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是以吠陀经典为依据的宗教,其后出现吠陀本集的增补、史诗等,经典浩瀚,历史悠久,诠释的角度各有不同,是认识印度教、印度文化思想的泉源。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建议从以下类别作为窥探经典奥秘的进阶:
(一)吠陀本集: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ADVERTISEMENT
(二)吠陀经典的相关增补与论述:梵书、森林书、奥义书;
名称的厘清:
吠陀教(Vedaism)、婆罗门教(Brahmanism)及印度教(Hinduism)并非3个宗教,而是同一宗教的不同阶段发展,一脉相承。最早期的吠陀教大约开始于公元前1500年,而现今的印度教则大约确立于公元三至四世纪之间,从吠陀教时期的崇拜自然,转型到印度教时期3大主神地位的确立。按照印度教的说法,所有吠陀经典都是天启的,最初以师徒口耳相传,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才开始有文字记载。

吠陀本集(Samhitas)的4种经典,即《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及《阿闼婆吠陀》,使用古老的梵文书写,内容涵盖宇宙开创、神祇赞颂、灵魂与神的关系、瑜伽、冥想、时间与空间的概念等,是婆罗门祭司在祭祀中祈请、赞颂以及祈祷时所吟唱的诗歌总集。吠陀经典灌输“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思想。
吠陀本集之后,出现增补或论述吠陀经典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另外,《往世书》(Puranas)也值得关注。这些经典并非单一的一部,而是各有多种。
《梵书》(Brahmana)是解释吠陀经典的神学书,内容有关祭祀仪轨的规定。梵书时代(公元前1000-600)对印度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种姓制度的形成。《森林书》(Aranyaka,800-300B.C.)是融合神学书与哲学书,提出理想的人生规划应划分为:梵行期、家住期、林居期以及遁世期。

《奥义书》(Upanishads,800-300B.C.)偏重哲学问题,主张宇宙万象的根源,以“梵”为本体,与个人本质的“我”为一体,即“梵我一如”(Brahman=Atman),也探讨瑜伽等精神修养法;轮回思想也在此时成熟。古印度唯心主义哲学各派也都由此而出。一般所称的《奥义书》,是指古奥义书;而新奥义书是指吠檀多(Vedanta)与瑜伽思想。

现存的《往世书》,广义而言,包括《大往世书》、《小往世书》、《大赞》、《种性往世书》。每一部《往世书》都会赞颂婆罗门教3大主神(梵天、毗湿奴、湿婆)中的一位。往世书的一大特色与作用,是3大主神的地位逐渐确立。
《森林书》与《奥义书》被称为“吠陀的终结者”,此后就形成印度哲学正统主流的“吠檀多派”,其代表人物是商羯罗(Adi Sankaracharya,788-820)。在他的领导下,掀起复兴婆罗门教的强大运动。商羯罗成为婆罗门教吠檀多派的集大成者,逐渐演变为新婆罗门教,即通称的印度教。

《薄伽梵书》(Bhagavad Gita)阐述印度教的宇宙观与人生观,通过黑天与阿周那的对话,分析人生最高理想与业、智、信3种瑜伽之间的关系。《薄伽梵歌》的核心思想构成中世纪(13-17世纪)印度虔诚派运动的思想基础,是印度教行为规范经典,被称为“第五吠陀”。

延伸阅读: 陈亚才/印度教与圣牛 陈亚才/印度教神祇与天上人间 陈亚才/印度教中的动物与神祇 陈亚才/印度教的爱神与爱欲 陈亚才/毗湿奴10大化身 陈亚才/印度神话与天地创造 陈亚才/印度教大神的分身 陈亚才/《罗摩衍那》穿透古今 陈亚才/打开另一个视窗──我国印裔作家与国家文学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吉隆坡十五碑,原名Batu Lima Belas,随着早年砖窑的设立,重新命名为Brickfields(the brick fields)。这个方圆2公里的百年社区呈现多元色彩,宗教建筑普遍,印度庙、佛寺、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道教寺庙和谐共存;道路命名反映多元族群色彩,Jalan Sultan Abdul Samad、Jalan Tun Sambanthan、Jalan Ang Seng、Jalan Chan Ah Tong、Jalan Rozario等,连贯社区。
十五碑也是地方发展新旧并存的社区,以Jalan Tun Sambanthan为界,一边是KL Sentral、商场、五星级大酒店、豪华公寓、商业大楼等现代景观;另一边则保留较多的社区原貌和特色。
十五碑的人口在2万人以内,印裔居多,因此有“小印度”之称,印度文化资源非常充沛,以下列举几个例子:
● Netaji Subhash Chandra Bose Indian Cultural Centre:詹德拉博斯印度文化中心,这里经常举办来自国内外的各类音乐会、舞蹈演出、讲座、新书推介等; |
● Temple of Fine Arts(TFA):印度舞蹈培训及艺术表演中心; |
● Vivekananda Ashrama:辨喜精舍,以辨喜上师(Swami Vivekananda Narendranath Datta, 1863-1902)命名的精舍;辨喜属于印度教中的吠檀多教派(Vedanta); |
● Annalakshmi Vegetarian Restaurant:很有特色、环境优雅的印度素食餐馆; |
● SJKT Vivekananda Brickfields:辨喜淡米尔小学; |
● 这个“小印度”有不下10座印度庙、印度餐馆、印度商店等。 |
简单来说,这是活生生的印度文化遗产区,是户外学习、认识和体验印度文化的现成场域。印度庙众多是这个社区的一大特色,个人曾经参观的印度庙包括:
(1)Sri Kandaswamy Temple, Brickfields, KL (Jalan Scott) |
(2)Kuil Sri Krishna, Brickfields(Jalan Scott) |
(3)Sree Veera Hanuman Temple(Jalan Scott) |
(4)Kuil Sri Maha Muneswarar(Jalan Scott) |
(5)Sri Sakthi Karpagar Vinayagar Temple(Jalan Berhala) |
(6)Om Sree Kaliamman Alayam(Jalan Berhala) |
(7)Sri Shivan Alayam Brickfields(Jalan Sultan Abdul Samad) |
(8)Kovil Sri Poovadai Kaliamman Alayam(Lorong Abdul Samad) |
(9)Sri Padapathira Kaliamman Alayam(Jalan Ang Seng) |
在这群印度庙中,密度最高的当属Jalan Scott的一条路4座庙。这4座庙个别供奉不同的主神,前来祭祀(pooja)的信徒都很踊跃。个人参观及考察这4座庙超过20年,出席过Sri Kandaswamy Temple两次感恩与奉献大典(Maha Kumbabishegam);也留意另外3座装修超过10年才竣工的寺庙。
1.Sri Kandaswamy Temple这座庙建于1902年,属于斯里兰卡淡米尔人创立的寺庙,由Malaysian Ceylon Saivites Association负责管理,供奉穆鲁甘(Murugan)为主神。此庙的庙地原属Sam Scott拥有,庙方在1901年向Scott(即路名的Scott)购得此地。在寺庙建筑结构和格局方面,此庙是典型印度南方风格(Dravidian style),门塔的每一层都有精彩的神祇和神话故事雕塑,例如第三层的“乳海搅拌”非常生动,正邪分明。此庙另一个特色是有很多神诞和节庆的祭祀活动,包括在社区范围的游神。 ![]() ![]() |
2.黑天庙Kuil Sri Krishna, Brickfields黑天是毗湿奴大神10大化身中的第8个,另外9个化身的雕塑:鱼、龟、野猪、人狮、侏儒、持斧罗摩、罗摩、佛陀及卡尔吉,都出现在寺庙的柱子上。黑天庙是从小庙变大庙的例子,装修工程耗时超过10年。 寺庙中最常出现的黑天形象包括作为儿童的黑天(Bala Krishna)、吹笛牧人黑天(Venugopala)、在《薄伽梵歌》中为阿周那(Arjuna)拉车的黑天等。 ![]() ![]() |
3.猴神庙Sree Veera Hanuman Temple猴神哈奴曼(Hanuman)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中的重要角色,协助自我流放的罗摩打败十头魔王罗波那(Ravana),救出罗摩被绑架的妻子悉达(Sita)。哈奴曼代表忠诚的形象,在任何情况下都极力维护罗摩。这座哈奴曼庙也展示中国神猴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雕塑,以及印尼、印度、尼泊尔等不同国家的猴神雕塑。 十五碑是早年火车维修站,大部分的劳工都是印裔。对来自南印度的劳动阶层而言,猴神是守护神。此庙的大节庆之一就是猴神的神诞Hanuman Jayanti,即印度历的Chithirai月,大约在阳历的4月至5月。 |
4.Kuil Sri Maha Muneswarar此庙的特点是以印度南方地方神祇为主,Muneswarar为主神,这个名字是由两个字组成:Muni(指圣徒)和Eswara(指湿婆大神);Muneswarar被视为湿婆大神的化身,手握大刀或三叉戟,坐骑为马。此庙的其他守护神包括Sri Ayyanar Swamy、Sri Karuppanna Swamy、Sri Madurai Veeran以及Bhairava(坐骑为狗),都是盛行于印裔原乡Tamil Nadu邦的地方神,战士形象,由于英勇事迹而从人升格为神。 ![]() |
延伸阅读: 陈亚才/搁置的印度庙 陈亚才/亚罗士打印度庙考察 陈亚才/黑风洞园区的寺庙与洞窟 陈亚才/登高参观槟城穆鲁干庙








ADVERTISEMENT