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幸受邀在线上分享清明节的历史演变。其中我提到现在的清明节,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上巳节、寒食节与清明节气三者合流而诞生的。
ADVERTISEMENT
清明,最初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自然与民间农事息息相关,古代农民都会根据节气来进行农耕。
寒食节,源自于中国古代春天改火禁火的传统。禁火期间无法生火煮食,所以只好食用提前做好的食品,故称寒食节。寒食节在宋代以前是春天祭祖节日的主流,在北宋时期甚至是全国三大节日之一(另两个是新年及冬至),一律放假7天。如今寒食节虽然不是一个大家熟悉的节日,不过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依然保留着寒食节这一天上坟扫墓的传统。
但当我提到上巳节时,大家基本上都没听说过,成为一个被大众遗忘的节日。那什么是上巳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一个已经消失的节日。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重三、三月节、三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上巳节的来源至今尚未有定论,但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流行这个节日,所以说上巳节至少有两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上古时代的中国人习惯以天干地支来记录年月日,当时的人选择在每年农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过节,因此节日被命名为“上巳”。到了魏晋时期,上巳节则开始固定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
上巳节洗濯身体去疾病霉气
上巳节这一天最重要的习俗被称为“祓禊”(fú xì),“祓”是指消除疾病和霉气,而“禊”则是表示利用水来洗濯身体。在古代,洗澡沐浴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特别是在天气寒冷的季节,没有自来水和热水器的情况下,古人通常一连数月都不曾洗澡。而到了上巳节这一天,天气回暖、春意盎然,人们会结伴到河边、溪边去沐浴,期望借助仪式用流水洁净身体,同时将晦气、灾厄一同洗去。
在周朝的时候,朝廷甚至会安排女巫掌管这项叫做“祓除衅浴”的仪式,每一年指导人们如何操作。尤其是当时的王公贵族,必须先斋戒沐浴,才能进行重要的祭祀活动,所以通常会先在泡满兰草的水中祛除邪气,确保全身香气袭人。
更奇特的是,古代的上巳节有男女相会相合的风俗。东周春秋时期,朝廷会下令未婚的少男少女在这一天相亲约会,违令者将受到惩罚。因此,不少情窦初开的年轻人都会趁着到水边沐浴的时候,顺便野合,在野外共赴巫山、行夫妻之事,毕竟这时候的男欢女爱是被允许的。因此,现代有人说这一天是男女自由恋爱的日子,认为上巳节才是真正的“中国情人节”。
临水宴饮成魏晋上巳节的新时尚
到了魏晋时期,由于当时社会上清谈风气大行其道,士人崇尚自然,热爱在山林之中交友游玩。上巳节原本就有临水洗浴的传统,加上文人雅士的推崇,春游踏青自然也成为了这一天的重要活动之一。在风流名士的加持下,当时更衍生出临水宴饮的风俗,成为当时上流社会大力追捧的新时尚,其中包括“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为名门望族琅琊王氏族人,是东晋时期位极人臣的王导的堂侄。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其高超的书法造诣。在流传下来的王羲之作品中,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就是《兰亭集序》。而这作品正好与我们今天聊的上巳节有关。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根据书法中的第一个段落结合史书记载,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到公元353年(东晋永和九年)上巳节那一天,50岁的王羲之约了当时的名士好友共42人,一起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宴饮过节。兰亭是当时的一处景点,传说是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种植兰花的地方,汉朝曾在那建立驿站,所以被称为“兰亭”。
宴饮玩乐过程中,他们采用“流觞曲水”的方式来进行。曲水,是指弯曲的水道;而流觞则是指流动的酒杯。汉晋时期有一种酒杯是采用木胎的漆器。由于木制的整体较轻,加上防水的漆皮,让杯子可以如羽毛一般漂浮在水面上,所以这种酒杯又被称为“羽觞”。流觞曲水,就是指他们42人分别沿着溪边而坐,然后将酒杯放在水中顺流而下,当酒杯停在何人面前,他就必须马上干杯然后吟诗一首,否则再罚3杯。

最终,其中26人共创作了37首诗,于是抄录结集为《兰亭诗》。而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本诗集所写的序言,同时成为了古代上巳节文人雅集的最佳纪录。
然而过了魏晋以后,上巳节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到了宋朝,由于理学盛行,礼教森严,野合这一类风俗成为了被整顿的对象。因此,宋朝以后其踏青春游的传统被清明节所吸纳,其余习俗则渐渐消失,上巳节荡然无存,成为一个消失的节日。

节日的诞生与消失,自有其历史渊源,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规律。现今要刻意复原推广大可不必,但我们可以还原其历史真实面貌供大家了解学习,也是我们对过去的一种尊重。

相关文章: 林家豪/这才是《清明上河图》 林家豪/横跨三千年的对话 林家豪/中国第一女战神 林家豪/衣冠禽兽 林家豪/破解古埃及之谜 林家豪/沉睡三千年的法老 林家豪/法老的诅咒 林家豪/最贵的汉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李清照出身北宋书香门第,幼承庭训,诗文丹青样样精通,更以词作闻名。然而,这位才女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闺秀,她性格豪爽,嗜酒如命。酒入豪肠后,灵感泉涌,这里一句“浓睡不消残酒”,那边一句“沉醉不知归路”,婉约真挚令人动容……

上一期,讲述了“中国古代第一贵女”谢道韫的故事,虽年少盛名却一身抱负无处施展。中国历史上其实不乏有才之女,但论才情,有一位女性显得更加锋芒毕露,其一生更是一部传奇。这位女性,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女词人”,与李白、李煜并称“词中三李”。然而,李清照的一生并非只有风花雪月,她的故事交织着盛世才情与乱世悲歌,既有琴棋书画的优雅,也有国破家亡的沧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传奇才女的世界,感受她的豪情与哀愁。
李清照出身北宋的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礼部员外郎,为苏轼的得意门生,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则出身名门,家学渊源深厚。李清照幼承庭训,诗文丹青样样精通,更以词作闻名。然而,这位才女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闺秀,她性格豪爽,嗜酒如命。酒入豪肠后,灵感泉涌,这里一句“浓睡不消残酒”,那边一句“沉醉不知归路”,婉约真挚令人动容。
李清照不仅擅长写词,还狂气十足,曾说过“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自傲的她曾写过一篇〈词论〉,在全文709字中几乎批评了整个北宋词坛,连那些大家大师都没放过。比如她说柳永的词俗不可耐;张先的词支离破碎;晏殊、欧阳修、苏轼不通音律;晏几道不会铺叙;秦观小家子气;黄庭坚的词全篇小毛病……可见李清照的才情与狂傲。但也正因为这种真性情与才学,她在京城圈粉无数,堪称东京汴京城(今河南开封)的顶流文人。

童话般开始的第一段婚姻
而她的第一段婚姻,最初更是如童话故事一般,震惊全京城。作为礼部侍郎的掌上明珠,自然不乏追求者,但唯一能入法眼的唯有赵明诚一人。
赵明诚何许人也?他是当朝御史中丞赵挺之的三儿子,年纪轻轻就在太学读书,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两人的相遇,是在某年的元宵诗会上,赵明诚在相国寺邂逅了李家千金,从此种下相思梦。当其父询问相亲标准时,他故弄玄虚,托梦言情,说午睡中梦见3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意即“词女之夫”。父亲自然心领神会,于是上门订下婚约,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那一年,正好是宋徽宗即位第二年。
这段婚姻门当户对,更重要的是两夫妻志趣相投。新婚二人你侬我侬,李清照写了不少词给丈夫当作小情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字一言就轻易勾走了赵明诚的魂。
两夫妻更是一对好知己。赵明诚本人自小就是古董发烧友,生平最爱收集各种青铜器及金石碑帖。无独有偶,才女李清照不爱珠宝首饰,却偏爱古董字画,与赵明诚两人一拍即合。两人一时诗词歌赋,一时金石碑帖,不亦乐乎。
然而,童话始终只是童话,幸福美满生活背后的两个家庭在现实中分属不同的政治派系。李清照婚后第二年,父亲李格非因被划为“元祐奸党”,结果惨遭罢官,李家一落千丈。反观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官拜尚书右仆射,荣升当朝宰相,权倾朝野。
一个奸党之女,一个宰相之子,从前的门当户对,如今却成了天壤之别。李清照恳求公公出手相救,反遭冷眼相待。再加上朝廷更下诏言“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联姻”,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成了禁忌之恋。京城已无容身之处,李清照只好暂时离开汴京,回到娘家避一避。
李清照走后不久,赵家就以其“无子”为由,迅速为赵明诚纳妾,再次打击李清照。不过过后这段时间的赵家也不好过,赵挺之在朝廷与权臣蔡京针锋相对,时而罢官时而上位,形势凶险。不久后,李格非终于被平反,李清照好不容易回到汴京与赵明诚团聚。偏偏这时赵挺之病故,赵家被蔡京打压,选择举家前往青州(今山东潍坊)。
一家来到青州,夫妇两人远离政治,开启隐居生活。这时的两人生活清贫但安定,节衣缩食却不忘搜集古书金石之好,夫妻二人终于完成了著作《金石录》。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历经波折,晚年孑然一身却越发洒脱
但这份20年的岁月静好,终究逃不掉悲惨的命运。1126年,金人大举南侵,次年汴京城破,徽钦二宗被掳,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宋高宗即位,建立南宋朝廷,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今南京)知府。这时青州已被金兵攻陷,夫妻两人于是南下前往江宁。

没想到不到两年光景,江宁城内发生叛乱,赵明诚不但不带人前往平乱,反而弃城逃跑、临阵脱逃。此举让李清照大失所望,路过乌江时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绝句,表达了南宋朝廷与丈夫的懦弱无能。不久后,赵明诚染病而亡,李清照失去了相伴二十多年的爱人。
宋朝社会是鼓励守寡之人二婚的,官员家中有寡妇不嫁者,容易遭受御史弹劾。因此,李清照在赵明诚逝世3年后,嫁给了进士张汝舟。但没想到外表温文儒雅的张汝舟,实际上是觊觎赵明诚留给她的收藏而想方设法求娶李清照。两人结婚后,李清照发现他的意图让他无功而返,他竟恼羞成怒对她拳脚相加。
于是,李清照开始搜集证据,发现其进士是徇私舞弊而来,于是一举告上公堂。依据南宋律法,妻子状告丈夫,就算证据确凿,妻子也得坐牢两年。但李清照毫无依据,在娘家与前婆家的人脉走动下,李清照成功和离,仅坐了9天监牢,就重获自由身。
晚年的李清照孑然一身,却活得更加洒脱。她沉迷于“打马”游戏,自称“生平未逢敌手”,还编写了《打马图经》和《打马赋》,将游戏与抗金报国的志向相结合。她的词风也从早期的婉约转为豪放,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

1155年,李清照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享年71岁。她留给后世的七十余篇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李清照不仅是“词中皇后”,更是一位在乱世中坚守本心的女性典范,正如她笔下的黄花,虽瘦却傲,虽凋犹香。
相关文章: 林家豪/中国古代第一贵女 阿蓟/身世离奇的Roti Khurasan 张丽珠/午后的椰花酒 曾昭智/儒医锺士杰先生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