他的自尊感,而非盲目吹捧赞美。

当有留言嘲讽儿子丑时,她就曾带着他站在镜子前展开以下对话:

她问:“你觉得我丑吗?”

儿子答:“你不是很美,但我还是很爱你。”

她笑说:“对啊,我们每个人不是很美,但我就是我,你爱我不是因为我很美。但同样的,我爱你也不是因为你帅,所以我们要对自己长相有自信,爱上自己的身体,才能活出自己。”

她强调,切忌采用打击式的“激将法”,要让孩子感受到无论如何,他都值得被尊重。

多关心常沟通,与孩子一起对抗网络霸凌
莫淑清指出,网络霸凌是文字,可以在网上留存很长时间,比语言霸凌的杀伤力更大,所以要适当地协助孩子将“评论”和“本人”的关系分割出来。
灌输正确价值观,不做霸凌者

每当在网上看到一些用词猥琐或恶毒的留言时,我不禁会思考若这些人的父母看到他们的言语如此粗俗无礼,恍如无下限的老色狼或小太妹,会作何感想?

反正,莫淑清作为母亲是难以接受的。

“我们不能抓行为,而是抓核心,就是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是善的,不是恶的。有意伤害人家的话不要说。”

孩子受到同学影响也在所难免,所以家长的适时引导此刻就要发挥关键作用。

“有时孩子从学校回来,也会说朋友都这么讲,我为什么不可以?我们就要抓回那个价值观。

“告诉他,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人会讲这些话,做这些事,但我们可不可以说不呢?能不能易地而处,别人这么说你时,你会觉得难过,那你对别人这么说,别人也会伤心。”

她坦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可能远没有朋友和社会来得大,也只能从日常生活中尽己所能一点一滴地注入。

“现在的父母最难为的是,孩子的世界很大,可我们占据的地方小。”

另外,当孩子们使用那些粗俗恶毒的词汇时,极有可能只是复制粘贴地跟风,并不理解其含义,所以家长可逐一分析那些词汇会引发怎样的反应,以及会给别人带来什么伤害。

“然后就问孩子,你想不想给别人这样的留言?如果别人这么留言给我,我也会很难过,我也不想你被这么对待,没有一个人应该这么被对待。”

从小培养同理心

她提到,这时代的孩子越来越需要同理心的培育。

“7岁至9岁是孩子是寻找自我认同感的时候,也是与父母关系最好的时候。此时,你不要去管理他的行为,而是培养他的同理心。”

怎么培养呢?一切要从父母开始,当他开始懂父母、照顾父母、同理父母,他的同理心才会培育起来。

“这是由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情感关系。你不要让他去同理别人,别人跟他没关系,他同理不了。

“比如我说你这样对我,我会难过;我看到这样的留言会伤心、害怕。通过情绪的同理部分,孩子就知道他不该这么对别人,别人也不能这么对他。”

让孩子明白你的担心

莫淑清提起,8岁的儿子因为开设了YouTube频道而与一名经常给他留言的西班牙网民交好成为朋友,将聊天阵地转移到聊天应用程式Discord。

这时候,她又怎么做呢?偷偷看儿子的聊天记录吗?

No,no,no,这是最下乘且破坏亲子关系的做法。

她得知后,便向儿子强调:“你能说这是秘密,我可以不看,但是你这个年龄拥有秘密,会让我更恐慌、更担心。”

听了母亲的这番剖白后,他同意让她查看聊天记录。

“我看聊天记录,他们之间的言论是胡说八道的。我就告诉他,在不暴露身分、地址、年龄等真实信息的情况下,即便是网络交友也要真诚,不能欺骗对方,不能吹得天花乱坠。

“在这种陪伴的过程中,他一定会出很多这种差错,可就是要慢慢拉回来,调整回来。”

如果因为担忧和焦虑而采用强硬的手段禁止孩子上网,可能会适得其反,且并非长久之计。

“在给孩子手机之前,会跟他说明,我不会阻止你在网上的动作,但你必须告诉我你在网上发生什么事。”

更多文章:

家有失智者 照护有窍门
错戴耳机听力受损 
请尊重孩子的隐私,性教育启蒙 从生活中贯彻 
留不住生命,把爱留给家人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