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风洞右侧有一家Petronas油站,再继续往右走,有一座外观一般的洞窟印度庙,全名叫做Arulmigu Sri Ayyappaswamy Devasthanam, Batu Caves,进到里面别有洞天,供奉的主神叫做阿耶帕大神(Ayyappan,也叫做Dharmasatha、Manikandan),在印度教中被认定为湿婆大神和毗湿奴大神的合体转世,盛行于南印度,属于禁欲之神。此庙也供奉象头神、穆鲁干大神、难近母、猴神、九大行星等。这座超过60年历史的寺庙,曾在2011年举行每12年一次的感恩与奉献大典(Maha Kumbabishegam)。
有关阿耶帕大神的神话甚多,其中一个故事提到他是一名遭受遗弃者,被没有孩子的国王发现和领养,并准备将他培育成继承人。关于王位继承的事,妃子有私心,所以出了个难题,要求这名男孩去取虎乳,以治疗自己的疑难杂症。这男孩接受挑战,结果不仅将虎乳带回,还骑在被驯服的老虎身上,足见孩子能力高强。
ADVERTISEMENT


从鹅唛步行至黑风洞
阿耶帕庙其中一个重要仪式就是朝圣苦行(Irumudi Yatra)。以黑风洞阿耶帕庙为例,信徒从雪州鹅唛国际伊斯兰大学附近的印度庙(Sri Maha Mariamman Temple,Kam Seng,Batu 8,Gombak,Selangor)步行到阿耶帕庙,全程大约8公里。每年大约有2000名信徒分批参与朝圣苦行。我先后在2016和2023年观察这项苦行,觉得值得跟大家分享,增加大家的跨文化知识。
阿耶帕庙有一座祖庙,在印度南部咯拉拉邦(Kerala)沙巴利马拉山的沙巴利马拉庙(The Sabarimala Temple),每年吸引超过1000万印度教信徒和国外朝圣团涌到这个圣地,朝圣旺季是每年11月至第二年的1月。我从脸书发现,今年(2023年1月间)也有马来西亚朝圣团集体飞往该地参与苦行。


必须茹素41天,限男性参与
凡要参加朝圣苦行者,必须茹素、禁欲、保持谦卑。朝圣者只限男性;至于女性,只允许青春期之前和育龄后的女性。在印度,一般阿耶帕庙都不允许女性进入膜拜。曾经有年轻女性挑战这项规定,硬闯入庙,结果被驱赶。硬闯者不服,告上法院,结果2018年印度最高法院以四对一的结果判决,要求该庙不得禁止10岁到50岁的女性入庙参与宗教仪式。这项判决轰动印度宗教界。马来西亚的阿耶帕庙倒是开放,没有性别、年龄或种姓阶级的限制。
参与黑风洞阿耶帕庙朝圣苦行者必须茹素41天。行程中苦行者围着黑布,上身赤膊,赤脚走路,结伴同行。他们头顶包袱(Irumudi),布里面有两个袋子,前面的袋子称作Munmudi,装着椰子、一些钞票或零钱、花和米等,准备在行程结束后奉献给阿耶帕大神;后面的袋子称作Pinmudi,装着一些干粮,作为途中食用。朝圣所带的椰子,去掉外皮,然后挖一个洞,将椰水倒掉,注入酥油,再用一个塞子塞着。


路程艰辛,考验体力与意志力
朝圣之行艰辛困苦,走在公路上得承受日晒和饥渴,还要头顶包袱,是体力和意志力的考验。走了一段路程,朝圣者会停下来休息,唱诵“阿耶帕大神,请庇护我!”(Swamiye Sharanam Ayyappa!)阿耶帕信徒相信,虔诚的苦行者会得到大神眷顾,摆脱困难与邪恶,达到精神救赎的目标。
信徒步行来到黑风洞阿耶帕庙,排队陆续登上18级阶级的主神庙,这是朝圣的最高峰,即朝圣的最后步骤。祭拜过后,信徒从另一个阶级下去,这时必须面对大神,倒退走下去。在场的信徒告知,在印度好些阿耶帕的神龛,是完全使用黄金为主的金属制成。黑风洞这座阿耶帕庙的神龛金碧辉煌。
完成祭拜仪式后,信徒将行囊交给在场的工作人员,后者会从袋子里取出椰子,拔开塞子,将椰子内的酥油倒进一个桶,准备奉献给阿耶帕大神。工作人员过后将椰子对半切开,若酥油渗透椰肉,色泽金黄,表示好预兆。袋子里的钱就捐献给寺庙,其他物品就让信徒带走。
朝圣苦行仪式为期多天,人山人海的信徒挤满黑风洞阿耶帕庙。
Arulmigu Sri Ayyappaswamy Devasthanam,Batu Caves
Jalan SM 1, Taman Sunway Batu Caves, 68100 Batu Caves, Selangor.
延伸阅读: 陈亚才/印度教中的动物与神祇 陈亚才/登高参观槟城穆鲁干庙 陈亚才/马口印度庙奉献大典 陈亚才/毗湿奴10大化身 陈亚才/柔美、刚烈、法力──印度教中的女神 陈亚才/马六甲印度庙巡礼 陈亚才/野新华印联合庙──独特、和谐、惊叹 拓宽文化视野/鼓乐喧天,信徒激情的大宝森节 陈亚才/马来西亚的锡克人与锡克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关于印度教殡葬文化的内涵与仪式,《金翅鸟往世书》(Garuda Purana)、《塞建陀往世书》(Skanda Purana)等经典都有相关的论述和规范,本文简述几个要点。
葬礼中的家属祭祀
往生者的儿子、孙子、曾孙,兄弟的孩子都可以参与祭祀仪式。丈夫可以为往生的妻子祭祀,父亲可以为未婚的孩子祭祀。倘若已婚的往生者没有孩子,或未婚的往生者,其父亲更早过世,则其亲属可以替代进行祭祀仪式,例如:兄弟的孩子(若往生者是男性),兄弟的儿女(若往生者是女性)。遇到经期的女儿或女性亲友,不得参与祭祀仪式。年龄在5岁以下的孩子无需到墓园或火化场。
灵车
在灵车离开住家之前,若往生者是男性,则女性亲友,包括太太、孩子和孙子,以逆时针方向绕灵车三圈;往生者的遗孀必须以纱丽布(sari)遮脸。灵车行进途中,一路上洒芝麻和米粒,作为向途中的精灵借路。
灵车必须以椰叶或芒果叶等装饰。每一片椰叶只能切割成3段,造型类似向下的箭头。若是办喜事,椰叶切割的造型是向上的。
灵车到了墓园或火化场,棺木下车时,往生者的脚部方向先进入,表示往生者告别世间。若是墓园或火化场有供奉哈里詹德拉神(Lord Harichandra,即墓园守护神),在墓葬或火化仪式前,必须先祭拜此神。不论土葬或火化,由家属决定;但是两岁或以下过世者必须土葬。

葬礼用的小土瓮(Kollik kudam)
这个小瓮,土制,大口,以椰树的茎制成绳索,绑成3条,方便提携。小土瓮的用途是带火种到墓园或火化场,作为点燃火化遗体的柴堆;小土瓮也可以盛水。

土葬仪式
进入墓园时,抬棺木者以逆时针方向绕墓穴3圈,将棺木安置在墓穴的左边,往生者头部面向南方,即死神阎摩(Yama)所在地。
成年人可以参与献米仪式,即将米粒象征式给往生者喂食三口,然后将米粒放在其胸前。往生者的男性亲友可以轮流进行献米仪式,然后洗手,再把手擦干。主持葬礼仪式者最后献米。此时可以解开原本绑着往生者拇指和脚趾的绳索。遗体必须转向侧面,以便右耳向上。
主持仪式者必须使用其左手的手背,将泥土推进墓穴,前后3次,其他出席者接着跟着这么做。墓穴填满泥土后,主持仪式者站在坟墓前方,左肩扛着小土瓮,右手拿着檀香木,以逆时针的方向绕着坟墓走3圈,然后回到原点。
主持仪式者每经过一圈,出席丧礼者就用刀把小土瓮刺破一个洞,让水流出来,完成3圈及刺破3次之后,主持仪式者必须跪在坟墓的前端,脸朝向南方,然后将右手拿着的檀香木放在往生者头部的位置。
仪式完成后,主持仪式者的近亲就用一块布遮着主持仪式者,并带离现场。主持仪式者不得回头看坟墓,此人在进入家门之前,必须先沐浴。
在火化场的告别仪式
到达火化场时,往生者的脚步方向先进入,抬棺木者以逆时针方向,绕火葬柴堆3圈,将棺木安置在木堆之上,往生者头部面向南方,此时将棺木的盖移开。若是采用现代电炉或煤气炉火化,就没有绕柴堆3圈的仪式。
主持点燃柴堆仪式者,左肩扛着一瓮水,右手拿着一支火把,以逆时针方向绕棺木3圈。每经过一圈,出席丧礼者就用刀把土瓮刺破一个洞,让水流出来,如此进行3次。以刀刺破土瓮,代表割舍,往生者的灵魂不会跟着回家。
往生者的儿子或近亲负责点燃火葬的柴堆。当柴堆点燃后,点火者的近亲就用一块布遮着点火者并带离现场;点火者不得回头观看燃烧的柴堆。

火化后捡骨
火化后捡骨时,必须以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小心翼翼的将捡起的骨放进土瓮中。所捡的骨必须包含9个部分,即头部、双肩、双膝盖、双脚踝、双脚,象征完整的一个人。
装骨的土瓮之口用黄色的布包着,然后带到河边和海边,拿开包扎土瓮口的布,然后点燃油灯、诵经。原本主持仪式者把土瓮放在左肩,走向水中;当水位达到一定深度(通常到肩膀),拿土瓮者必须沉入水中,让土瓮漂流,本身走上岸,更衣后回家,不得回头观望。
葬礼结束后返回家里,门前要事先准备一桶水,水中加上印度紫丁香的叶子,另外再准备一条铁支(ulakkai)横摆在家门前。家属进门前必须洗手、洗脚、洗脸、洗口,然后跨过铁支;亲友也遵照类似做法。根据印度教的说法,铁支能够阻挡从墓园或火化场尾随的精灵。
延伸阅读: 陈亚才/浅谈印度教殡葬文化 陈亚才/屠妖节与正邪意识 陈亚才/来自印度原乡的地方守护神 陈亚才/认识印度教经典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