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大牌档

|

编采手记

发布: 7:00am 15/05/2023

政治正确

报导权

网页流量

莱佛士

马来群岛科学考察记

不正确

华莱士

报告文学

梁靖芬

猩猩

正直

报告

大牌档

编采手记

文学

梁靖芬/不正确

作者:梁靖芬(副刊副主任)

偶然读到第一届花踪奖得奖作品集《文汇1》,决审会议记录的标题是:报告文学正在萌芽。那是1991年,历史文物啊,对本地中文媒体或是文学圈子而言,“报告文学”都是新领域,花踪第一届设报告文学奖就有作品参赛,说萌芽并不为过。

ADVERTISEMENT

好玩的是,2019年第15届花踪报告文学奖的决审房慧真却在主审评语说:“马来西亚的报告文学犹如处女地”——28年过去了呢,反而成了仍待开发的处女地,哈。有点啼笑皆非,却也有些心酸。

报告文学难不难?我的看法是,较易,文学最难。文学之难并不指文笔技艺,而是文学本身并不是那么非黑即白的判断,它允许,允许三言两语说不了的灰。或曰,张力。张力很常源于生活里的“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太明晰亮敞、只有正能量而没有争议的题材是不足以进入报告文学内核的(就是这么麻烦);太符合时代氛围则容易变得讨好,这也是某届决审的评语。

一件事、一个人或许值得报导,但文学需要质问得更深。例如站在第一线守护人民、积极对抗冠病的医护人员,钦佩是值得钦佩的,记录也值得记录,然而要晋入“报告文学”,单写伟大与挑战恐怕就不足够了——它没有争议,没有冲撞,没有怀疑,就难有张力与反思。

文学很难过于正确。这可能是我对过度倡导的作品保持距离、很难全情拥戴的原因。不是我不重视那些价值观,也不是它们不该被守护,而是,我更害怕政治正确简化了太多东西,怕得我宁可不从那些作品身上去索取抚慰。

政治正确是有当代性的。这是最近读》不断闪过脑海的句子。也就是,“正确”是逐步演变。那书不断提醒我那种演化(而非进化)的存在。华莱士是英国的博物学家,也是的同僚。正确就是那位新加坡发展功臣莱佛士(仿佛在他登陆以前新加坡没有自己的历史)。华莱士的名气没有莱佛士大,但他把在东南亚考察动植物与民生的心得写成的《马来群岛》,却比莱佛士隽永得多,书里很多看似随手记下的什么,都是第一次有人类记录或发现的物种。

华莱士满怀热情地走动,仔细记录,几乎踏遍深山老林,我本以为他也会对遇上的新鲜物种充满珍惜的心态。然而他“珍惜”的方式震撼了我——

他充满热情地写婆罗洲的猩猩如何等到太阳上升、晒干树叶上的露水后方才离巢;写它们怎样分食榴梿,怎样不落地在树叶凹面上找水;写达雅人传说猩猩没有对手,唯一曾与猩猩相斗的物种是鳄鱼,但猩猩总会跳到鳄鱼背上掰开它的两颚,撕下它的舌头,连蟒蛇也不是猩猩的对手……

然而你若以为华莱士如此欣赏猩猩,必会有更多难以自拔的珍爱,他边笔锋一转,说起了自己怎么射杀猩猩制成标本的经过。一枪不够,常常连开七八枪。猩猩负伤逃走,有的还会在树上用叶子匆忙搭起一个巢,试图躲起来疗伤。不,华莱士不会给这些看上的猩猩逃跑的机会,除非,除非猩猩的尸体卡在了极高的树丫,很难爬上去取下尸体来。哦不,也有取下的,而取下的途径又是另一个钜细靡遗的故事。然后砍头,剥皮,取骨,制作标本。

我便想,放在今天的价值观来看,华莱士哪里是真正爱护动物、珍惜雨林的博物学家呢?他多么政治不正确。但放在那时候,制作标本,小心翼翼地运回生物馆保存,似乎又是博物学家最正当的研究过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管是殖民者的优越感、现代的平权平等意识、环保主义,都是那时候的他仍未凝视的领域。正确,是会改变的。

所以我总想,与其追求正确,不如看重?正确与正直有着微妙的不同,正直是往内要求,是不愿占人便宜的品格。一个正直的人,有内在的悲悯,不论你把他放在哪个时代、地域,恐怕也不会歪到哪里去?正直可以让你知道怎么去选择,怎么去判断,例如,的边界。

相关文章:

陈星彤/是谁限制了我们对世界的想像?
梁馨元/还有够多的时间吗?
叶洢颖/只有報紙才讀到的……
陈愐壮/声音坏了,就是坏了
黄琬焮/砂拉越 水牛之外的打卡地标
白慧琪/做功课
梁慧颖/不平静的第一天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1:00am 07/04/2025
夏靖柔/今天也要好好吃饭

和“吃”有关的句子不少,比如“民以食为天”还有“能吃就是福”,可见,“吃”在人生中可谓是一件大事。上班的9个小时里,我最喜欢的是“1点”这个时间,因为那是幸福的午餐时间……

和“吃”有关的句子不少,比如“民以食为天”还有“能吃就是福”,可见,“吃”在人生中可谓是一件大事。上班的9个小时里,我最喜欢的是“1点”这个时间,因为那是幸福的午餐时间。

报馆附近有几家我和同事常光顾的档口,从大门走几步路,等个红青灯,再过大马路就能到达。以前我们总爱点角头的炒粿条,那粿条炒得微焦,香气扑鼻、分量刚好、辣度适中,最重要的是有鲜蛤,它可是这碟炒粿条的神来一笔。

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越来越少光顾炒粿条档口,而是转向离它不远的怡保河粉。这家店生意很好,每次来都要担心有无空位,所幸我们的运气总是很好。记得有一次,两位同事结伴一起去吃怡保河粉,看到他俩摩拳擦掌,准备迎接美食的神情,自己不免有点担心,因为听说他俩的方向感都不太好。果然,怡保河粉没找到,找到了一家中国餐厅。也是从那时起,我们的吃饭路线又新增了一条,中国餐被我们纳入选项。

我发现我们这群吃饭小队到中国餐厅时都比较爱吃面食,酸辣粉、鸡杂粉是最常点的,鱼香肉丝饭紧追在后。虽是中国人开的餐厅,但不知老板是不是特意根据本地人的口味做出调整,花椒味都不太重,辣度也刚刚好。一碗面下肚饱腹感十足,还一解午后袭来的睡意。

还有一家味道不错的鱼头米粉餐厅偶尔也会在吃饭选项上,那是我某次周六回来上班时同事带我去的地方。带我去的同事让我下次也带其他同事来吃吃看,但因为要过两条大马路,加上我的方向感其实也不好,即便去过两次也记不得路线,所以至今为止都没带其他同事去过。若真由我来带路,怕不是会把同事拐到哪个穷乡僻壤,然后花上大把时间走回报馆。

没出去“揾食”的日子里我们都会在报馆食堂解决午餐。记得我刚进报馆时看到食堂菜单上玲琅满目的选项,抱着好奇的心态每天都点一样试看。有一次还错把树苗认成豆苗,在食堂老板把食物端上来的那一刻就这样望着那碟我不认识的树苗3秒,最后无奈接受它。还有一次把砂拉越面当成是砂拉越叻沙,还特意交代老板不要放肉,最后喜得一碟只有几片青菜的砂拉越面。偶尔会觉得到食堂吃午餐像是在开盲盒,不知道今天会有哪些菜色也不知道今天的菜肴合不合自己口味。若遇上厨师灵感爆发、大显身手,端出和以往不同味道的食物时,那1个小时的幸福时间瞬间变成不幸时间。

上班9小时,吃饭应该是最幸福的一小时。那1小时的时间里,可以放空脑袋整理思绪,有时甚至吃着吃着就灵光乍现,解了卡顿多时的下标难题。吃,真是一件美好的事啊。

相关文章:
林佳莹/还有多少女性不敢直呼“月经”大名?
白慧琪/把新闻过成时间度量衡
梁慧颖/列访纲
林佳莹/You jump or I jump?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