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人物

发布: 10:02am 03/04/2023

人物

香港摄影师

陈文威

Muse Chan

摄影魂

艺术人像摄影师

人像摄影

婚纱摄影

香港摄影师陈文威 Muse Chan/不安分的摄影魂

报道:本刊 林德成、摄影:邹希鸿、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香港摄影师陈文威 Muse Chan/不安分的摄影魂
Muse Chan留意到很多人拍照不看“取景器”(Viewfinder),反而直接看屏幕按下快门。他建议,不妨将眼睛凑近“取景器”,因为这个功能可以培养集中力,把视觉收窄,专注框里的画面。(摄影:邹希鸿)

香港专业)屈指一数,原来不知不觉在婚纱和领域已走过17个年头。不过,年少时,他梦想可不是摄影师,反而想成为全职吉他手,可以在舞台上酣畅淋漓地演奏音乐。惟青春不是直线,而是一条抛物线,兴趣经过几次迁徙,从五线谱跳进影像空间,却意外地碰撞出一个新的故事线。他现在倒是热爱摄影,即使身体不舒服,如果突然说要拍摄,他会立刻精神抖擞。“拍摄完了,才继续不舒服。”他不禁笑道。

香港摄影师陈文威 Muse Chan/不安分的摄影魂
Muse Chan说,人是不断地在吸收养分和转化,而转变需要多少时间,就看个人的领悟力。(摄影:邹希鸿)

YouTube是一个打破疆域的学习平台,Muse Chan从2016年便在平台上耕耘,至今累积了304个视频。他多年来持续上传人像拍摄的幕后花絮,再逐步拆解自身的拍摄概念和构图。同时,在频道上也免费分享很多摄影知识和思维,讲解器材性能、修图技巧、摄影贴士等等。

ADVERTISEMENT

“在YouTube学是有‘着数’的,这个年代年轻人尽情学习是好的。但是,如果真的想学得精或者再了解多一点,我觉得一定要跟师傅(学习)。”当然,不上课也能摸索出一个拍摄套路,正因他本身也是一路靠自学,然而间中走了很多冤枉路,碰了很多钉子才寻觅到对的方案。“我想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承受这个代价,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才行,我就尽量分享我的经验。”

令我好奇地是,他原先酝酿了一个音乐梦,可是人生途中不经意地发生一些改变,改写了他的青春轨迹。回想16岁那年,他学过两年古典吉他,后来接触到美国摇滚吉他手卡洛斯·桑塔纳的音乐,瞬间被迷倒,更发现摇滚吉他的魅力。自此,他跟随个性拓展音乐学习之旅,汲取多元曲风,学习鉴赏和提高音乐水平,慢慢地塑造个人的音乐风格。

香港摄影师陈文威 Muse Chan/不安分的摄影魂
Muse Chan当年梦想成为全职吉他手,但后来转换跑道,反而变成了一名艺术人像摄影师。
一本写真集引领他进入人像摄影

然而想继续玩音乐,Muse Chan得找资金为兴趣买单,他提供吉他教学服务,从事设计工作挣取收入。“设计怎样都是正职,毕竟有固定收入。音乐收入就很少,在餐厅、酒吧或酒店演奏完了,一个乐团还得平分费用。”

本以为想成为一名全职音乐人,他却发现想在香港谋生会有些困境,以及自知实力顶限,日后未必能达致国际专业水平,便将音乐事业转化成兴趣。

至于后来怎么会投入摄影领域?全因一本写真集。他翻阅到日本摄影师野波浩为江角真纪子(日剧《庶务二课》女主角)拍摄的写真集,顿时感到惊艳。“当时觉得不像是摄影(师)拍出来的,整体风格很‘artistic’和‘dark’。”摄影师成功刻画出人体的艺术感,造型也很漂亮。从那时开始,他内心萌生了一个念头——想学摄影。

首次有陌生人邀约婚摄

在2001年,市场渐渐从菲林转向数码相机,他也入手一架,开启人像摄影之旅。纵使他擅长使用修图软件Photoshop,但早期作品却鲜少有大量的修饰痕迹。

“我(当时)没想过要把照片修饰得很夸张。”他解释,本身曾在《东周刊》、《苹果日报》任职美术编辑和排版,手上就经常处理记者照片,“他们会有坚持,这里不能裁剪,那里不能修饰。”当他学习拍摄,亦为自己设限,即不轻易修饰,只能微调。“我很佩服新闻照片,可以捕捉到那个‘moment’,又有光线注入,又刚好在构图里面。”

千禧年后,网络论坛和部落格开始兴盛,他便把摄影作品上传到论坛,吸引了不少网民,甚至有陌生人私讯是否接婚摄工作。他毫无婚摄经验,犹豫了两三天才敢回复对方,“我拍的照片都很暗黑系列,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找我拍婚纱照。可能是暗黑之余又带有一些华丽吧?”

香港摄影师陈文威 Muse Chan/不安分的摄影魂
Muse Chan会大胆尝试很多艺术人像摄影,再结合自身的修图艺术,创造唯美和惊艳的作品。

香港摄影师陈文威 Muse Chan/不安分的摄影魂

香港摄影师陈文威 Muse Chan/不安分的摄影魂

携带“禁品”被扣押器材

有了一次经验,他持续累积作品,展开斜杠身分,兼任设计师和摄影师二职。之后,他在香港百利商场以每月2500港元租了半爿店面,开始招生意。然而,他无暇守店,随即将店铺化身为展览厅,张贴拍摄作品,并留下名片供顾客联系。出乎意料地,摄影预约纷至沓来,以致时间不敷使用。经过考量,Muse Chan毅然辞职,在2006年全职投入摄影行业。3年之后,他成功开拓海外婚摄市场,带团出国拍摄。

“那个时期全世界未流行出国拍摄,以前能够飞到外国拍摄的顾客都是很有经济条件的。现在不一样,人人都可以飞出去。”当提到难忘的婚摄经验,Muse Chan马上笑说太多了,根本无从说起。倒是有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经历,发生在撒哈拉沙漠……

2016年2月底,他首次携带顾客踏入沙漠拍摄。同年11月,他想创作个人作品集,咬紧牙关砸下15万港元组织一个跨国拍摄团。他率领几位同事,再聘请一位中国模特,而化妆师从意大利飞去摩洛哥,另一位摄影师则从西班牙出发。

他极为重视这次拍摄,携带了很多昂贵灯光和摄影器材,总价值超过100万港元。不料,抵达摩洛哥之后悉数遭扣留,不获准入境。他顿时晴天霹雳,毕竟年头才刚顺利拍完顾客的婚摄作品,怎么下半年就禁止拍摄。

由于事态严重,他立即向当地人寻求协助,但对方爱莫能助。紧接着,他又在脸书贴文求助,征询网民意见。直至拨打香港入境处的求助热线,请求对方协助联系驻摩洛哥的中国领事馆,事情才有转机。经过一番协商,他隔了4天才取回部分器材,而他后来才知道原来带了“禁品”——无人机,只能等到离境才能取回。

香港摄影师陈文威 Muse Chan/不安分的摄影魂
这些就是在摩洛哥入境处被扣留的摄影和灯光器材。

他直言真的很幸运,他们原定第5天进入沙漠区域,恰好前一天取回器材,便能进入沙漠拍摄。“(记者:当下有想过最坏的打算吗?)我有想过立刻去别个国家拍摄,后来不行,因中国模特来摩洛哥无需签证,若去其他欧洲国家是需要申请签证。”因此,他当下只有孤注一掷,所幸器材扣留事件得以圆满解决。

香港摄影师陈文威 Muse Chan/不安分的摄影魂
Muse Chan说,出国为顾客拍摄需要三四天的时间,全程就与顾客沟通交流,确保传达到拍摄的概念。同时还要随时应变和转念,注意天气变化、对象是否会疲累等。有时一天未必拍到最美的风景,只有一次的日出和日落,天气不佳就要祈求老天第二天赐好天气。

香港摄影师陈文威 Muse Chan/不安分的摄影魂

拍摄时,习惯找缺点而不是优点?

摄影师常提到摄影眼,必须学会观察入微,以及迅速判断现象环境的优劣。突然,他提到自己特别喜欢找画面的缺点。“我不一定是看漂亮的一面,通常我会找缺点多一点。”听起来好像很挑剔,一直在嫌弃和批评,实则这是Muse Chan逆向思维的做法。“我找出不好的东西,不代表我对你的印象不好。我一定要找出来,才能避开(这些元素)。”

香港摄影师陈文威 Muse Chan/不安分的摄影魂
Muse Chan在撒哈拉沙漠所拍摄的人像作品充满了氛围感。

香港摄影师陈文威 Muse Chan/不安分的摄影魂

当问及如何找到灵感缪斯?他回答很简洁——欣赏画作。因为作品未必符合逻辑的物理现象。画家是将创作思维呈现在作品当中,他所绘制的光线再极致漂亮,现实世界是不可能会发生的。

“这样它就给了你一些思考空间,原来光可以这样,那么能不能在摄影上面创造出来?”此时,他会运用灯光技艺和修图去创造唯美的画面,去营造想像中的意境氛围。“当我觉得(动作)很漂亮,可是真人无法呈现出来,我就会考虑修图。”他强调,有时合成修图是为了达致某种美感,可不是为了修图而修。

没有失败,只有惊喜

在摄影的世界,他自谦地说,永远都是天外有天,无须对自己太过苛刻。但可以对自己有所要求,挑剔一些。“我觉得那个挑剔是review自己,而不是贬低自己。”譬如他完成了工作坊拍摄,回到酒店会立即看看作品,今天示范了哪些作品?效果如何?碍于拍摄时间很快,也许会有些地方错漏和忽略。

多年下来,他坦承有两三年是处于高度自信的状态,觉得很骄傲。加上昔日个性很直率,不经意地得罪人。可是,随着经验渐多,视野变阔了,他觉察到自己的心态,懂得谦卑和低调,凡事都会换位思考,考虑别人的感受。

“其实我会不断地看回一两年前的作品,然后思考当时为何会这样拍摄。”他说,当年认为好的东西,现在却会不以为然;以前没有太多知识技巧束缚,拍摄时会很随心,很容易捕捉到最美好的质朴感觉。现在多了技巧和执着,未必可以重构当年的感觉。

香港摄影师陈文威 Muse Chan/不安分的摄影魂
Muse Chan今年2月份来马开办人像摄影教学工作坊,这些是现场教学的情景。

香港摄影师陈文威 Muse Chan/不安分的摄影魂

“你应该要懂得欣赏现在的你,做好现在的你。接着,10年后,你一定要进步。”他认为,坚持当下的原则可以培养到日后的你,具备一种态度和判断力。可是,那份坚持是对的吗?不妨过了5年或10年再重新评估,确认自己的方向。

Muse Chan有一句来自美国画家鲍勃·罗斯(Bob Ross)的座右铭:“我从来都不会失败,只会有惊喜。”他坦言,这么多年,这句话为他印证了无数次,真的没有失败,永远只有惊喜。

“最好不要一成不变,你会很容易过时,跟不上世界的脚步。”

简介:

香港摄影师陈文威 Muse Chan/不安分的摄影魂

陈文威(Muse Chan)毕业于香港大一设计学院,从事美术设计行业超过15年,曾担任多媒体设计、广告和肖像摄影艺术总监。2006年成立婚纱和人像摄影工作室“MUSE MUSE”,推动香港和国际婚纱创新摄影。2009年成立MIWI摄影工作坊,在超过二十个国家地区举办人像摄影教学工作坊。

他曾任多个品牌代言人及大使,如瑞典专业闪光灯品牌Profoto、丹麦专业中片幅相机飞思Phase One、Capture One摄影软件等等。他也担任多个国际摄影比赛的评委,如英国摄影大师协会(MPA)、欧洲摄影协会(WEP)、意大利专业摄影协会(EPA)等单位所主办的国际摄影比赛。

相关文章:

全民导演周青元/做电影很幸福,有人愿意出资让你玩家家酒
金马动作指导洪昰颢/愿意一肩扛重振台湾动作特技行业
陈运来:你什么都不做,就什么都没有
斜杠音乐人Colbie王思涵/我觉得自己是壁花,喜欢站在安全的地方
李霖泰 热血奉献的一生
陈紫爱/把独旅写成故事,用文字守护过去
资深辅导员王妤娴谈抗癌/不要幻想把痛苦拿走
跟访詹宏志/我们读什么,决定了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2:00pm 21/04/2025
新华作家尤今/在文字里只种向日葵,不种罂粟

从小看父母醉心阅读,她感觉文字的味道应该很甜,于是也跟着钻进方块字的世界,从此再也离不开。

新华作家尤今(75岁)共在马新中港台等地出版逾200本书籍;她写散文和小品,也写小说和游记,认真看待自己与文字的关系。

“我在文字里种植向日葵,绝对不种罂粟。”写作不只为了开花,开什么花很重要,花怎么开也很重要。“取材于现实的作品,才是泥土滋养出来的鲜花,带有阳光的香气,跟塑料花截然不同。”

报道:本刊 李淑仪
摄影:本报 黄冰冰

她并非不曾用文字捏出塑料花。

中四那年,尤今写出人生首篇小说〈凄风苦雨〉,投稿报章。刊登后,原以为父亲会给予赞赏,未想他却严肃训话,“父亲说,这是一篇全然失败的作品;他说得毫不留情,让我吓了一跳,很不开心。”

那篇小说写渔夫出海捕鱼,与大海艰险搏斗,渔夫妻子在家照顾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苦苦等候丈夫归来。父亲读了,诘问16岁的尤今:你有认识渔夫朋友吗?你有去渔夫家里了解他们的生活实况吗?你在下笔之前有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吗?尤今一遍遍摇头,“都没有,全凭想像。”

更小的时候,尤今曾从父亲的书架上抽出《小坡的生日》阅读。作家老舍是中国人,书里却把马来孩子和印度孩子写得栩栩如生,“父亲问我为什么,我天真无邪回答,他靠想像力写的啊。爸爸说,不是的,”老舍曾在1929年旅居新加坡5个月,任教于华侨中学,“他观察,他体验,他生活,他收集资料,所以才能把印度人马来人写得活灵活现。”

真实,是创作的起点——这是父亲教会她的事。

“这句话我记了一生。闭门造车的书写,犹如塑料花,冰冷、虚假,没有生命力。”往后尤今从未停止写作,出版书籍无数,碰触的文体各异,“没有一部不是取材于现实。”

就像1995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瑰丽的漩涡》,主题围绕嗜毒与早恋课题,尤今没有闭门造车,而是亲身走入戒毒所,与吸毒者促膝长谈,“收集很多资料,我才敢动笔去写,将受访者的真实经验转化成小说的骨和肉。”

父亲还说过很多话,都让尤今铭记一生。

尤今1995年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瑰丽的漩涡》。她亲身走入戒毒所,将受访者的真实经验写成书。
父亲的“自重”课

从小生于怡保,尤今4岁那年,父亲停止采矿,创办《迅报》,家里充斥各类书籍,母亲也在报章连载小说,“用比较形象的形容就是,家里每寸空气都有书香。”不写小说不排版的时候,父母总在看书,“脸上很沉醉的样子,我感觉,文字的味道应该是很甜的吧!”小小年纪的她也乐于捧起书来。两年后报社倒闭,她手里的书并没有就此放下来。

再长大一些,父亲带着全家人迁居新加坡。初时身在陌生境域,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在尤今眼里都成了鱼,嘴巴一张一合,吐出来的全是气泡。“怡保人多讲广东话,新加坡人则讲福建话,我一句话也听不懂。”有天发牢骚,尤今脱口而出:真希望自己也是福建人啊;向来慈和的父亲随即变了样,“眼神很凌厉,平时柔和的光芒没有了。他用严峻的口气说:如果你要听懂福建话,你可以去学,但你必须记得,你永永远远都是广东人,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8岁那一年,在大街上,父亲给她上了这堂名为“自重”的课。自重是不轻蔑自己的身分,自重也是要在心里安装自我监测器,把自己管好。

“自我监测器的另一个名词,叫做良知与良心。”后来成为教师、成为作家,更要懂得时刻监督自己。“我对读者负责,只在文字里种植向日葵,不种罂粟。”

什么文字是她口中的罂粟?

这要追溯到小学时期,学校附近有连环图出租摊子,很多同学租借来看,内容尽是色情暴力。这让尤今感觉不妥,从此立志只写有益身心的读物。当时11岁,她投稿的文章首次见报,题目为〈我想做个小小童话家〉,抒发她的创作信念。往后虽然没有真的成为童话家,却也从未丢失行文里的某种明朗清澈。

新华作家尤今,本名谭幼今,生于怡保,8岁迁居新加坡;曾在2009年获颁新加坡文化勋章,2014年以《心也飞翔》一书获颁新加坡文学奖。今年75岁的她笔耕不辍,受邀在中国上海《新民晚报》与广州《羊城晚报》写专栏,分享感动和启发自己的小故事。
将记者生涯磨出的能力用在写作上

她坚持在文字的土壤栽种向日葵,养分从生活汲取而来。

年幼时阅读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环游世界八十天》,尤今感到非常震惊,“我告诉自己,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到这些国家去游玩。”大学毕业后,她踊跃出国旅游,至今走访逾百个国家,出版好几本游记。“我写游记不会专门形容景色,游记是很活泼的文体,可以体现当地的政治、文化、饮食、经济……我喜欢全部融为一炉,通过人物作为主线来发展。”

以记者身分跟尤今碰面,短暂寒暄后,曾在《南洋商报》任职7年的她说:“这是梦寐以求的工作,我做过3份工作,最怀念的还是当记者。没有一项工作可以给我这样的机会,每天接触不同的人,汲取不同的思想养分。”

问及难忘的采访经验,尤今想起三轮车夫围困报馆的那个傍晚。

“当时,新加坡很多三轮车夫,有的会在牛车水一带载人买菜,五毛一块这样赚;有的则专门在旅馆门口等游客,我听说他们收入很高。”为了探个究竟,尤今伪装游客乘搭装饰华美的三轮车。“我说要游新加坡,怎么算?哇真的很贵,70年代,我的薪水才700元,他游一趟半小时要30元。”短短半小时,尤今抓紧时间跟车夫谈天,拿到很多资料。

下车后,等不及赶回报馆,她先是冲到对街咖啡馆,趁记忆犹新将对话记录下来。报道刊出后,引起很大回响,“我记得很清楚,当天下午5点,报馆外面人声沸腾,一群三轮车夫气势汹汹指明要见我,”收入明晃晃被摊开,税务可就麻烦了,“他们认为我在破坏他们的生计。”喧闹落幕后,她感慨,“当记者,最重要是能够揭露不为人知的社会现象,即使事后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也不能因此退缩。”

记者这份职业,在她看来犹如磨刀石,磨锐一个人的思维、笔锋和眼力,“可以深入观察人性,日后对我塑造小说人物大有帮助。”

真实是一贯作风

7年后,她成了母亲,人生来到十字路口,“孩子只有一个童年,错失了我会很遗憾,”于是毅然辞掉工作时间不稳定的采访职业。这时,她忆起过去在图书馆任职管理员时,曾为一群资深教师讲课,教导他们如何为学校图书馆的书籍编排目录。“课程结束后,一名教师特地向我致谢,说我的讲解生动清晰,给我很大的鼓励。教学,是美好的分享,我很喜欢,所以后来想要改行时,我便选择教书。”

尤今执教鞭的岁月长达29年。这些年在课堂上教授华文,她有自己的心得。

“我的目标是让学生爱上华文,而不是为了考到A。”尤今希望自己的课堂充满笑声,因为在她眼里,语文课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的科目,“它是让你去爱的。学习其他科目,它们会化为学识的一部分。但是,语言是流在血液里的,它是让你去爱,给你享受的,而文字懂得知恩图报,你平日善待它,当你要用它时,它便会跳出来,帮助你、报答你。”

2025年3月,尤今携着3本新书《播种未来》《爱的密码》《加减人生》亮相第19届海外华文书市,新书主题分别触及亲子教育、家庭幸福与处世之道,全是最近两三年在中国报章书写专栏文章的结集。当老师,她不爱在课堂上说教;当作家,她也不愿在纸页里摆出道学的面孔。

尤今携着3本新书亮相第19届海外华文书市,分别是《爱的密码:尤今解读幸福家庭》《播种未来:尤今细说亲子教育》《加减人生:尤今畅谈处世之道》。

“我不爱谈生硬的理论,而是希望通过真实故事,向读者分享我的得意与失意,以及我对人生的种种思索、感悟和理念。希望通过一则则曾经感动我、启示我的小故事,和大家一起探讨在亲子教育、家庭关系和待人处世方面碰到的种种问题,绵里藏针,用蜜糖包裹黄莲,这是我一贯的写作方式。”

更多【】:
黄水斌不让经典港片褪色 让电影镜头化作钢笔漫画
作曲家余家和/走访各地,采集自然之音
不做传统教育制度下的学生,沈芝庆从问题学生到主题乐园创办人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