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晚上,我读印度教的书,读到有几行字谈到辨喜上师(原名Narendranath Datta,1863-1902,辨喜是其法名Swami Vivekananda的意译),脑海中浮现一个念头,要写一篇文章来谈谈这位改革印度教吠檀多(Vedanta)教派的上师,一位把革新的印度教传播到西方的重要精神领袖。
辨喜生于印度加尔各答的富裕家庭,属刹帝利种姓,早期受梵社(Brahma-samaj)的宗教与社会改革影响,后来追随宗教活动家罗摩克里斯那(Ramakrishna Paramahamsa,1836-1886)并成为其门徒,献身印度的宗教与社会改革运动。
ADVERTISEMENT
1893年9月11日,世界宗教会议在美国芝加哥召开,辨喜上师几经波折,最终如愿在会上发表演讲,其开阔胸怀和精神信仰打动与会者,西方世界开始关注此人的宗教论述。会议之后,他继续在美国各地游历,并分享其观点。
1896年,辨喜上师创立了纽约吠檀多研究会(The Vedanta Society of New York),为东西方思想搭建平台,融合西方科学与东方哲学,其开创在于包容各个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士,可以在不改变原有信仰的情况下,加入此会成为会员,共同探索世界宗教。
回国后,辨喜上师与罗摩克里斯那的弟子在1897年创立罗摩克里斯那传教会(Ramakrishna Mission),宣扬世界宗教,并协助印度的贫苦阶层,同年在印度设立了“不二论精舍”(Advaita Ashram)。
辨喜上师的宗教与历史定位,在于他继承古代吠檀多宗教哲学,并大量汲取西方科学与哲学的养分,改造和革新传统吠檀多思想体系,是新吠檀多教派的首创者。他批判商羯罗的“世界虚幻论”,反对传统吠檀多悲观遁世的人生观。辨喜上师属于“行动吠檀多”,他认为:
“如果你想寻找到神,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如果你要获得力量,就必须为你的同胞服务。”
辨喜上师对印度教思想的主要贡献在于教派的革新,另外把4种瑜伽,即智瑜伽(Jnana Yoga)、信瑜伽(Bhakti Yoga)、业瑜伽(Karma Yoga)以及王瑜伽(Raja Yoga)带到西方,并逐渐在世界各地设立中心作宣传据点。目前全球有大约265个中心,积极从事教育、出版、慈善等事业。
在马来西亚的影响力
Vivekananda这个名字在马来西亚(尤其是印裔社群)并不陌生,好些淡米尔学校、印裔人口汇集地区的路名、建筑物等,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足见这位圣哲的崇高地位。吉隆坡十五碑有一座辨喜精舍(Vivekananda Ashrama),建于1904年,就是为了纪念辨喜上师。这座精舍发挥社区教育的角色,通过举办各类宗教课程和讲座宣扬印度教,也传授淡米尔文。
辩喜精舍在2015年险些被拆掉以兴建二十多层楼的共管式公寓。当时古迹维护者发动签名运动,致力于维护这座超过百年历史的古迹。时任旅游及文化部长纳兹里亲临现场视察,并明确表明不应拆除辨喜精舍的立场。文化部较后根据2005年《国家文化遗产法令》,在2015年7月15日宣布,将辨喜精舍指定为国家文化遗产,维护古迹的抗争圆满落幕。目前辨喜精舍也负责管理三所淡米尔小学和一所淡米尔中学。
我国也有罗摩克里斯那传教会,分布多个州属。位于雪州八打灵县的传教会称为Ramakrishnan Mission Malaysia,是一座大寺院,成立于2001年。这传教会有一座冥思堂,称为Panchavati,供信徒静坐冥思。这座寺院也代售印度出版的相关书籍,种类相当可观。
今年3月初,我拜访这个团体,谢谢传教会主席Swami Supriyananda的讲解。这传教会没有色彩缤纷的印度教众神的塑像,没有鼓乐喧天的宗教仪式,着重的是静坐灵修。寺院供奉3位圣哲:Sri Ramakrishna、Swami Vivekananda以及圣母(Holy Mother Sarada Devi,Sri Ramakrishna的太太)。2015年11月22日,印度总理莫迪(Shri Narendra Modi)应邀为传教会的辨喜塑像主持开幕仪式。
Ramakrishna Mission Malaysia
No.36, Jalan 10/7,Sek 10,4600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Tel:03-7960 0385
Email:[email protected]
延伸阅读: 陈亚才/阿耶帕庙的朝圣苦行 陈亚才/Chetty与Chettiar 土生印裔与借贷业者 陈亚才/印度教中的动物与神祇 陈亚才/登高参观槟城穆鲁干庙 陈亚才/马口印度庙奉献大典 陈亚才/马六甲印度庙巡礼 陈亚才/野新华印联合庙──独特、和谐、惊叹 拓宽文化视野/鼓乐喧天,信徒激情的大宝森节 陈亚才/马来西亚的锡克人与锡克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