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教育专题

发布: 2:43pm 25/05/2023

西班牙

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

华乐

广东

Uni Per Arts

Unique Arts

管弦乐

融入本土音乐,创新粤剧 走向国际

报道:本报特约 蔡瀞贤 摄影:本报 刘永发(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表演艺术平台举办,并邀请了香港八和会馆、香港八和粤剧学院、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和文化历史组织一同合作的“传承·跨粤”粤剧将于6月在吉隆坡开演。诺丁汉大学总校位于英国,在大马和中国均有分校,为何一所英国大学会举办粤剧表演?

ADVERTISEMENT

报道:本报特约 蔡瀞贤
摄影:本报 刘永发(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粤剧演员的脸有着夸张的颜色和线条,突显人物的性格。红色可代表忠勇侠义或假好人;白色代表阴险奸诈,也可以是演绎和尚、太监脸谱或老人。(图:受访单位提供)

塞尔吉奧:向年轻人推广传统文化

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自2014年起成立Uni Per Art艺术平台(University Performing Arts的简写),不仅邀师生和校友参与,也开放让艺术爱好者成为会员。该平台旨在培育成员的创造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并确保作品具有张力和相关性。

成员定期在校内举办活动,虽然大部分工作是由学生组织,但也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该平台也与诺丁汉大学在中国和英国的院校密切合作,过去曾举办多项以西方经典音乐剧为主的演出。

大马诺丁汉大学表演艺术总监塞尔吉奥博士(Dr Sergio Camacho)表示,诺丁汉大学不只是英国大学,它是全球性的大学,并且逐渐本土化。“我们想要以艺术筑造一个无论任何文化背景皆能团结所有人的平台。这不只是为了表演艺术,同时也为了社会。”

塞尔吉奥博士来自,他是维护西班牙经典歌剧查瑞拉歌剧(zarzuela)的主要成员之一,让经典歌剧成为主流。塞尔吉奥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哲学系博士学位,主修音乐创作和音乐学。他对亚洲的传统音乐与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他提倡发展华乐团研究和实践,并希望华乐与西方融合,为此他曾为管弦乐编曲和写曲。

“对任何国家来说,文化与艺术都非常重要,文化让我们记得我们是谁。我们会把一个具有历史意义,但‘过去的’物件放到博物馆,供人观看;但艺术需要是‘活着的’,并与社会保持联系。”

“这次我们将粤剧重新带到人们的视野,向年轻人推广传统文化。我们想推广跨文化交融(Intercultural)。这不是让不同的人各自做自己的事情,而是一起完成事情产生新的东西。现代职场也强调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以创造出新的点子。”

我们不只是为观众呈献粤剧,也会带来一些音乐剧的场景,融入本土音乐,不仅有戏曲还有砂拉越原住民音乐、印裔音乐等。我们让不同文化的音乐相遇邂逅,创造出不一样的火花。这次粤剧的合作结合了中国大陆、香港、西班牙和马来西亚的人文,以创造一种新的流行艺术文化。 ”

去年年末,Uni Per Arts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线上和实体混合式的演出。马来西亚和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学生连线视讯,演员在舞台上与荧幕上的演员互动演出。有了一次的经验,这次Uni Per Arts让所有人聚集在马来西亚演出。

为了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Uni Per Arts表演艺术平台与香港八和粤剧学院建立教育合作关系,邀请他们合作演出,并让马来西亚和中国诺丁汉大学的学生飞到香港八和粤剧学院接受训练。八和粤剧学院是推广粤剧艺术的非盈利组织,教导课程从音乐唱腔、乐器、锣鼓、演技、编剧至妆发一应俱全。香港艺人汪明荃是学院的执委会主席,罗家英也是执委会委员,他也曾担任粤剧编剧班的客席导师。

塞尔吉奥

黄耀佳:粤剧可成大马旅游特色

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行业顾问委员会成员拿督黄耀佳表示,“我是广东人,小时候在神诞看大戏时就觉得演员就像一个精美的艺术品,纵使我听不懂戏曲内容,但我很珍惜艺术”,虽然从事饮食行业,却也曾在自己的店内办过5个艺术展览。

“有人认为我不务正业,做饮食业却跨界搞艺术,好像在做一些毫无相关的事情。我相信‘橘色科技’(Orange Techonology)*。我认为是时候推动人文素养,艺术在我们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艺术能让讯息更好的表达,比如一个有美感的幻灯片(Powerpoint slide)能吸引人去欣赏和记得内容,苹果手机的设计也是一种艺术啊。”

马来西亚不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但胜在多元文化,黄耀佳相信传统艺术能让年轻人大开眼界,粤剧也可以成为马来西亚旅游的特色,展现我国文化的多姿多彩。

黄耀佳

陈瑜琳:戏曲演奏,演员就是指挥家

Uni Per Arts副主任陈瑜琳,目前也是该校社会学博士生,她同时也研究华乐。她说:“艺术是一种美感,音乐是没有文字的语言。音乐和文化息息相关,我在大学当导师(tutor)不仅传授乐理知识,通过音乐我们用不同的角度去探讨人类的社会。例如在泰国的音乐是以社会为基础的,他们的音乐是由多个人一起配合创作出来的。由此你可以看到社会的缩影。”

“虽然都是用中国乐器,传统戏曲演奏和华乐演奏的方式不同。学习华乐演奏的人很少会排练戏曲,对这类型的演出也很生疏。华乐演奏很需要乐谱,但戏曲演奏却不需要;华乐依赖指挥家,但戏曲演奏没有指挥家,或许对他们来说演员就是指挥,也可能敲击手是他们的指挥。”

华乐在各个国家落地生根各有不同的发展,因此各国的华乐都有所不同。把国外的传统艺术表演者带来大马,对参与的演出者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这也让我们看看其他国家如何推广艺术与文化。

“传承·跨粤”粤剧表演者将会以创新的方式演绎。观众从粤剧中能看明白什么是粤剧,服装的意义,脸谱和角色的含义,这些都会在剧中叙述,还有一个全新会让不同文化冲击的故事线。

“一般上,观众会坐在席上观看演出,但这次有观众互动,我们想要带出教育意义,让观众学习粤剧的知识,如一些简单的动作或唱曲。对年长的观众来说,是怀旧;对新生代来说,是让他们看到艺术的多面。”

*橘色科技:橘色是红色与黄色的组合,分别代表明亮健康与幸福温馨。橘色科技强调人本与人道关怀,发展与健康、幸福、人文关怀相关的科技与系统产业。

陈瑜琳

“传承·跨粤”粤剧
·日期和时间:6月2日(星期五)晚上8时;6月3日(星期六)下午2时
·地点:吉隆坡十五碑艺术之庙(The Temple Of Fine Arts)
·票价:100、150、200、300令吉
·报名表格:https://bit.ly/3IjqNn3
·询问详情:Lersian(012-397 1036)Elynn(013-697 6485)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9:05am 19/04/2025
【动力青年/《学海》少年/有活动】與“甘美蘭”合奏 開創先河 揭開華樂另一面

华乐在证明自己的道路上行进已久。把主要“对手”西洋乐拉来对比,虽然乐器定位多有重叠,如大阮的音色和电吉他相像,但两者的人气一直有所差距。今年国大民族乐团举办的第19届华乐演奏会“云辉韵桥”,为华乐找到一个支点,不仅在于传统文化的宣扬,更是在曲目选择和乐团合作上成为开创先河的前锋之一,以视觉、听觉的双重满足,为华乐招来年轻听众。

主席苏慧婷协同外务副主席陈俊威、内务副主席兼总顾问颜慧琳逐个上线,揭开华乐不为人知且精彩纷呈的另一面。

华乐演奏的日本动画《数码宝贝大冒险》片头曲〈Butter-Fly〉,有电吉他参与演奏。

大提琴实为替代“革胡”

中华传统音乐一直以来予人温柔静态的印象,然华乐不止是“柔”、“静”的代名词。事实上,华乐音色的多样化奥妙无穷——提及在华乐团表演及训练中常见,但看似格格不入的大提琴,委员能轻易列出同属低音部的阮类乐器,如中阮和大阮,乐曲也有打击力度和快节奏弦乐处理俱全的〈龙腾虎跃〉,显露出王者霸气。

据悉,大提琴的存在实为替代在本地堪称冷门的革胡,物如其名,革胡琴筒处覆上了动物皮革,不仅不环保,也使得乐器“身价”水涨船高,难以广传,故取大提琴补位。他们异口同声的说:“这样也算中西合璧吧。”

将多首经典英文歌曲改编为组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合璧。

苏慧婷:伴奏衬托补上表演空洞

作为队里少数通中阮、偶尔演奏大阮的乐手,苏慧婷称喜欢阮类音声位于中低音阶,沉稳持重的特征,细细分辨还有些磁性。如果说敲击乐器是一首曲目的基底,阮类则更像中坚力量,和高音部负责处理主旋律的琵琶、柳琴又有所不同。单一类乐器独自表演或略显单调,唯有伴奏加以衬托,才足以补上华乐在每一场表演中占地画出的空洞。

阮类风格多变,苏慧婷介绍一首由孙沛立作曲的〈中阮摇滚〉,在一段琴弦细语后陡然切入模仿吉他的快拨,截取自琼·杰特联同黑心乐团的20世纪末经典名曲〈I Hate Myself From Loving You〉。她将中阮抬高到镜头前,细细介绍中阮圆滚滚“反差萌”,让笔者感受到阮类赋予的“踏实感”。

讲解音部常识的委员是陈俊威,中学时曾参与二十四节令鼓队,享受鼓槌落下,复而抬起的律动和在台上献演的满足感。因国大校园未有相关鼓团,于是在华乐团迎新表演和上届演奏会的影响下转向,玩转敲击类乐器。

苏慧婷:改编工作虽然繁琐,但一旦完成便是满满的成就感。

陈俊威:敲击乐增强情绪渲染

上述的〈龙腾虎跃〉正好有不少敲击乐独奏部分。陈俊威解释,它们平日是为低音部、中音部“保底”的重要角色,在演奏中帮忙稳定曲目节奏,加快打击度时增强情绪渲染,营造紧凑、热血的氛围,但在〈龙腾虎跃〉中也以单体存在作为衔接。鼓、木鱼、锣乃至可以敲出旋律的钢片琴、木琴都归于其下,他总结为“一切能敲的东西”。

每届的表演曲目,会由本届委员提出建议,再和上一届的委员聚会大开脑洞。由于有些曲目比如游戏的主题曲或英文歌曲是用西方乐器演奏,因为要改用华乐乐器,所以需要做改编、试奏调整细节等。苏慧婷坦言这部分的工作量相当繁重,不过改编完成后,老师的喜爱鼓舞着他们在新曲目表一个个对上名字,暗暗期待演奏效果。去年的音乐盛宴已经端出舞曲、国风流行和西洋乐结合体,至于本届“云辉韵桥”搭的“桥”将会纳入什么新元素,委员们一致熙笑——还是保密吧。

陈俊威:从鼓手过渡到华乐团员,是全新的音乐演出体验。

颜慧琳:校音过程动辄耗去4小时

颜慧琳并非华乐团成员,却在筹备过程中每一步都踩在正确的节点上。与华乐团走过紧凑的筹备阶段,彩排时第一首乐曲响起的刹那,颜慧琳声称她内心无比感动。

此前各届筹委会面临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乐团本身,众多乐器需在演奏者进行校音后方可演出,这一过程动辄耗去4小时之久,其间主持人、礼仪小姐等其他组别无法演练,进度受阻。今年起,筹委会为校音环节单独分出时间段,期冀状况能因此改善。

协作和精益求精是国大民族乐团的活力源泉,通过和马来乐团“甘美兰”(Gamelan)的配合,他们已经数次将新乐声纳入前几年的演奏会。陈俊威回忆听众反映:“普遍上是正向的,没想到华乐能以这样的表演形态出现在眼前,摆脱‘老古板’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因此,我们更加确定这种路线是能够持续下去的。

“其实在此之前,我们曾和‘甘美兰’合作过,只是间中曾经中断。能够与这宫廷风格的乐团再度携手合作,要归功于两位指导老师的洽谈,让我们重新联系上彼此。”

在华乐团的发展呈现出鼓手外的另一种面向,一个属于华乐的陈俊威:“虽然单纯从音乐上,肯定不如在鼓队时‘鼓’为主角的手感,但在华乐团能学习配合其他乐器,能继续和音乐在一起、能上台表演、能认识新朋友,我一样是快乐的。”

甘美兰乐团全员为马来友族,苏慧婷指出在沟通上需多加留意,“指令下达,我们会多翻译一遍,确保他们明白老师想要的感觉。”

颜慧琳:我虽非华乐团成员,却能从乐曲中收获无比的感动。
国大民族乐团去年联合马来乐团甘美兰,合奏脍炙人口的流行曲《情非得已》。
为了让演出尽善尽美,甘美兰乐团也抽出时间一同彩排合奏。

突破创新 摘除华乐刻板标签

这正是主题“云辉韵桥”的意义所在,藏在乐声织成的线谱里,避诎过烈的锋芒,但仍符合华乐本质,对人类情感的表达和传送,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和认识。

陈俊威总结道:“桥梁是连接两岸的意象,象征从陌生的频率逐步接近彼此,完成文化和思想的交合。”以其他种族、国籍的创作歌曲建成突破的桥梁,各族各源流的人们在桥中央汇聚。

他迫切希望这样的创新能从根本上摘除华乐的刻板印象标签,“这份努力已在路上,证明华乐也可以是年轻的音乐,在现今社会仍能受到认可。华乐拥有社交媒体上红透半边天,动辄几十亿播放量的口水歌所缺失的特性,因每一首曲目都有自己的背景故事,化为历史的剪影,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倘若听众真的感受到华乐魅力,进而萌生亲身尝试的欲望,那会更好。”

委员一致认同参加华乐团无需太过形而上的理由作为驱动力,他们所努力的不过是为宣传自己热爱的音乐,如果能让听众自然而然地喜欢,将这些传承千年的民族音乐加入歌单,成为一项选择,就已经是成功为华乐“回血”。后续的合作对象,譬如合唱团或其他华乐团等,则希望学弟妹们在这已完成一半的平台继续前进,构想更具创新的未来:一个更符合时代、普世的华乐。

《我推的孩子》片头曲《Idol》也难不倒他们。
本地网红Steady Gang作品〈周星翅〉,唤起大批观众共鸣。
今年迎新会,国大民族乐团迎来一批新血。
学期假并没有让他们松懈下来,而是利用空档积极排练。
学期假并没有让他们松懈下来,而是利用空档积极排练。
新加入的团员得以接受华乐课指导。
合奏练习中,团员聚精会神投入训练。

国大第19届华乐演奏会“云辉韵桥”

日期:5月10日(星期六)         

时间:晚上7时

地点:Dewan Canselor Tun Abdul Razak(DECTAR),UKM

票价:RM30(售完为止)     

优惠配套:5人RM140(即每人RM28)

社媒:IG:@otcukm             

FB:Orkestra Tradisional Cina UKM/ UKM国大民族乐团

购票洽询:011-11453676(苏慧婷)

华乐演奏会报名表格二维码。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