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观海听风

发布: 7:20am 10/07/2023

污染

张家威

核废水

太平洋

“三一一大地震”

福岛核灾难

污染

张家威

核废水

太平洋

“三一一大地震”

福岛核灾难

张家威.核废水排海 不仅仅是信任问题

张家威

在环境问题上,海洋应该被视为公物,更何况是世界第一大海洋,利益相关者何止是日本而已。

这一天,终究要来了。

ADVERTISEMENT

2011年,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核反应堆损坏熔毁。为了给它们降温,日本东京电力公司采用了水冷却的办法,因此产生了大量的。12年后,储存设施已不负重荷,“被逼无奈”只能把处理后的123万吨核废水排入太平洋。

毫不意外的,此举引发全球关注及邻国的紧张,其中中国和韩国的反应最为明显。

中国强烈谴责日本不负责任的行为,指责日方故意海洋环境,在“科学、法律和道德上都站不住脚”。

韩国国内的反应则呈两极化,总统文在寅的执政联盟疯狂为日本背书,除了极力安抚民心,有政客甚至组团到海鲜市场喝养鱼池里的海水以证明安全,即便是党内异议者也保持沉默、不予评论。

然而,民间的反对声浪却是排山倒海,示威抗议几乎每天上演,他们反对日方无视国际社会的关切污染海洋,更不屑首尔为“顾全大局”而为日方背书的无耻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尚未有国家,甚至是盟友表态支持日本将核废水排海。作为日本的盟友,华盛顿和台北很大程度上因地缘政治大于一切的考量,默许日本的行为,对东电的无奈之举表示理解,并对日方在安全把关方面表示信任。这再次反映在地缘政治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环保和攸关人类安全及未来的重要议题也只能让路。

那么,就没有人能够阻止日本排放核废水了吗?联合国坐视不理吗?

在国际关系上,主权国家是国际体系最重要的行为体,即便是联合国的核监管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也无权叫停日本的计划。许多国家也因为是日本对外援助或重点投资对象而选择保持缄默。

因此,留给其他的反对国家的选项其实并不多。考虑到对经济大国日本实施经济制裁犹如以卵击石,毫无作用的外交施压也算得上是“尽了人事”。

各国之所以激烈反对日本将废水排海,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信任。长期以来,“日本制造”一直是质量保证的等号,其“工匠精神”更是让人津津乐道。然而,近年爆出的神户钢铁质量丑闻,丰田、日产等制造商涉及造假开始让日本制造的金漆招牌出现裂痕。

期间,营运商东电也被爆出管理不当、安全系统缺乏定期检查、在例行检查中篡改检测数据,隐瞒反应堆故障等问题,令各国,甚至是日本民众也对当局的信心喊话不屑一顾。

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没有专业文凭的市井小民也知道,将核废水排海绝非弊多于利,而是百害而无一利。况且,这是人类史上第一起大规模核废水排放,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的长远影响仍是未知数。众所皆知,环境污染,特别是核污染一般是不可逆的,即便大自然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这种祸害也将无可避免的留给下一代。

领海隶属于国家主权之下,属国家领土组成部分。但在环境问题上,海洋应该被视为公物,更何况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海洋,利益相关者何止是日本而已。

我们谅解日方的难处,但也请日本理解我们的忧虑和关切,在环保问题上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8:10am 14/04/2025
张家威.中国能否撑过这场关税风暴?

在这场风暴过后,全球对美国作为经济与安全保障者的信任将进一步流失。相较之下,中国或许不是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却更具稳定性和确定性。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三毫无预警的180度政策大转弯,宣布暂缓对各国大规模加征关税,为期90天,让全世界暂时松了一口气。

然而,特朗普却将炮口对准了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出于种种因素,北京对所有美国的“对等关税”征收报复性关税。局势已逐渐走向危险失控。

特朗普的出尔反尔,不仅让人质疑他的战略定力,也反映出其贸易政策的严重后果。对于中国而言,这不仅是一场持久的较量,也可能是一次考验耐力和战略远见的机会。

然而,尽管此时中国的很多经济指数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但由于特朗普1.0和拜登任内的经济围堵及科技封杀,加上出口受创,中国经济复苏未如预期般顺利。

特朗普原本扬言将对大多数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对等关税,但现在却大幅下调至10%,并且将执行期延后至7月。这种转变无疑是一种政策上的“认输”,反映美国承受巨大的压力。

尽管如此,中国、加拿大、墨西哥仍被维持在高关税之列,尤其中国商品所面临的关税税率已经上调至145%。这表明,特朗普已将广泛的全球贸易战,缩小为集中对付中国,从“我与世界为敌”变成“一对一单挑”。

在特朗普1.0任内,面对首次上台的特朗普带来的不确定性,北京采取了让步,向美国购买大量农产品。然而这一次,北京并未表现出退缩迹象,反而态度日益强硬,“奉陪到底”更是成了反美口号,并以高额关税进行对等反击。

在这场“谁比谁更能忍痛”的博弈中,中国的任何让步都可能被视为软弱,从而激励美方进一步施压。在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民族情绪高涨的背景下,习近平选择硬抗而非让步,这在政治逻辑上具有可解释性。

未等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措施生效,全球市场上周经历剧烈动荡。特朗普所谓的“解放日”引发的恐慌情绪,使标准普尔500指数市值在短短几天内蒸发超过6万亿美元。

尽管特朗普叫停关税带来短暂反弹,但信心显然已被削弱。债券市场的剧烈波动甚至推高了美联储干预的预期,这一切让美国政府不得不刹车。

特朗普辩称,是因为“75个国家愿意谈判或讨好他”,他才选择“宽容”,这番话几乎无人买账。事实上,没有国家真正与美方达成谈判成果,也没有人因为关税而屈服。美国的退让,更多是被国内现实所逼──企业巨头、国会议员、白宫内部人士以及国际盟友纷纷表达担忧,令特朗普的政策难以为继。

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但中国并非毫无准备。面对贸易战,北京已采取多项中长期战略调整,包括

允许人民币小幅贬值、推动消费内需、多元化农产品进口、拓展新兴市场出口、透过RCEP和BRICS等贸易协议深化与其他国家的经贸融合。在国内,近年来对“内循环”战略的强调,也表明北京试图降低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尽管目前对美出口仍占GDP的近3%,但相较过去已经显著下降。

相比特朗普的不稳定政策,中国的政策路径更具可预测性与战略性。北京将当前局势视作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科技自主、强化产业链安全的契机。例如,今年1月中国在AI领域取得的突破──DeepSeek平台被称为“AI版斯普特尼克时刻”──也增强了中国对未来科技竞争的信心。

此次贸易战不仅是中美之间的经济较量,更是对全球秩序的一次冲击。当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不再正常交易,全球供应链和经济增长均面临挑战。然而,在这场风暴过后,全球对美国作为经济与安全保障者的信任将进一步流失。相较之下,中国或许不是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却更具稳定性和确定性。

在这场全球瞩目的关税博弈中,中国以不退让的姿态成为唯一正面抗衡特朗普霸权的国家——尽管质疑声认为强硬反制或将陷入“战略陷阱”,但当单边霸凌遭遇东方韧性,中国在贸易硝烟中展现的定力,正悄然重塑着国际社会对大国博弈的认知天平。

在硝烟未散的贸易战废墟上,中国的韧性证明了自己绝非轻易屈从的博弈者,但这场硬仗的代价早已刻入肌理──出口企业负重转型、产业链在震荡中重构、科技突围的成本陡增。

当“挺过去”成为必然选项时,中国正用战略定力与改革阵痛换取突围的空间:一边在关税高墙下加速内循环引擎,一边以开放姿态凝聚新兴市场共识。

历史终将记住,中国如何在霸权绞杀中踉跄前行,但更需清醒的是,每一份“扛得住”的底气背后,都是数以万亿计的社会成本与国际信任的反复质押。

谁能真正笑到最后,可能要等得比我们想象中更久。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