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族、宗教、文化,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其他族群?
为了推动独中学生认识和理解其他种族和宗教的文化,董总推出“华文独中多元文化活动经费补助计划”,以协助独中推展多元文化的认知。
ADVERTISEMENT
在2022年,共有3所独中获得了经费补助,并以各自的方式来推广多元文化。
这3所独中分别是马六甲培风中学、槟城槟华女中以及沙巴建国中学。
培风中学办展览
讲解原住民求学概况
培风中学是以原住民作为活动主题,举办了一个名为“我们与学校之间的距离”的展览。
该展览聚焦在“住家──学校”之间的距离,旨在引导观展者探讨原住民孩子在求学路上所面对的各种问题。
培风中学学生李俊昱表示,以原住民作为展览的主题,是因为在举行展览的数个月前,他与同学们有幸参与一个原住民社群举办的分享会,了解到原住民所面对的问题。
原住民主要面对交通问题
“我们发现,尽管原住民是马来西亚的族群之一,但我们当中仍有大部分人对他们知之甚少。在该分享会中,我们受到了很多的启发,所以我们希望可以了解更多有关于原住民的事情,以及原住民社群所面对的问题。”
该展览以原住民女性撰写的书《我们也有上学的权利》(Kami pun ada hak bersekolah)作为基础,原住民女性在该本书中展示了她们在学校的个人经历与挑战,同时涵盖了她们对改善原住民学生教育状况的愿景。
他指出,大部分原住民因为都是生活在内陆地区或森林内,因此在上学时,交通是最主要的问题。
展览分4个展区
“我们把这个问题作为展览的起点,接着进一步讨论其他有争议性的问题,如来自其他种族背景的教师和学生对他们的偏见,以及学校内发生(在原住民身上)的霸凌事件。”
他指出,该展览共分为4个展区,在第一个展区内,他们从《我们也有上学的权利》书中选出6个个案,让观展者可以理解原住民在求学之路上所遇到的困难。
“木薯计划”征募书籍
第二个展区则是向民众征募书籍,这些书籍都会被送往启牖小学。
他透露,启牖小学有多达20%的原住民学生,而这项计划被称为“木薯计划”。
“我们相信一定还有另一个方法来把知识带给他们,所以我们推出了木薯计划,收集了适合小学生的书籍。”
而第三个展区主要是为了让观展者了解半岛原住民的分支,以及其语言、生活和文化。在该展区中,除了透过影片让观展者认识基本的原住民语言,也展示原住民在森林生活时会用到的工具和草药。
最后一个展区是结语,展示了该展览与联合国17个永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关联,并提供反馈和体验区让观展者填写他们的感想,以及让观展者免费领取《我们也有上学的权利》。
他表示,通过展览的举办,他才真正了解到原来原住民是一个没有受到重视的群体。
让同学了解原住民弱势生活
“他们有很多弱势的地方,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都了解很多。”
为了让游览者能深入了解原住民的生活,展览也提供了导览活动。
“导览活动可以让他们更加的了解,因为我们会提到原住民被霸凌的问题,提到原住民跟马来人到底有什么区别,还有原住民在政府眼中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导览活动可以更加细微地带出这些问题所在。”
而在举办展览期间,最令他难忘的是在一次的分享会上。
他说,当时有一个华人、原住民混血儿需要上台说话,并且想在发言中夹杂一段华语的致词,但因为不太熟悉华语,所以跑到他的同学身边,请教该名同学。
“那时我刚好坐在那名同学的隔壁,看到他(混血儿)过来问一些华语字怎样念时,我忽然觉得就像是不同的话语正在互相碰撞出火花。
消除偏见与刻板印象
“当下我觉得我们都是需要互相理解的,我们需要理解他们的东西,他们也需要理解我们的东西,不然很多刻板印象是无法消除的。
“我们之前也觉得原住民就是马来人,但其实不是,所以我觉得沟通是我们这场活动要带出的主旨。通过沟通,我们可以消除很多偏见和刻板印象,接着我们要做的就是消除不平等,让原住民能得到更好的对待。”
槟华女中倡文化交流
认识大宝森节庆祝习俗
槟华女中则是以大宝森节和椰子作为跨文化活动的主题。
这项名为“点椰成宝”的项目,主要传授有关大宝森节和椰子的知识,同时也加入了环保的概念,让学生意识到在庆祝佳节时所产生的垃圾问题。
槟华女中老师杨百欣指出,老师们是在华文、马来文、美术和美学科目的课程时间融入与此项目相关的课程内容,包括以文本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们认识椰子的由来;以手绘本的方式让学生们去探索椰子的品种、用途与价值;在课堂上让学生们了解大宝森节与椰子的关联,还有大宝森节所产生的椰壳垃圾的问题;以及以辩论的方式让学生们讨论和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习俗节日所产生的垃圾问题。
而在这项目中最特别的活动,莫过于摔椰活动。
老师解释摔椰意义
她指出,在摔椰活动中,老师们先解释了摔椰仪式的意义,之后在让学生亲自体验摔椰子的过程。在那之后,学生需要收集已被摔破的椰壳,废物利用,将之制作成新的物品。
她表示,这样一来,学生们会了解到椰壳是可以被重复利用的。在完成制作后,需要制作海报以进行线上宣传,将相关知识传递出去。
杨百欣补充,该校之所以会选择大宝森节作为主题,是因为槟华女中外就有兴都庙,适逢每一年的大宝森节,该兴都庙都会大肆庆祝。
“每一年的庆祝都是连续2、3天的,这连续的2、3天都会封路,令到来学校的学生都会面对塞车的问题,或是我们需要绕路才能到学校。
“他们每一年的庆祝都会有摔椰这些仪式,我们的学生也注意到这些。所以我们认为,要让学生去了解他们的这些文化,还有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这样一来,学生会有同理心,可以接纳。
“而且其实我们华人本身也有(类似)这样的游行,人家做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麻烦,学生也觉得很麻烦,会去质疑说为什么要为了他们的大宝森节庆祝而绕路,阻碍他们来学校,要辛苦2、3天,有时候是一个星期……所以我们想让他们了解,为什么人家会这样做,他们就会明白我们只有这几天会比较辛苦一点。”
多元种族文化教会和谐相处
她表示,我们的国家本就是拥有多元种族和宗教的国家,因此应该互相理解和有同理心,和谐地去相处。
“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去接受,就算我们学校附近有这样的庙,每一年都要经历这些,但我们要保持一个尊重人家、接纳人家的态度。”
至于融入环保概念,是为了要让学生们了解如何在保存文化的同时,与绿色概念相结合。
她说,目前世界都走向提倡环保的方向,但与此同时我们在庆祝文化节庆时也会产生垃圾或废物,因此出现了有关在提倡环保时,文化是否会被牺牲掉的疑问。
“如果我们不想一个好的方案来进行环保的话,我们可能就要被逼摒弃我们的文化,所以我们特意将这两个联合在一起。”
办“原住民青年日”玩游戏
让学生与原住民交流
沙巴亚庇建国中学则是透过董总提供的补助,参与由沙巴社区伙伴组织信讬(Pacos Trust)和原住民青年理事会(Majlis Belia Orang Asal)在沙巴兰瑙举办的“沙巴原住民青年日”。
在该活动中,学生们除了获机会参访当地的乡区,也能亲自尝试11种传统游戏。
沙巴亚庇建国中学老师林训兆指出,透过这项活动,学生们得以与原住民有实际的交流。
他坦言,活动刚开始时,学生们都还比较拘谨,不敢上前与原住民谈天。
“他们在举办这些活动方面很有经验,他们可能也明白,所以刚开始我们是一起的,中午的时候慢慢分开我们,到最后的时候就已经把我们打散,每个人被分去一组。
鼓励尝试与友族交流
“所以你不得不去讲马来文,跟其他队员(互动),这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尝试,因为他们刚开始是不敢讲的,只跟自己同种族的人讲话。
“所以这活动让他们拥有真正去做交流的实际经验,跟其他种族说马来文,而不是只用马来文来写和读。
“要踏出那一步,战胜自己的恐惧去跟别人讲话,对他们来说不容易,因为在行管令(MCO)期间,他们被封在家里,要跟老师说话已经很难了,还要去跟其他友族说话就更难了。”
他也坦言,要勾起学生的兴趣去参与这一类活动并不简单,因此他仅带了6位感兴趣的学生前去参与。
在当天的众多活动中,令他最难忘的则是玩11种传统游戏的环节。“每一种游戏都能进一步去拉近与队员的关系。”
学生难忘传统游戏环节
受访的另外两名建国中学学生,也异口同声表示他们最难忘的是传统游戏的环节。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建国中学学生李雪琴说,以前只可以透过课本和书本去认识传统游戏,因此此次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游戏,对她来说是一个很棒的经历。
她说,她之所以报名参加这项活动,是想要尝试踏出自己的舒适圈,去感受城市外的生活节奏。
建国中学学生廖睿贤表示,在活动期间被迫使用马来语交流,对他而言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