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发布: 7:00am 20/03/2023

历史

文身

古埃及

周刊专题

身体艺术

演变

文身师

孙海源

【永恒的艺术/01】文身──从古埃及到现代,流转千年的身体艺术

整理:本刊 梁馨元 图:网络

【永恒的艺术/01】文身──从古埃及到现代,流转千年的身体艺术

一开始,人们用针在身上刺下图案,都有明确的目的,或象征自我英雄意识、辨别阶级,或原始求生目的。直到现代机的诞生,让文身有了艺术升华──80年代的朋克文化,90年代香港古惑仔电影……除了一些反叛气质,逐渐走出流行趣味,不再背负沉重的意义。

ADVERTISEMENT

时至今日,文身机器、群体、目的与功能都改变了,唯一不变的是文身时不容忽视的痛感,没有技术能将它抹除,充其量只能减缓。在文身流传的千万年之中,疼痛始终是文身的代价,但它造就了永恒且没有终结的身体雕塑艺术。

作为潮流与艺术的现代文身,与原始社会的“文身生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究竟谁甘愿忍受皮肉之苦,仅仅为了身体之美吗?从文身发展看其功能变化,认识衍生的风格流派、用具步骤,进而从不同世代的文身师,见证文身从原始到现代的变与不变。

海源刺青工作室的,指着喉结四周的文身说:喜欢文身的人,多少都喜欢图腾。

那是一个“吉”字,中华文化里就有吉祥的寓意,乍看则像原始部落对大自然崇拜的图腾。单一的黑色画出稳重线条,似时尚符号,却又散发难以抵挡的古老神秘感。

文身,即是古老又潮流的,它可以是“18岁就要做一件了不起的事”而走入文身店留下的印记,也可以是文身师赠予文身者的祝福,伴随一个人直到老去与腐朽。这股神秘的力量,早在远古时代就能看到。

【永恒的艺术/01】文身──从古埃及到现代,流转千年的身体艺术
图腾文身是刺青的经典风格,喉咙处的图腾样式便是中文“吉”字。左右两肩是马来西亚伊班族人寓意成年、勇敢的标志茄子花(Bunga Terung),孙海源觉得都是巧合,他在中国时便刺下这枚文身。
:生命的象征

古埃及时期,文身最早带有社会地位象征,4000年前的古埃及女性有文身的习俗,在下腹接近生殖器的部位,刺上由点连接成曲线的网状图腾,或是守护神贝丝(Bes)的图案,人们相信,带有文身的多数是歌舞伎之类的女性。

后来,在古埃及女神哈索尔的女祭司阿穆尼特(Amunet)木乃伊上,也发现了类似的文身。她的手臂、大腿和小腹上都文有“生育”的标记,意味着文身不再象征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人体经历不同变化——衰老、肿胀、松弛,于是当女性怀孕,下背部到肚脐正下方的网状图腾,便会随着腹部的扩张形成一片仿佛正保护孩子与母体的屏障。

那时的文身,多是黑、蓝或绿色,似乎与现在的传统文身无异,但它们象征生命、天堂与生育能力。

【永恒的艺术/01】文身──从古埃及到现代,流转千年的身体艺术
埃及人在身体文上守护神贝丝(Bes)的图案。
文身隐藏的喻意

说起女性文身,若把时间推前20年,在社会眼光底下,难道不是件“大逆不道”之事?然而,在原始社会却平凡不过,甚至从婴儿时期到婚嫁许配,女性都要在身体不同部位标下记号。那是新几内亚磨土族的民族习俗,刺青标示着她们的初生以至性成熟。

当然,那多少也暗含了原始社会中身体政治的隐喻。男性往往被赋予狩猎、战斗的期望,女性则与生育脱不了关系。通过文面的结果,泰雅族人能借此检验女性的道德与贞操:“必须是线条清晰,且颜色油亮乌黑才算是在美观标准之上。”(与如今的文身审美似乎亦无异?)但若是黯淡无光或线条模糊,仿佛便是罪与错的体现。

完美的文身线条,在泰雅族人的观念中,象征了女性清白的身体。

有趣的是,在不同民族观里,文身都有翻天覆地的象征意义。〈肉身化自我的标记:刺青〉一文中提及,在纽西兰的毛利人(Maoris)社会,奴隶是不准刺青的。然而,在人权统治的国家架构中(帝国、现代国家),刺青却成为罪恶及叛逆的负面象征。须知,那些难以具体解释的民族图腾——英雄的,尊荣的,信仰或装饰的,从部落文化的强制性身体符号,继而走进文明世界,其实发生在18世纪英国库克船长的一次航海冒险中。

走出欧洲以外的世界,他发现太平洋群岛的土著居民在赤裸的身刺上不同图腾 ,于是在航海日志写下“Tattow”一词,记录用野猪牙、海龟壳与细针在皮肤上刺洞上色的行为,也就是后来的Tattoo。

王晓东的〈艺术人类学视野中的文身文化〉也说,文身的样式,能从生活和自然界中找到其物象源,好比黎族人的“蛙形”、高山族人的“蛇形”,或“巴西的巴凯里部落的印第安人,在他们儿女皮肤上画一些黑点和黑圈,使他很像豹皮,因为他们认为豹子是自己部落的始祖”……

【永恒的艺术/01】文身──从古埃及到现代,流转千年的身体艺术
古埃及女性的文身样式,也是生育的标记。
各国文身

【中国】从生存目的到民间游戏

早期的夷、越、蛮、獠族人文身,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在山林中求存,他们把身体装饰得如同猛兽,起到保护色作用。

到了中原时期,文身最早是“墨刑”。当时轩辕氏击败蚩尤,但蚩尤部落继续反抗,掌权者便以肉刑严惩示威者,在犯人面部或额头文上奴、盗、贼等字眼或图案,作为犯罪者的标记。

在唐末宋初的军队,文身成了必要标配,体检合格后刺面,再来才是发钱发装备。宋人对文身有他们的执着和狂热,北宋名将呼延赞甚至在嘴唇里文满了“赤心杀贼”的字眼。

宋人平民也有刺青爱好者组成社团,甚至举办文身比赛。

【永恒的艺术/01】文身──从古埃及到现代,流转千年的身体艺术
在中国古代,刺青是肉刑的一种,又称黥面,在犯罪者脸上留下标记,防止他们逃脱。

【日本】刺青遮蔽裸体

约16世纪,日本女性在手部的刺青称之为Hajichi,象征已婚及祝福。

安定的江户时代,出现了名为“鸢”的职业,就像现代的消防员负责救火行动,为了方便工作,常常只有一条兜裆布遮身。后来,因裸露而感到不自在,便流行起以刺青蔽体,有钱人更会集体资助年轻“鸢”文身,象征了一种社会的体面。

【永恒的艺术/01】文身──从古埃及到现代,流转千年的身体艺术
江户时代,日本流行起一种职业“鸢”,负责街道救火行动。他们以一条兜裆布遮身,后来再以文身敝体。

19世纪初,日本文身发展来到巅峰时期,《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对刺青产生了极大影响,浮世绘画家歌川国芳在《水浒传》人物的肌肤画上浮世绘。那个时候,文身的面积越来越大,以至覆盖全身。

来到1872年,明治政府认为以兜裆布蔽体并显露文身的行为,似乎影响了国家朝欧美理想迈进的文明历程,因而立法禁止文身。

1948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全面解除文身禁令,日本文身师开始在军港横须贺为美军刺青,逐渐复兴刺青文化。

【永恒的艺术/01】文身──从古埃及到现代,流转千年的身体艺术
日本贸易大门打开,文身进入了崭新时代,欧洲人纷纷前往日本文身。

【欧美】文身机器的发明

19世纪末,因日本的文身禁令,许多文身师开始远渡海外谋生,流连于港口、酒店房间等场所谋生;同时明治维新打开了日本贸易大门,让日本文身进入崭新发展。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战死士兵身上的刺青也作为家属辨认尸首的标记。

在英国,最早有文身的都是贵族。1881年,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在16岁的时候,就于日本往手臂文上一条红蓝双色的巨龙,他的刺青行在往后被视作成人礼。

1892年,山姆·奥瑞里发明了现代电动文身机,让文身从一种犯罪表征过渡到专业技艺,许多艺术家纷纷投入文身领域,英国第一所由艺术家开创的文身空间位于土耳其浴场。

后起之秀,中国文身艺术突飞猛进

据孙海源描述,将近20年前,刺青在中国不太普及。当年美术学院毕业的他,寻思想找个师傅文身,当时靠的都是口碑,环境不太理想,在一间不算大的屋子,师傅反复使用针,文身时也不戴手套,如今回想觉得不可思议。即使后来想学习文身的基本功,也是找回那位师傅,哪像现在雨后春笋,满大街的文身店。

对比当年新马文身的发展,他形容较中国来得蓬勃,后期中国文身艺术飞速提升,国际文身展、研讨会等活动的成果也有惊人突破。从文身师背景来看,亦有从爱好者转变到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生的现象。

相关文章:
【永恒的艺术/02】传统vs新派,你喜欢哪种风格?
【永恒的艺术/03】不同世代文身师,刺在身上的故事
延伸阅读:
【走进记忆深处/01】最怀念的记忆──昨日嫌弃的家,造就今日的我
【走进记忆深处/02】多么痛的印记──清除文身,为何这么难?
【走进记忆深处/03】记忆无法删除,只能淡化它、模糊它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pm 05/04/2025
妈妈的记忆法/吕振丰(吉隆坡)

近日车上的播放器修理好了,可以通过手机信号接通电讯网络。驾车时可以在大屏幕上使用导航、播放音乐、收听新闻、接电话和语音视频等等,一举数得,非常方便。在上下班两个小时多的路途给我一个娱乐和吸收新知识的平台。

一天,在收看罗振宇的《文明之旅》视频中了解到宋朝庆历七年,也就是辽朝重熙十六年,赵宗实和高滔滔结婚,他俩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以及高太后,对照显示当年是公元1047年。当时心想如果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纪年是非常不方便的。

记录生活、工作和历史等等,最关键的是在于发生的事情对自己、社会、国家和世界所造成的影响和回响。然而要将事情串联起来,并且厘清一些事件的因果关系,一个统一的纪年和历法变得非常重要。

虽然现今世界各地仍然存在许多年号和历法,但是公历纪元或称西元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最广泛使用的纪年标准。这相当于为国际社会设立一个共同的时间表。它源于西方国家使用的基督纪年,据说当初是以耶稣出生年份为纪年的开始。

今年2025年是耶稣出世的2025年,言下之意,如果耶稣在世的话他已经2025岁了。

在以前纪年历法还没有统一的日子,大家都习惯于自己的生活区域,而对外界没有太大的交界。共用一种纪年作为记录方式使一切变得更简易和便捷。或许这也可以诠释为人类走向世界,勇敢走出自己舒适区的表视。

例如一对走出各自国度的异国夫妻,在历法纪年未标准化之前,他们趋向使用自己国家的年号和国号,在表达时间和日期比较缺乏默契。可能一方会说:“他与太太在昭和33年末相识,翌年结为夫妻。”太太却说:“我们是民国47年在日本横滨邂逅,第二年结婚。”

不记年龄 只记生肖

经纪年对照,他俩是于公元1958年结识,1959年结婚的,双方都没错。

十多年前,到马六甲旅游,在三宝山下的宝山亭看到一座石碑,碑题以篆书刻写着“建造祀坛功德碑记”,立碑日期乾隆六十年乙卯桐月。对照西元纪年为1795年3月。根据记载,此亭由第8任华人甲必丹蔡士璋和善士们出资兴建,以供前来扫墓的后人落脚休息。

去年7月,正值华教元老沈慕羽111岁冥诞公祭,出席者包括华教人士、学者、政要、社团代表和学生等等。墓碑镌刻着用沈老浑厚书体写出的对联、墓志铭“服务一生,战斗一世”、肖像、国民党党徽、后人子嗣姓名和生卒日期等等。

如墓碑所示,沈老生于癸丑年六月十八日,逝于己丑年正月十一日;也不必查阅纪年对照表,墓碑上镌刻着生于1913年7月20日,逝于2009年2月5日。

比起用历法、年号、日期来记录事情,妈妈的记忆法更精彩了。她说老家的旧冰箱是小妹出世不久后买的,小妹几岁,这冰箱就有多少年。老家开始重建时,我还未上小学。

妈妈共有13名兄弟姐妹,她从来不去记他们的年龄,只记生肖,再从生肖推算年龄。几年前的农历新年,大家齐聚位于吉打州日得拉的小舅家,场面热闹非凡。如果所有的舅舅阿姨,加上他们的孩子、甥侄、孙玄辈都到齐,肯定有百余人。

哮天犬。

妈妈说我、小舅、二舅以及大姨都肖狗。那年我虚岁50,她顺序往上算小舅62岁,二舅74岁,大姨妈86岁。结果引起一阵生肖比拼潮,各个生肖“拉帮结派”拍全体照,气氛顿时活络起来。在喧哗声中,还比较哪个生肖人数最多呢!

另外,妈妈虽然说不出冠病疫情期间的行动管制令(MCO)是公元多少年执行,但是她却牢牢记得当年中国(其实是武汉)农历新年除夕封城,还记得她的孙子在四川大学念二年级,有幸在封城的前两个星期回国。

妈妈这种没有国号,没有历法的记忆法,虽然不是很精确,不过不要紧,记录生活并不像撰写历史那样繁琐。这种一件事挨着一件事的记忆法好处可多了,尤其是在家人联谊叙旧时,总会牵动许多主题以外的“花絮”,让大家沉醉甜蜜的共同记忆中。话题不断,笑声不绝。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